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诱导性喘息/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_乔海燕,隋振国

儿童病毒诱导性喘息/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_乔海燕,隋振国

山东省高密市妇幼保健院 261500

最近流行病研究将焦点集中于病毒感染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例如:基因遗传因素或变态反应性致敏等对哮喘病程进展的影响。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对处于病毒诱导性喘息发病高风险区以及伴随着其他严重症状反复发作性喘息进行区分,尤其是对哮喘儿童的区分并将其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1.病毒所导致的喘息/哮喘表型的分类

Szefler et al基于临床观察,在儿童早期阶段将喘息病史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从不喘息型儿童短暂性早期喘息型儿童晚期发作性喘息型儿童④持久性喘息型儿童[1]。Tucson Children,s Respiratory Study group 随访了828名婴幼儿直到他们6岁,并且利用潜在类型分析鉴定出更多复杂的喘息表型,包括中期发作型喘息类型。一项针对英国6265名儿童以人口为基础的出生队列研究,将从出生至7岁的儿童区分为6类喘息表型,并且描述这些表型在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和肺功能水平是不同的。另一项在荷兰进行的针对2810名儿童的多中心出生队列研究在从出生至8岁年龄的儿童时期也区分为5种喘息表型。有趣的是,由2个出生队列研究所进行的喘息发作表型的研究具有可比性[2.]。

2.促进病毒诱导性喘息病程发展的风险因素

①环境因素:婴幼儿当在家中或托儿所由于接触到更多的孩子可能喘息发作更为频繁,但是从8岁至13岁他们只经历少数的频繁性喘息发作,因此在幼儿早期阶段,在家或在托儿所接触更多的孩子会使婴幼儿喘息发作增加,但它似乎表明对频繁喘息的进展具有保护性针当儿童达到学龄阶段后[3]。

宿主的免疫特点:有研究报道过敏性哮喘儿童的HRV诱导性干扰素-α和干扰素-λ1生成机制受损为喘息/哮喘的发病机制,该机制通常与外固血单核细胞中的上浆树突状细胞的FcεRI 表达的增加相关,可通过FcεRI 交联可使干扰素-α和干扰素-λ1生成减少。此外研究报道哮喘患者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可产生少量的干扰素-β对抗HRV可导致损伤性细胞凋亡和HRV复制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揭示过敏性反应先于HRV诱导性喘息之前产生但是反过来结论未必正确。研究结果表明过敏反应可导致更为严重的HRV诱导性下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因此过敏反应被认为是哮喘病程进展的一个风险因素[4]。

3.病毒诱导性喘息和哮喘发展与阻止哮喘发展有效措施之间的联系

病毒诱导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否为偶然因素或作为哮喘发病倾向的一个指标至今未明。最近研究已经表明不同的病毒种类导致的病毒诱导性下呼吸道感染对于反复发作性喘息或哮喘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报道在冬季病毒高峰(冬季为支气管炎住院率的高峰时期)之前的婴儿出生后大约4个月的时间为哮喘发病的高峰时期,表明下呼吸道感染与冬季病毒包括RSV在幼儿时期或许成为哮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一项出生队列研究中,Sigurs将47名因RSV下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婴儿(RSV组)并将93名年龄、性别相仿的婴儿作为对照组,随访到这些儿童成长到18岁,发现RSV组的哮喘、反复性喘息、临床过敏、对于常年过敏原易感性的患病率上升相对较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表明利用帕利珠单抗(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针对RSV融合蛋白)进行RSV的预防可阻止严重性RSV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在非过敏性儿童中应用可减少大约为80%的反复发作性喘息相关风险。但是对于具有特异性过敏家族史的儿童没有任何效应。这些结果表明,通过与过敏体质无关的机制对反复发作性喘息相关的RSV的预防处置可以进行。鼻病毒作为重要的病原在哮喘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中已经被涉及到,因为针对HRV检测的RCR技术发展,在Childhood Origins of ASThma(COAST)队列研究中,利用PCR技术评估鼻膜灌洗样本的HRV表达情况。研究发现在3岁之前这些HRV阴性的样本中(比值比:25.6)相比于吸入性过敏原致敏(比值比:3.4),喘息与6岁时候发作的哮喘呈强烈关联,因为干扰素缺陷与过敏体质和HRV感染易感性相关。具有哮喘发病的风险因素的HRV感染儿童吸入干扰素或许可以帮助阻止哮喘的发展。最近,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经报道可增加下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病机率包括哮喘发作、肺炎、肺不张,甚至在没有任何哮喘发作或哮喘治疗的病史的过敏体质儿童亦可发生,相比较于季节性流感病毒。这项观察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许成为促进哮喘的病程发展或病情恶化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

4.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

当前对于个体病毒感染的正确诊断是非常必须的,对于评估哪种病毒感染对于喘息发展或随后哮喘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呼吸道病毒的主要诊断方法为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抗原检测和以PCR技术为基础的核酸检测。多数当前的流行病学研究,这样通过免疫荧光抗原检测或核酸PCR为基础检测评估病毒感染。抗原检测是基于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利用,有许多种诊断试剂盒利用鼻咽分泌物、鼻咽冲洗液、鼻咽拭子标本作为试验材料,并且通过利用共轭酶或荧光检测病毒抗原。对于流行病学研究,免疫荧光抗原检测是合适的,因为它方便、便宜并且当处理许多样本时可以利用,然而对于目标病毒种类有一个限制。核酸检测比别的方法灵敏性更为显著,并且现在为可以重复应用,允许多种病毒同时进行快速检测[6]。PCR方法已经大大提高病毒的回收率,然而以PCR为基础的病毒检测尤其是针对HRV或许不一定说明病毒即为所观察疾病的病因,因为当临床症状发作后持续几个星期内病毒RNA还可以被PCR检测到。评估喘息幼儿时期喘息的流行病学研究另一项限制是通过双方监护人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基于症状的临床评估,对于诊断这些青少年疾病是非常困难的,研究报道,从4个月至15岁大小的儿童的父母和临床医生就患者是否为为喘息或哮喘仅有45%的机率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Szefler SJ.Advances in pediatric asthma in 2010:addressing the major issues.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27(1):102–15.

[2].Papadopoulos NG,Arakawa H,Carlsen KH,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ICON)pediatric asthma.Allergy.2012;67(8):976–97.

[3]赵林清,钱 渊,朱汝南.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与新近报道的人细小病毒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26(5):385- 388

[4].Martinez FD,Wright AL,Taussig LM,et al.Asthma and wheezing in the first six years of life.The Group Health Medical Associates.N Engl J Med.1995;332(3):133–8.

[5]陈慧中,钱 渊,王天有,等.偏肺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83- 386.

[6]符 州,杨锡强,李成荣,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4、IL-6 和IL-10 水平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5):275 - 276.

作者简介:乔海燕,女,主管护师,本科,从事临床儿科疾病的护理与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乔海燕,隋振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儿童病毒诱导性喘息/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_乔海燕,隋振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