![]()
摘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与地基与基础承载力状态密切相关,在进行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周边环境影响一定要被施工方综合考虑进来,以具体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为依据,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处理措施,积极引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地基与基础施工,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本文就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与地基与基础质量密切相关,在进行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施工时,周边环境影响一定要被施工方综合考虑进来,以具体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为依据,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积极引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地基与基础施工,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建筑物安全性、耐久性。
1地基与基础工程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特点
防护、排水、开挖等施工作业都是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涉及的主要内容,在一些水文条件良好、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地基与基础施工难度较低,但遇到水文条件较差、地质结构较为复杂且持力层为软弱下卧层的地区时施工难度将加大。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与基础施工一般为露天作业,施工过程中需要较多种类的专业设备和材料,但这些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功能和性能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和现场其它因素的干扰而造成施工难度增加。机械作业作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主要方式,在施工中一般需由专人指挥和作业。用于地基与基础工程建设施工的设备在较差施工环境条件的野外中,经常会受到来自自然因素的限制,很多时候交通运输也会由于自然因素造成阻碍,导致土方运输不畅通。一旦遇到施工困难的情况,施工单位就要尽力采取合理而科学的施工方法针对施工难题进行逐项攻克,只有提高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才能促使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
1.1复杂的地基
复杂多样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主要特点,目前我国存在很多淤泥、冻土等地质复杂地区,另外我国各地区分布在多条地震带上,以至于部分地域地震频发,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要求具备较高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诉求。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特殊地区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难度远超预期。
1.2建筑工程的基石
能够给建筑物带来毁灭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大部分都是由于地基与基础存在质量问题造成的。如果整个建筑物出现倾覆或者出现大面积结构性破坏裂缝,原因分析中建筑物地基与基础出现松散接触或者不接触可能性较大,基础的结构稳固性出现了损坏,严重的将会引起主体工程墙倒屋塌,出现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造成人们心理的不安和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1.3地基与基础的隐蔽性
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都隐蔽在主体下面,一般情况不会直接暴露在地面,所以隐蔽性是土建工程基础的又一主要特点。由于基础工程存在隐蔽性,所以在后期的异常观测和稳定性检测存在很大的难度,一旦在地基与基础施工完成后出现质量问题,返修过程将会十分的困难。
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在现代土建工程中的技术
2.1地质勘探
地基对基础的稳定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建筑物地基地质的勘探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勘探结果,掌握施工现场地质特征,指导施工技术的选择。如果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则需要设计单位根据勘探结果选择合理的基础类型进行设计,例如湿陷性黄土应以抵抗黄土湿陷性为主要设计方向,施工单位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
2.2施工方案的合理编制
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施工前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的质量、进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编制人员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勘察结果进行了解和分析,同时还需要前往施工现场核实勘察结果,掌握详细的地质状况,较为准确的预估地基与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地基与基础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施工参数种类较多,这就要求对各项参数进行准确检测、计算和合理的采用,比如地基承载力,在地基与基础承载力检测中,根据设计文件要求若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就需要对地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换填、夯实。这就需要根据施工方案做好资源配置计划、劳动力计划、机械与工器具的合理选择等,所以施工方案的合理编制是保证地基与基础质量的重要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在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施工中,水泥砂浆护坡是最为常见的支护施工技术,在支护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影响(例如离临近建筑物的距离)。土方开挖的主要工作有:①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确定基础开挖区域,结合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条件,有降水、排水需要的合理设置降水措施和排水沟。开挖过程中遇障碍物的,例如排水管、电缆等,需将其重新埋设至合理区域内。②对于硬度较大的坚土,采用挖掘机进行挖掘,对于岩石,采用岩石粉碎机处理。在对基坑边角位置进行开挖时,挖掘机开挖难度较大,对此,可配合人工进行。③为了避免机械开挖施工对地基土造成扰动,可结合机械开挖预留200厚以上进行人工清槽找平处理。
2.4地基处理技术
2.4.1换填技术
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对于未达到持力层深度,在持力层深度以上的地基,可采用碎石进行换填,然后选择合理的夯实方法进行夯实,提高地基承载力。换填完成后,还应进行密实度检测,换填土密实度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持力要求,在此过程中,还必须加强换填土含水量控制,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只有地基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符合规范规定才能保证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质量。
2.4.2桩基础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桩基础按材料类别和制作方式主要有钢摩擦桩、现浇混凝土灌注桩以及混凝土预制桩,其中现浇混凝土灌注桩的承载能力较好,在实际施工中,受施工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其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现浇灌注桩成桩技术为: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第一次清孔→质量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第二次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成桩。根据实践研究表明,在房建地基基础施工中采用桩基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地基基础承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条件对施工质量影响。
2.4.3真空预压施工技术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真空预压施工技术,具体的施工方法为:①在需要加固的软土地基表面先铺设砂垫层,然后埋设垂直排水管道,再用不透气的封闭膜使其与大气隔绝,密封膜端部进行埋压处理。②通过砂垫层内埋设的吸水管道,使用真空泵或其他真空手段抽真空,使其形成膜下负压,增加地基的有效应力。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得到加强。抽气完成后,即可完成地基固结。具体流程为:测量放线→铺设主支滤排水管→铺设上层砂垫层→砂面整平→铺设聚氯乙烯薄膜→施工密封沟→设置测量标志→安装真空泵→抽真空预压固结土层。
2.4.4注浆施工技术
在地基加固施工中,注浆施工技术也较为常见。在注浆施工前,首先需要确定钻孔位置,计算钻井深度并委托实验室进行注浆配合比设计。在注浆钻孔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钻孔。在注浆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施工参数进行详实记录。为了避免在注浆过程中中压力过大而引发施工质量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地基基础承载能力,并监测是否发生漏浆现象,如果漏浆,则需要立即停止注浆查明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时调整注浆参数。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尤其是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良好的地基与基础施工是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安全性、耐久性的核心因素。而地基地质构造复杂而多样,这就要求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加强地基勘查,合理选择施工技术,这样才能保证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端荣.现代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7,01:158-159.
[2]张林.现代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9:263.
[3]崔伟.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0:66-67.
[4]汤泽宁.现代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198.
[5]张利健.现代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9:193-195.
论文作者:梁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地基论文; 基础论文; 建筑物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土建论文; 地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