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术后胆漏ERCP与手术治疗的对照分析李政论文_李政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 要】目的 分析胆道术后胆漏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间40例胆道术后早期胆漏患者(胆漏症状发生时间为首次胆道术后72小时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ERC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胆道术后胆漏早期采用ERCP的疗效优于手术治疗,且具有创伤小、痊愈快、费用低等优点,可将其作为胆道术后胆漏治疗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胆道手术;胆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漏是胆道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与手术部位解剖不清、胆管结构变异、医生操作不当、胆管血运障碍等多种原因有关。胆漏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可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坏死,加重腹腔内感染。胆漏作为一种医源性损伤,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还易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患关系。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ERCP在胆漏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1]。本研究分析了胆道术后胆漏采用ERCP与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间40例胆道术后早期胆漏患者(胆漏症状发生时间为首次胆道术后72小时内),均在胆道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腹腔引流出含胆汁的液体,或经腹腔穿刺抽出含胆汁液体,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自发性胆漏、意识障碍、未成年人、高龄患者。

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20例,包括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2岁~65岁,平均年龄(45.76±10.21)岁:体重52kg~80kg,平均体重(64.28±11.45)kg;胆漏症状发生时问为首次胆道术后1d~3d,平均时间(1.26±0.40)d:胆道手术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胆总管探查术2例。

实验组患者20例,包括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0岁~66岁,平均年龄(45.65±10.32)岁;体重50kg~81kg,平均体重(64.35+11.30)kg;胆漏症状发生时间为首次胆道术后1d~3d,平均时间(1.31±0.38)d;胆道手术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8例、胆总管探查术1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在性别、年龄、体重、胆漏症状发生时间、胆道手术类型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探查并明确胆道损伤类型,寻找胆道漏口,修补漏口并探查胆道通畅后,放置T管行胆道引流,并放置腹腔引流管。

实验组患者接受ERCP治疗,取左侧卧位,在直视下进镜。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后固定。选择性胆管插管,注入造影剂泛影葡胺20m1,观察胆道影像,明确是否存在胆道损伤,并明确胆道损伤类型。根据胆漏的位置,选择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等不同方法治疗[2]。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待胆漏愈合拔除管道[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问的差异。

1.3评价标准

患者治疗后如腹痛、黄疽、发热等临床症状完全缓解,B超检查结果提示无上腹局限性积液,腹腔引流管未再引流出胆汁持续3d以上者认为治愈。

1.4数据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录入SPSSl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录入SPSSl8.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问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l。

3讨论

胆漏是指胆管树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引起胆汁溢出,胆汁流入腹腔后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腹腔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后果。约有90%以上的胆漏是由医源性胆管损伤引起,多发生于胆道手术后。胆漏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方式和非手术方式。如患者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症状、腹腔内脓肿无法穿刺引流、出现脓毒血症等手术指征时应立即行手术治疗。手术可探查并明确胆道损伤类型,寻找胆道漏口,修补漏口并探查胆道通畅后,放置T管行胆道引流。但手术操作创伤较大,一旦发生腹腔感染,术后再次胆漏的风险高,还可引起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小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耐且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1次手术,其所造成的创伤大,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引起对于高龄、体弱患者而言,手术并不是合适的治疗方法[4]。

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内镜微创治疗,保守治疗通过引流漏出的胆汁,同时辅以抗感染、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但该方法无法判断漏口的准确部位,可能出现漏口长期不愈合的问题。自从20世纪70年代内镜开始在临床应用后,治疗性胆胰内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ERCP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和发展,患者可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完成ERCP操作,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5]。

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早期,由于外漏的胆汁量少,局部炎症刺激性小,周围组织水肿不明显,此时行ERCP效果较好,是最佳的手术时机。ERCP通过降低胆汁流经壶腹部的阻力,降低胆道内压,从而促进漏口自行闭合。如未能及时治疗,随着外漏胆汁逐渐增加,周围组织炎症水肿程度越来越重,可并发腹腔感染和全身感染,使内镜下操作困难,不利于患者的预后[6]。

本研究中采用ERCP治疗者均达到治愈效果,治愈率高达100.00%,明显高于手术治疗者的75.00%。采用ERCP治疗者住院时间为(21.75±4.35)d,明显短于手术治疗者的(25.38±5.12)d。上述结果表明:胆道术后胆漏早期采用ERCP的疗效优于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痊愈快、费用低等优点的优势,可将其作为胆道术后胆漏治疗的有效方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亚飞,吴兵,周景丽,等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J]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41.

[2] 萄欣,黄建钊,石承先,等ERCP在活体肝移植术后胆漏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22):2261~2262.

[3]王爱东,陈志红,季一鸣,等。胆道术后胆漏ERCP与手术治疗的对照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2):143~145.

[4]杨勇,丁洋,辛国军,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医源性胆漏疾病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4):353~355.

[5]安晓飞,刘汝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手术治疗胆漏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9):6028~6029.

[6]王瑞官,李为民,郑方,等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0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7):763~765

论文作者:李政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胆道术后胆漏ERCP与手术治疗的对照分析李政论文_李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