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陶宇

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陶宇

(成都体育学院 610041)

[摘要]目的:总结近几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研究进展,以期实现康复治疗的优化,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和机制;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理论依据;ACL术后对周围肌力、稳定性、活动度、理疗、平衡功能的康复治疗;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做一些阐述与分析。结论:早期术后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减少膝关节的内外粘连,缩短康复时间,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以及运动能力。

[关键词] ACL损伤;康复治疗;综述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位于膝关节内,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最重要的结构之一。目前,随着体育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ACL损伤发生率逐年上升,因此,对于ACL损伤的研究和早期康复治疗也成为一大热点,现就近年来有关早期康复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概况作一综述。

1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与机制

1.1发生率

Mihata LC[1]等人通过对全国大学生运动协会伤害监视系统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女子篮球运动ACL损伤率为28%,足球为32%,曲棍球为18%,男子篮球运动ACL损伤率为8%,足球为12%,曲棍球为2%,得出结论:女子ACL的损伤大大高于男子,且ACL的损伤与在轴上转动、旋转有很大关系。

1.2机制

一般认为当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时,膝关节极度内旋的结果。陈鸿辉[2]等人认为:外力从后方向前作用可导致ACL的损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外力的大小、方向、速度等,且常常合并内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关节囊的损伤。姚杰[3]等人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和精确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得出:当ACL损伤后,膝关节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力学环境,其他软组织受到不同方向额外的负荷,导致生物组织容易坏死或者退化,发生二次损伤。

2ACL损伤重建术后康复治疗

3.1 理疗

在临床上,运用一些辅助机器来帮助患者的术后恢复是很常见的。一般来说,在手术后前期我们都会运用到熏洗、冰敷、电针、微波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局部消肿,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利用电刺激功能理疗仪防止肌肉的萎缩[4]。

3.2 本体感觉的训练

在ACL损伤后,本体感觉急剧下降,术后对于其本体感觉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吴严冰[5]等人对患者进行骑自行车、平衡板、曲线步行、软垫上慢跑、膝环绕练习、侧向跨跳练习、向前迅速慢跑、侧向跑、慢速跑、后退跑以及变速跑,每天进行2次,每次35分钟,结果显示本体感觉训练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时,男女之间下肢生物力学指标除膝内收力矩外,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蒋拥军[6]等人发现:平衡促进训练对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恢复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

一般来说,肌肉训练在术后一到两周内,在训练周围肌肉力量的过程中,王煜等人认为腘绳肌的恢复宜先于股四头肌,因为腘绳肌与前交叉韧带协同作用,可以保护前交叉韧带免受过度的应力。王广志[7]等人认为ACL重建术后,在旋内、旋外和内收、外展方向上,肌肉力量的变化不如屈伸方向明显,且恢复较快。Lutz[8]等人认为,早期应该避免进行开放性动力链的训练,在伸膝时可对前交叉韧带产生巨大的剪切力,导致膝关节更加不稳定。

3.4 活动度的训练

康晓琦[9]等人对患者进行膝关节的CPM被动屈伸训练,从0°缓慢到正常屈曲,经过这样的康复训练后,屈伸活动度满足日常生活要求,对术后的功能较满意。而张瑞香[10]等人认为,术后2周开始指导患者做终末伸膝练习,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到120°。王伟[11]等人认为过早的活动度训练意义不大,且易引起大量的关节积液,造成一定程度的关节松弛,不利于关节内创伤反应的消退,甚至会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尽早恢复。

4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

ACL损伤重建术后,早期的康复是手术的延续,在早期进行全面的康复介入,使其本体感觉、肌力、活动度、稳定性达到一个较满意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Mihata L C, Beutler A I, Boden B P. Comparing the incidenc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in collegiate lacrosse, soccer, and basketball players: implications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J]. Am J Sports Med,2006;34(6):899.

[2] 陈鸿辉. 26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机制分析[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03):234.

[3] 姚杰,樊瑜波,张明,等.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继发性生物力学影响[J]. 力学学报,2010(01):102.

[4] 吴洪,谢伟红,刘丽平,等. 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2013(01):66.

[5] 吴严冰,胡孝海. 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恢复状况影响[J]. 科技通报,2017(06):86.

[6] 蒋拥军,李克军,王雪冰. 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03):251.

[7] 王广志,张立群,Gordon W. Nuber,等.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重建后肌肉力量变化的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04):389.

[8] Lutz W, Zimmermann D, Muller V,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ersonalized prediction and adaptation tools on treatment outcome in outpatient psychotherapy: study protocol[J]. BMC Psychiatry,2017;17(1):306.

[9] 康晓琦,张轶超,侯树勋,等.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功能康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08):1494.

[10] 张瑞香,李百华,常桂娟,等. 膝关节镜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J]. 中医正骨,2008(09):81.

[11] 王伟,唐林,宫云昭.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J]. 医学综述,2011(11):1744.

论文作者:陶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陶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