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论文_郑丽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论文_郑丽霞

郑丽霞 河北省平乡县王固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训练 想象能力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正如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撑起来!”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一、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展开想象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强有感情地朗练习,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生活在今天的儿童很难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我在备课时,仔细体会文章里包含的意思,反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课时,导入新课后,我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想,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读完后,许多学生稚嫩的脸蛋上似乎笼罩上了一层阴云,露出同情的表情。课文讲读完后,学生初步体会了文章的含义,我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哪些地方的语调需要低沉、缓慢,哪些段落需用较强的节奏、鲜明的语调,哪些句子宜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朗读时注意了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那种凄凉、孤寂、催人泪下的境地,脑海中浮现出小女孩那形单影只的形象,从而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丰富表象积累,以开阔想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人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是想象的基础。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一个人头脑中储备的表象越丰富,知识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深刻;反之,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狭窄、肤浅,有时会失真。而丰富的表象来自于对直接和间接生活的大量接触、认真观察。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宽生活领域,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事情:一是多看一看。看各种有益的图片、电影、电视、录象、书籍,看戏剧、小品、文艺节目、体育比赛,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事、景、物,看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看蓬勃发展的现实社会。二是多听一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听电台的广播,听音乐相声,听英模的报告、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叙谈,老人的忆苦思甜,听讨论会、座谈会、辩论会。三是多访一访。采访英模劳模、明星、先进人物、成功人士,走访亲朋好友,拜访致富能手,寻访名胜古迹,考察乡镇企业。四是多干一干。动手做家务活,参加学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实践活动、社区公益活动;搞小实验,小制作,编报办刊,种植花草,收集邮票,喂养动物等。凡此种种,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呈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经验越厚实,表象积累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

三、运用多媒体,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总所周知,想象是以表象为基本材料进行思维的。有足够的表象储存是学生成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表象越缺乏,想象的素材越少,其想象也就越狭窄、肤浅;表象越丰富,想象的素材越多,其想象才会越开阔、深刻,想象的内容也就越具体、越完善。

那么,学生储存的表象是通过什么途径得来的呢?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与其原有旧知识结构同化的过程。在我们看来,这个过程类似拼图,每一个新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找到原有知识板块中与新知识相契合的拼接处,并进行对接,使新知识成为整个知识板块的一部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就是其拼接处。我们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这一拼接处就是与作品形象化描绘相关的语词在学生头脑中对应的表象。这些都来自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

在课文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生活环境和学习水平的局限,使得相关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积累不够丰富、充分时,就会缺乏足够的表象储存,作品中的形象化描绘也就无法与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形成联系,造成想象的狭窄、肤浅,甚至失真。因此,若想提高学生的想象水平,最根本的手段是增长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知识积累,丰富其表象储存,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课堂教学而言,遇到学生表象不足以同作品中的形象化描绘发生联系时,就需要设法补充相应的表象。这时的最佳手段就是运用多媒体

四、拓展延伸,激发想象

知识是无限的,而课文所包含的内容却是有限的,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这些空间正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着力之处,通过“编故事”、“续故事”、“扩写”等形式让学生填补这些新空间,常常能获得思维训练的高效益。

1.续写

如《狐狸和乌鸦》在讲完课文后,我设计了一项创造想象的训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续写,让学生设想一下假如乌鸦又叼着肉落在树上,狐狸碰到后又会说些什么呢?狐狸还能不能骗到肉?如何去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出一段小故事。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扩写或补写

有的课文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在过渡环节上,对人物情节写得十分简练。遇到这样的课文,我会指导学生想象,补写一段相关的情节,进行扩写练习。如学了《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扩展思考,“红领巾”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很好,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做等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没有做到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的办法。多次进行这样“扩写或补写”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论文作者:郑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论文_郑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