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郑林珅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郑林珅

郑林珅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店坪村小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4-149-01

阅读教学是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阅读教学更应该以读为主,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以多种手段加以辅助,以“读”为主导来加以锻炼。

做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清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望大家给予指正。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爆炸点,并点燃导火索,惊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深深地吸引学生。何为突破点、爆炸点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处。问题一旦解决,又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去读一些带插图的课外读物或漫画书,如,《唐诗三百首》《儿童诗歌》《寓言故事》《格林童话》等浅显易懂的文章,考虑到识字能力也可以选一些带拼音的书;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同时也有了一定的文字功底,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阅读,比如侦探类的、科普类的、故事书、名著等。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刊物就会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也就会爱上读书。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首要的是要抓学生的习惯培养,对小学生尤应如此。他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是习惯培养的最佳年龄期,习惯是达成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习惯养成需要经常历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可以从以下如手:

(一)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在阅读时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关键是教师要严格地教会他们学会计划和安排。阅读过程中不能三心二意,去想其他学科和玩,心用在一处,其效果才会好。

(二)养成多读的习惯。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文章需要多诵读,多背诵。这样才能经久不忘,终生受益。只有广泛读书,才能增长见识。古今文学大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

(三)养成质疑设问的习惯。古语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有疑而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让学生先读文,使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有疑,如“张冠李戴”、“囫囵吞枣”、“碰壁”等。然后叫学生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释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以设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解疑中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

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五、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能只依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课外阅读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等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阅读行为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到的一系列阅读方法在课外也能得到充分运用。首先,要家长树立正确观念,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及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性。其次,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可以及时、有效地督促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最后,要保证这种家校结合、双重监督的阅读教学模式长期坚持,以保证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顺利养成。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郑林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郑林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