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冯震[1]2007年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已发表的有关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收集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实验,以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为标准,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符合标准,分3类:先天性心脏病(ASD、VSD、PDA、PS)共5项研究、二尖瓣置换术共3项研究、双瓣置换术共3项研究,所有研究均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蔽和盲法。以肌钙蛋白Ⅰ(cTn-Ⅰ)为检测标准,对几个时间点比较,发现不停跳组cTn-Ⅰ在术后几个时间点均比对照组低。结论:现在研究结果显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吴军[2]2008年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文中认为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和中低温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方法分析56例3岁以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其中26例(组Ⅰ)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30例(组Ⅱ)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不停跳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均较中低温停跳组短(P<0.01),并且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也较停跳组短(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的低心排发生率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停跳组低(P<0.05),并且术后住院时间也较停跳组短(P<0.05)。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呼吸功能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方面均优于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技术。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矫治。

陈华夏[3]2010年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6只同种健康幼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在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对照组在冷晶体液间断灌注心脏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测定两组不同时点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心钠素(A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MDA、cTn-I和ANP在CPB期间逐渐升高,恢复正常灌注后升高更明显;实验组MDA、cTn-I和ANP虽也有升高,但较对照组低。两组SOD活性均降低,但实验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可有效避免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未成熟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温再和, 杜雪江, 王瑞枝, 宋颖杰[4]2008年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完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肺转流技术。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6月的190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浅低温体外循环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90例心脏手术均顺利脱机,不需辅助循环,浅低温体外循环时间25~81(29.8±11.2)min,术后无并发症。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行,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更适合于时间短、比较简单的先心病矫治。

杨胜壮[5]2014年在《心脏不停跳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对于心功能较差,特别是合并心肌肥厚的大心脏病人,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大多学者认为手术过程中心肌保护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1]。已有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冷晶体心停搏液结合浅~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是一种有效的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方法,并且已为很多医疗机构常规应用。然而,由于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心肌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对大心脏、心功能差及术中阻断主动脉时间较长的病人,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等并发症常明显升高,这也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2]。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不断寻找更理想的心肌保护的办法,20世纪80年代,逐渐开始采取一种新的保护方法即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的条件下不阻断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进行手术,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但是,至今对于心功能差并合并心肌肥者外科手术中心肌保护的还没有较具针对性的临床对比研究。本课题拟以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将分别采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及心脏停跳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相关指标和愈后情况作对比研究。目的探讨和评价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9例,采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对照组17例,采用心脏停跳手术方式,统计两组病人治疗相关指标及愈后情况,分别以下时间点:T1(转机前);T2(阻断主动脉30min);T3(开放主动脉30min);T4(开放主动脉1h);T5(术后6h);T6(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Troponin I)和心肌酶(Myocardial enzyme,ME)血清浓度。结果经比较,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多巴胺使用量和ICU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术后死亡3例,其中,心脏不停跳组1例,心脏停跳组2例;心脏不停跳组未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停跳组出现2例低心排综合征;不停跳组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停跳组1例。两组超氧歧化酶(SOD)血清浓度自转机后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1),以不停跳组增高明显,但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Troponin 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阻断主动脉后30min(T2)、开放主动脉后30min(T3)、开放主动脉1h(T4)都明显升高(P<0.01),术后6h(T5)、术后24h(T6)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转机前(P<0.01),且心脏不停跳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P<0.01)。结论利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行AVR治疗重度AS并左室心肌肥厚,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和临床效果。

