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规律研究论文_张庚, 杨爽

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规律研究论文_张庚, 杨爽

(1.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2.齐齐哈尔市中心血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0)

【摘 要】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当中危害极大的一种疾病,它通常就是指心脏收缩力明显不足,这样一来就无法很好的满足身体正常代谢的需要,实际上在中医当中并没有心力衰竭这一名词,在中医当中主要有心悸、喘证等等,在中医中的一些症状和现代医学中的症状是完全吻合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规律,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心力衰竭;病证同辨;辨证规律

心力衰竭是当前心脏疾病中危害性极大的一种,它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极高,而当前中医疗法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所以很多学者也加强了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这种研究的不断深入给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更好地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1 病证同辨

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的原则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的中医学典籍当中就有记载,辨证论治是中医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用比较通俗的理解来说,辨证论治是对疾病病理变化的规律进行正确的归纳认识和总结,然后再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的一种治疗方法。辨病实际上更加重视的是病理生理变化的内在规律。针对心力衰竭而言,西医当中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有规律的综合征,而心悸和水肿这些症状已经不再属于西医的范围。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是以辨病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辅以辨证,但是在一些个性化的治疗当中,通常是以辨证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和西医疗法有着非常明显不同,它主要是应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科技所观察到的病理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总结出一套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在辨证和辨病治疗结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观点[1]。

通常,冠心病和心衰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益气活血和祛痰通脉的原则,对于风心病心衰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治疗时间,所以在辩证治疗的前提下还要加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这样就可以防止风寒湿邪入侵到患者的体内。如果是肺心病的心衰,通常表现为气阴两虚,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平喘和增加肾气为主,增强肺部的利水性能,这样就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对糖尿病型心衰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患者的元气,同时还要补充患者的阴气,坚持辩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手段,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其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辨证施治

心力衰竭已经是所有心脏疾病当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阶段,一般如果心脏病发展到这个阶段,其自身的病理就会显得非常的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就会出现较多的症状,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改善患者的体虚症状,这也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祛邪也是非常关键的,它是标,清除患者体内的血瘀和痰湿等等,在症状方面,患者会出现咳嗽、心悸、时间久了之后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喘息现象,患者本虚标实,且和脏腑病位之间会出现一些组合的形式,所以其病症非常的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用一种病症对其进行归类。

3 辨证规律研究

中医发展的过程中对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在当前的发展中,辨证分型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杂乱的状态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心衰症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其的研究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心衰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益的指导。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很多医学界的专家和研究者就对心力衰竭进行了中医病因和症型规律开始研究,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造成心衰症状最基本的一个病因就是气虚。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心肺的气虚症状,由这种症状发展成了阳虚,甚至还会出现气阴两虚的症状。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实验和研究,证明造成患者出现心衰症状的根因就是气虚。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力衰竭会不断的加重,心阴虚会朝着心阳虚的方向发展,从而也就使得患者体内的氧气会受到非常大的损害,患者的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痰湿,肾部的积水明显增多。还有一些研究人员通过对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患者的病症中,血瘀是最常见的伴发症状,然后就是患者会出现阳气亏虚的状况,而阴虚和痰浊的症状并不是十分的常见。

从上述的研究来看,造成心力衰竭最重要的一个病因就是气虚,很多研究人员认为心衰的不断加重,阴虚会向阳虚发展,但是也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心衰首先是因为气虚引起的,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变成阳虚抑阴或是气阴两虚,甚至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造成心衰的是阴阳都遭到了损害,所以患者会处于阴阳两虚的状态。

通过上文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产生心力衰竭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患者心气虚,心力衰竭病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由阴虚向阳虚的方向转化,心衰产生的过程中,本虚是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血瘀的症状,邪气进入患者的体内之后会损害患者体内的正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患者的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

4 研究综述

关于心力衰竭的病机论述虽多,但基本观点一致,即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证侯要素及其证侯类型分布有以下几种规律可循[2]:(1)心衰病机以本虚为主,多为虚实夹杂,少见单纯本虚或标实证;(2)本虚性证侯要素多见气虚,标实性证侯要素多见血瘀;(3)气虚、阳虚、阴虚是心衰的主要本虚性证候要素,血瘀、水饮、痰浊是其主要标实性证候要素;(4)热邪、气滞是较少见的标实证侯要素,虚脱是心衰可见的严重证侯类型。

心力衰竭多由于心脏病变日久伤气,或它脏病久累及于心所致,气虚是心力衰竭的最基本病机。阳虚或阴虚多由于患者体质、病情、治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或心气亏虚日久,耗伤心阴或损及心阳而致。瘀血之成,多因气虚、阳虚行血无力,温化失司,瘀留脉中,或气阴两虚,阴津亏耗,血行迟滞,久而为瘀。水饮痰浊之成,则多为气阳亏虚,不能温运水湿,停而为饮成痰。总之,心力衰竭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阳虚、阴虚为本,血瘀、水饮、痰浊为标。当然,瘀血、水饮等实邪形成,也会阻碍气血津液的运行,导致或加重本虚。

5 结语

心衰是心脏病当中最为严重的症状,如果将心脏病和癌症做类比,心力衰竭相当于是癌症的晚期,当前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辨证规律还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认识,为了更好的保证中医的治疗效果,必须要加强对其辨证规律的研究,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以及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发展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必须要对其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济海.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85例次观察[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4,6(04):284.

[2]潘光明,邹旭,林晓忠,等.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6,38(4):33-35.

论文作者:张庚, 杨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  ;  ;  ;  ;  ;  ;  ;  

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规律研究论文_张庚, 杨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