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特殊护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_三农论文

工业化特殊护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_三农论文

产业化特养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持续发展论文,现实论文,特养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特种养殖业属于大农业中的特产农业,近十几年来发展较为迅猛,目前已形成一大新兴产业。实践证明,发展特种养殖不仅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更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客观需要。但是,由于特养业发展历史较短,其市场、技术及品种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部分人的扩大化炒作,当前该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很不平衡,规模小、经营分散,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技术不普及,生产盲目,市场混乱,行业管理滞后,因而制约了特养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特养业也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将加大养殖业的投资力度;二是西部开发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特养业的成熟项目向中西部地区推广普及,并可根据西部地区的条件开发出新的项目;三是加入WTO后,特养商品更容易进入到国际市场,利用我们的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势参与世界竞争。

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加大科技投入,走产业化经营、多元化开发的道路是必然趋势。

产业化经营是根据现代化的要求,大规模地组织分工分业生产,把分散的家庭经营纳入一条种、养、加、供、产、销的生产经营体系,把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与规模效益,使特养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自强自立的高效益产业。

商品化也就是市场化。特养业不同于已形成大批量、大规模、普及饲养繁育的常规养殖动物,其特点是种类多、涉及范围广、经济价值高,但市场相对较小,竞争激烈,风险大,因而各地发展特养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走商品化生产之路。其中,尤其要注意产品和市场开发的同步化,在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行特养名牌战略。那种以单纯“炒种”为目的的生产怪圈必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淘汰。

搞好产业化,关键是有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并与特养户以合同的形式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与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业链”。实践证明,以“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为主的多种形式、不同水平上的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带动农民和下岗职工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特养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低,主要表现为技术产业化成熟度低、组织化管理水平低与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等。归根结底,是因为特养业的产业结构和体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系统工程”开发意识落后,产前、产中、产后配合不利,组织不良,各自为阵,于是出现重引种轻选育,重良种轻良养,重卖种轻服务,既不能形成竞争合力,又无价格优势、名牌优势。

总之,特养产业化是促进产品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和实现特产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和当务之急。如何做好产业化经营这篇文章,还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业内专家、特养企业(特养户)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地研究和实践。

标签:;  ;  ;  ;  

工业化特殊护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