周晓彤[6]2001年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从临床、生化和组织学方面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第一部分进行了浅低温心脏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选择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房缺(ASD)或室缺(VSD)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低温停跳组和浅低温不停跳组),其中停跳组20例(ASD11例、VSD 9例),不停跳组20例(ASD 11例、VSD 9例)组间术前心功能(Ⅰ~Ⅱ级)、年龄(6.8±3.7)岁、体重(21.6±8.4)Kg、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最低鼻咽温,术后48小时内务时间点SBp、DBp、HK、CVP、T,以及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心包、纵隔引流量。 第二部分对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随机选取上述病例中低温停跳组患者8例和浅低温不停跳组患者12例进行研究。实验组(Ⅰ组):不阻断主动脉,仅阻断上、下腔静脉,心脏处于空搏状态,控制鼻咽温在31℃~34℃浅低温范围内,采用中高流量灌注(100-120ml/kg/min),心率70~90次/分。对照组(Ⅱ组):中低度低温28℃~30℃,阻断上下腔静脉及主动脉,灌注4℃St.Thomas停搏液。两组均开石心房置入冠状静脉窦(CS)灌注管,实验组分别于CPB前(T_1)、CPB 15min(T_2)、CPB停止时(T_3)及停止后15min(T_4)取CS血和石心房心肌,对照组分别于转流前(T_1)、主动脉阻断时(T_2)、主动脉开放时(T_3)、主动脉开放后15min(T_4)UX CS血和右心房心肌。测定冠状静脉血中SOD、CK、LDH的活性和MDA的含量,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Ca~(2+)-ATPase、NOS的活性,观察两组心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浅低温心皿小停跳心内刽N下术的心肌仪护什川 中义摘要 结果:第一部分:1组术中平均转流时间较11组明显缩短,转流期间最 低灌注压和最低鼻咽温均明显高于*组;I组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而 11组入室后加时田P较入室时显着降低汀0.05),且术后升压药使 用例数、输血例数及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均较1组多:入室1加时体温较 1组升高(P的.05),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较1组明显延长 (P(.05) 第二部分:体外循环开始后 T。、T。、T*段两组 LDH、CK均呈上升 趋势(P<0.01或 P(.05),11组 T。T。时段明显高于 1组(P<0.of) 体外循环开始后两组SOD均呈下降趋势u的.of或P的.05),11组在 T。时段明显低 于 1组(P<0.05)。11组 MDA 明显增 多(P<0.01 或 K0.05),在儿 L*刻明显高于1组吓<.05)。11组心肌组织h’”- ATPase活性在 T,;T。;ill“段较 T;d段下降明显 (P.05)并在 T。时段明显 低于1组计0.05)。1组心组肌织mS活性仅在儿时段较前下降u <O.05)并在* D段恢复至转流前水平,而11组在* 日段较官即显着 下降,在L时刻也未能恢复到转流前水平。在儿时段1组心组肌织细 胞水肿及线粒休改变程度均较11组轻。 结论:浅低温心肌小停跳心内丘视平术与作统的体外沥环手术相比能明 显缩短丁术;IJ们、减轻了手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起到了较好的心肌保 护作用。

邢旺[7]2010年在《小型猪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小型猪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方法:小型猪12例,常规建立CPB,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下行叁尖瓣成形术。,采用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方案。麻醉诱导:氯胺酮3~5 mg·kg-1。肌注,3%戊巴比妥钠15~20 mg·kg-1静注;麻醉维持:异氟烷持续1~1.5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吸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5~20 ug·kg-1、维库溴铵0.10~0.15 ug·kg-1和咪唑安定0.1~0.2 mg·kg-1。检测有创动脉血压,动脉血气分析。CPB期间维持肛温35~37℃上,CPB转机流量60~80 ml·kg-1·min-1,平均动脉压(MAP)5.33~9.33 kPa(60~90mmHg),血红蛋白浓度(Hb)60~80g/L,红细胞压积(Hct)25~30%。记录麻醉诱导时间、CPB转机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等,观察CPB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记录麻醉及CPB相关并发症。结果:麻醉诱导10.0±2.9 min、CPB转机83.4±8.0 min、麻醉维持248.7±46.8 min、呼吸机辅助344.3±37.5 min。CPB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乳酸值转机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胸即刻恢复;Hb及Hct转机后降低(P<0.05),停机后恢复。无窒息、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死亡3例,其中2例非麻醉及CPB因素,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结论: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效果稳定,苏醒快;心脏不停跳CPB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并发症少。两种技术联合应用,优化了围术期麻醉和CPB管理方案,减少了组织器官的损伤,为心内直视手术较理想的选择。

