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于2017年4月至10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抽选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60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急诊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院整体医疗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医院护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和医院管理质量的好坏[1]。护理工作不仅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着直接的关联,能够影响患者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的发展带来影响[2]。PDCA 循环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它在现代管理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同样也非常适用于医院医疗和护理管理。熟练运用PDCA 循环模式,能够提高医院护理管理的运行效果和管理效率。本研究于本院2017年4月至10月期间实行了PDCA 循环管理模式,旨在探讨和分析PDCA 循环模式对于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12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17年4月至10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8.13±5.31)岁。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7.85±5.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按照本院及相关护理质量管理规定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以及考核,并结合急诊科实际要求进行护理人员班次安排;同时,按照相关急救程序实施抢救、护理工作。
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第一,计划阶段:由副主任护师为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成立PDCA 循环管理小组,并细分为护理管理、安全、文件、技能、服务五个质控小组,对护理全过程进行考核[3]。由组长组织对全员护理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护理考核评定标准、实行计划、培训计划等,全部护理人员即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又是护理工作的管理者。第二,实施阶段。严格将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位,对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岗位、每个班次及每个程序所应该承担的任务和责任进行明确,以实际行动提高护理质量[4]。在护理人员中反复地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工作理念,对各个临床科室的基础护理工作进行强化,对患者病情进行仔细严密的观察,正确无误地执行医嘱。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规范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来进行文书的书写,对护理人员护理文书的书写进行强化和训练,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水平,从而不断提升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对年轻护士进行注重培养,不断加强“三基三严”的训练,要在护理人员中建立起日有提问、周有查房、月有讲座、季有考试的长效考核机制。第三,检查阶段。PDCA 管理小组组长应每月定期对全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考核。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从问题中找出护理管理漏洞,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与改进,避免发生不良后果。第四,总结阶段。每月召开月度总结会议,护理人员针对上月出现的问题,以及下月实行计划作出个人陈述。会议上全体人员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上个月经验总结,修改制定出下个月实行计划。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比较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总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有56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有47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78.33%。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n(%)]
3.讨论
相对于医院中的一般科室而言,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相对较为特殊,一般都是病情危急、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以及病死率高等患者[5]。所以,急诊科护理工作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急救护理质量,还需要控制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增加了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难度性。有报道指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价值明显,对于改善急诊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6]。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急诊科收治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护理管理,总结PDCA循环管理模式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患者其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这就说明,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在常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经过经验总结并综合患者家属需求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就急诊科护理工作而言,患者一般就诊具有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情短时间内变化等特点,常规护理管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PDCA循环管理模式优势表现在多个方面:成功提高了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成功找出潜在护理风险并进行预防护理干预;护理工作执行中,会根据急诊科室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急等特点进行护理流程的完善;护理工作执行期间会根据检查工作情况,发现潜在性问题并制定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实施,将被动护理干预工作转变为主动护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春珍.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大家健康旬刊,2017,11(2).
[2]杨晓燕.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 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44.
[3]赵军胜,王晓婉.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2017(28).
[4]潘艳. 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5):107-109.
[5]艾美花,黄华玲. PDCA循环在急诊科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251-253.
[6]王莉.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13-114.
论文作者:施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患者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急诊论文; 满意度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成功率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