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组与改革是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_商业论文

改组与改革是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_商业论文

改组改制是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改革论文,环节论文,商业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商业面临的问题日益增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境迂窘迫,春风不再。因此,寻求一条摆脱困境之路,成为国有商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论及的商业企业主要指国有小型商业企业。

一、国有商业企业固有形态与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

国有商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设置的专门负责商品流通的行业。从历史的角度看,国有商业形成目前困难局面具有历史必然性。

(一)“国有”头衔与市场经济开放、竞争原则相矛盾。市场经济对企业形态的一个最基本要求,是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利于开放、竞争。在这个条件下,作为竞争性行业的商业企业将完全进入市场,企业运作的中心是实现经济效益,独立自主地调配资产,运筹决策。显然,国有独资的商业企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其一,政府对企业的要求侧重于社会效益,往往造成政策性亏损,比如指令性收购地方工业产品,“工业报喜,商业报忧”;其二,财政与国资部门今后一般不会再对商业企业作发展投入,尤其是小型商业企业;其三,企业是国家的,员工是名义上的主人翁,对企业的发展投入缺乏积极性。“国有”的结果,是国家和企业两方面都对企业经营成果缺少责任,所谓“国家所有,谁都没有。分级负责,都不负责”。

(二)行政管辖与政企分开原则相矛盾。无行政隶属关系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又一个基本要求。行政管辖即企业归行政区划内政府所有,意味着企业须按政府意愿运作。当企业效益好时,要追加上缴财政,多做贡献,各路“婆婆”也纷纷向企业伸手,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婆婆”们都避而远之,不再关心了。在行政管辖下,企业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只能是政府附属物,其运行机制的粗放、僵化就势所难免了。

(三)固定工制度与产权清晰要求相矛盾。与其它国有企业一样,在商业企业中,职工一旦进入企业,便带有终身制性质,调进调出由劳动人事部门管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由企业负责到底。这种固定工制度现在虽有一定改革,但总体上没有根本性变化。带来的结果,一是职工的严重依赖性,缺乏竞争择业的勇气;二是职工个人不具有资产权,对企业经营成果关心程度较低;三是在社会保障体系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企业供养人员负担过重,已无积累可谈。随之而来的是以国家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要支撑的国有商业企业,在金融体制改革中银行商业化的时候,便断绝了或基本断绝了资金渠道,面临无米之炊的境地。

二、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在于企业形态的根本性改造,即改组改制。

从广义上讲,国有商业企业尤其是地县以下的国有商业企业,都在国有资本行将退出的一般竞争性行业之列,放开已成趋势。改组改制作为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是必须而紧迫的。

(一)变单一所有制结构为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即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是国有商业改组改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要求是变单一所有制结构为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实际上,国家没有必要对遍布城乡的众多的小型商业经济组织拥有所有权。企业归投资者所有,对大多数国有商业企业来讲,所有制形式将变成包括国有股份在内的或无国有股份的集体所有制、合作制、个体所有制和私营企业(包括由商业职工转为个体、私营企业)。这样的企业形态能够确保企业建立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二)实现政企分开,企业完全走向市场。政企分开是国有商业改组改制的重要内容,它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应成为市场中的独立法人实体,不隶属于行政部门,与所有从事商品流通的社会经济组织处于同等地位。为此,首先要解决资产界定问题。在改组改制中,尤其是采取股份制和出售形式的企业,多少资产属于国有,多少资产属于职工所有,就需要有个交割,就是说,向职工出售企业时,从企业资产中做某些扣除,以作为对职工应得报酬的一种补偿。其次,由政策原因造成的企业亏损挂帐、商品积压、经营管理不善等使企业负债比率过高的状况,企业的投资者——国家应有所承担,不能加在职工头上。再次,改组改制,企业将组建成为具有开放、竞争机制的,独立面对市场的,实际意义上的社会经济组织,与行政分离,无行政隶属关系

(三)推进劳动者资本联合,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资本联合的主要形式,其主要特征是职工通过投入股份,变为对企业拥有部分股权的劳动者,这种变化形式同国有商业固有企业形态相比,有几大进步:一是职工作为企业所有者被具体化了,实现了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紧密联结,分配方式向按生产要素分配方面变化,有利于职工以企业投资者的身份关注企业经营。二是劳动者资本联合的结果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管理层由行政选派变为股民选举董事会的组织管理体制,内部激励、制约机制与市场经济要求合拍。此后,随着股权向管理层的集中,企业的资本利益联结会更为紧密,内部机制会更加完善,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三是加快了企业市场化的进程。劳动者资本联合使企业具备了开放、竞争和自我调节的基础功能,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基本要求。可以想见,大多数工商企业机制达到了这个基本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就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此外,改组改制还应包含其他一些形式,如适合县级商业企业特点的抽资承包,就是改变商品所有权之后的一种租赁经营方式。还有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之间的企业兼并、联合、连锁等方式,都是改组改制的过渡形式,值得指导,以推进改革进程。

三、实现改组改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改组改制中,国有资产有两种变化形式:或变为国有股份投入企业,或将企业出售,收回国有资本,所谓保值增值主要指前者。这里有必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加强监管与灵活运用的关系,监管的目的是保障国有资产正常运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要使资产形态有一定灵活性,允许企业在有利原则下变换形态,进行资产优化重组。另一个是股红与积累的关系,国有股红属国有资产增值部分,顾及企业的发展积累,可以作为增加国有投资,允许企业留用。

二是企业债务问题。一般地说,企业是国家的,作为出资者的国家应该对企业经营结果负最终责任。但是谁代表国家负责,目前尚无界定,中央、地方财政、国资部门、企业主管部门都无法承担。这里提出一些过渡性办法,可考虑一部分转为国家投资,一部分给予审定豁免;企业之间形成的债务,经过协商作为债权人股份投入。

三是离退休职工养老金问题。目前,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通过劳动保险基金形式筹集发放,国家有关社会统筹的政策尚未到位。因此在改组改制中,需要有一定保障措施,使养老金落到实处,比如设股前在企业资产中划出一块,国有股收益部分,企业资产转让的收益部分等都可以拿出一块,用于养老金。

四是组织工作上注意的问题。改组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复杂性,特殊性,在实施这项改革中需要一种认真、求实的态度。职工群众长期工作、生活在国有企业的体制氛围中,对新的经济体制需要一个了解、认识、接受的思想过程,甚至付出下岗的代价。所以,在改组改制中,还是以尊重职工群众的意愿,注重帮助和引导。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如债务处理,人员分流,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等,都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切实帮助、协调和指导。目前商业行政主管部门脱离财政序列,向企业转化,这项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由行政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由于对如何确定和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建立什么样的行业管理机制等缺乏研究,导致职能划分不清,行政主管部门变成非行政和主管部门,以至出现行业管理弱化的倾向,这对改组改制是不利的,应引起重视。

标签:;  ;  ;  ;  ;  

改组与改革是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