王振喜, 夏建海, 张儒仿, 钱龙宝[8]2006年在《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总结64例小儿常温或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肺转流(Card iopu 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对2003年3月~2005年3月的64例小儿常温或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及CPB情况(CPB设备、预充液组成、CPB时间、CPB的管理等)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儿心脏手术操作完毕均可顺利脱机,不需作辅助循环,CPB时间14~56(27.8±10.6)m in明显短于同期常规手术组。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对心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更适合于时间短、畸形简单的先心病矫治。

周晓彤, 薛涛, 王志萍, 孙全胜, 张中明[9]2003年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酶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2 0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浅低温不停跳组 (Ⅰ组 ) 12例、低温停跳组 (Ⅱ组 ) 8例。两组均切开右心房置入冠状静脉窦 (CS)灌注管 ,不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 (CPB)前 (T1 )、CPB15min(T2 )、CPB停止时 (T3)及停止后 15min(T4 )取冠脉血和右心房心肌 ,停跳组分别于转流前 (T1 )、主动脉阻断时 (T2 )、主动脉开放时 (T3)、主动脉开放后 15min(T4 )取冠脉血和右心房心肌。测定冠状静脉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钙 ATP酶 (Ca2 + ATPase)、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活性 ,观察两组心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段两组LDH、CK均呈上升趋势 ,停跳组明显高于不停跳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停跳组SOD明显低于不停跳组而MDA明显高于不停跳组。停跳组心肌组织Ca2 + ATPase、NOS活性较不停跳组低。结论 与传统的冷停跳心脏手术相比浅低温不停跳手术具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陈林[10]2005年在《风心病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分析和术中心肌保护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目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治疗瓣膜疾病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其中,主动脉和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DVR)占近30%,其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合并细小主动脉瓣环的处理更困难,争议较多。尽管随着对瓣膜疾病的认识水平、瓣膜置换技术、心肌保护技术、体外循环技术以及瓣膜工艺等的提高,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有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死亡率,约为1-5%,特别是DVR手术的死亡率还要高。死亡原因以低心输出综合征最常见,提示除了基础病变导致的心肌损伤外,还存在手术中心肌保护不完善的情况。目前DVR手术的心肌保护,多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而在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病变的病例中,采用该方法是否妥当,是否还有更完善的方法,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评估双瓣膜置换术中主动脉瓣位植入小型号机械瓣的疗效,并探讨影响中、远期疗效的因素,为临床应用小口径主动脉机械瓣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病变的病理特征和能量代谢状况,探寻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置换手术的更佳心肌保护措施。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为临床回顾性研究,应用Microsoft Access XP数据库和SPSS10.0统计软件,收集1998年01月至2004年05月我院1092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重点分析患者基础病变、手术方式、心肌保护方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血清损伤标志物,以及手术并发症等因素对手术早期死亡的影响。第二部分为前瞻性研究,针对重庆地区患者体形小的特点,跟踪记录2002年01月至2005年06月期间,我院232例双瓣膜置换手术(DVR)的临床资料,研究主动脉瓣位植入小型号机械瓣的DVR手术中、后期心功能恢复情况。研究分叁组:植入17mm

参考文献:

[1].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系统评价[D]. 冯震. 广西医科大学. 2007

[2]. 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D]. 吴军. 广西医科大学. 2008

[3].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D]. 陈华夏. 桂林医学院. 2010

[4].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J]. 温再和, 杜雪江, 王瑞枝, 宋颖杰.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

[5]. 心脏不停跳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D]. 杨胜壮. 广西医科大学. 2014

[6].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D]. 周晓彤. 苏州大学. 2001

[7]. 小型猪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D]. 邢旺. 兰州大学. 2010

[8]. 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体会[J]. 王振喜, 夏建海, 张儒仿, 钱龙宝.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6

[9].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酶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 周晓彤, 薛涛, 王志萍, 孙全胜, 张中明. 江苏医药. 2003

[10]. 风心病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分析和术中心肌保护研究[D]. 陈林. 第叁军医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