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论文_喻淋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1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参组人员一共为8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1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另外在结石残留方面,观察组无结石残留患者,而对照组发生率为7.5%,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不同方式;肝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

肝外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外科疾病,其发病率较高,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临床主要以开腹手术、胆道取石术进行治疗,但是上述手术的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临床治疗不是十分理想,而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断改善,其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也逐渐应用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中[1],因此为了研究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特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式

1.1患者资料

此次研究中,参组人员一共为80例,所有患者均为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并均实施手术治疗,符合腹腔镜手术的相关指征,并均经过MRCP确诊,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1月,将以上患者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参组人员为40例,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20:20,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42.86±3.25)岁,根据病理分型梗阻型患者为30例,非梗阻型患者为10例,剩余4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为2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42.51±1.32)岁,根据病理分型梗阻型患者为28例,非梗阻型患者为12例,利用统计学分析,其资料差异较小。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建立常规的四孔法,在患者的胆总管上段采用电钩或者剪刀操作,剪开胆总管前壁,长度约为1.5cm,在纤维胆道镜下对患者的胆道进行观察,在取石成功后,缝合并放置T管引流。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全麻后行4孔法操作:脐部置1.0cm Trocar孔做观察孔,剑突下1cm 置一次性1.0cm Trocar为主操作孔,右锁中线上肋缘下3cm及右腋前线略高于脐处各置0.5cm Trocar 为辅助操作孔,并作为术后放置T管和/或腹腔引流管用。[2]常规处理胆囊三角,结扎胆囊动脉后,顺、逆或顺逆结合的方式将胆囊从肝脏剥除,但不作胆囊管离断。右锁中线Trocar孔以抓钳抓取并牵拉胆囊,距肝总管0.3cm处沿胆囊管方向切开胆囊管,切口约0.5cm;若胆囊管闭塞、胆管结石较大或胆囊管汇合位置偏低,则作汇合部小切开。主操作孔置入胆道镜行胆道探查后以取石网篮取石,结石较大或结石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者,如果结石在胆管的下端并且较难取出,应先利用液电碎石等将结石击碎,再取石[2]。结合术前MRI及胆道镜下表现,确认结石取尽后,缝合胆囊管后再以合成假夹闭胆囊管。若胆道镜下十二指肠乳头乳头水肿严重且术前胆红素>117mmol/L,则经胆囊管放置胆道引流管。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取出标本,缝合切口。

1.3观察范围

观察上述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结石残留情况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文章中,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且所有的计量单位采用 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上述患者的手术情况,在表1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

2.2分析上述患者治疗后术后并发症情况,在表2中看出,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

2.3分析以上患者治疗后结石残留情况,观察组无结石残留患者,而对照组则出现1例结石残留,发生率为2.5%,p>0.05,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以腹腔镜为基础的胆管结石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微创手术的宗旨为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针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方式,主要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EST取石术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术为主,但是实施胆囊切除联合EST取石术治疗后,其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3],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术后并发症较低,患者恢复较快,但是针对于该治疗方式,临床的应用措施也不同,而在此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两种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术进行对比,分别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4],并且通过结果也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说明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的效果要明显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这可能是由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不用切开患者的胆管,术中仅需要缝合胆囊管残端,减少了手术时间,且不必常规留置T管,减少术后带管率,因此患者所遭受的痛苦较低,术后恢复较快,而后者手术则需要切开胆总管,由于T管的遮挡,术中胆总管切口缝合困难,且手术后出现胆管狭窄的风险相对大,因此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5]。

参考文献:

[1]舒德昌.探析3种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J].医药前沿,2017,7(4):164-165.

[2]汤晓东,刘双海,蒋剑等.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8):589-592.

[3]张新龙,陈智全,刘学军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7,29(6):444-448

[4]尚修万.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与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8):1144-1146.

[5]吴波,王旭.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联合中药大柴胡颗粒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4):3857-3859.

论文作者:喻淋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  ;  ;  ;  ;  ;  ;  ;  

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论文_喻淋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