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权责发生制下银行利润的变化_银行论文

论权责发生制下银行利润的变化_银行论文

权责发生制下银行利润变化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权责论文,利润论文,发生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权责发生制准确反映了银行当期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能正确反映和核算费用及经营成果。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目前银行业却产生了普遍“虚增利润”的情况,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制。它是以权责的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核算方法。即凡属于本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这对银行来说,在收入的确认上,由于不是以实际收到款项为标志,而是按当期应计收入的数额确认,所以对于当期没有收到的利息,也作为一种权利资产进行核算。按此原则计算出来的利润,其实质是反映银行经营的某期间(如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实际的收入权利与支付责任的差额,是一种理论上的利润,而不是如收付实现制(现金基础)那样根据实际收到多少款项计算出来的现实利润。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属于高负债经营企业,其负债的80%均为较高成本的居民储蓄存款;而各项业务费用和存款利息等则具有刚性,且其支出都是较为均衡的。由于作为成本支出主要部分的存款利息,随着存取款的不断进行而不停地发生;而作为银行主要收入的贷款利息的取得,却常常受到企业的效益状况、经济体制等诸多影响而变得软弱。这就出现了应收利息与实收利息之间的差距。伴随着权责发生制的实行,银行业呈现虚增利润的情况较为突出。据对某市贷款规模不到亿元的一家专业银行的调查显示,从1993年7月1日开始,应收未收利息(亦即虚增利润)以每月20多万元的速度递增,截至1995年5月已高达470多万元。

银行大量虚增利润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一)形成用营运资金垫缴利税现象。按应计收入计算的利润,由于存在“虚盈”部分,因此必然出现用营运资金垫付利税情况,银行的亏空将越来越大。因为,银行盈利性资产通过垫付利税和直接支付客户(存款者)本息,就会不停地转化为非盈利性资产(成本支出)。

(二)引起国民收入的超分配。据某市调查显示,截至1994年12月末,该市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达9652万元,占贷款余额的7.6%,比年初增加3253万元,增长50.8%。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银行按期收取贷款利息显得非常重要(否则,容易产生虚收)。然而,从我国银行现状看,有相当数量的贷款利息是不能如期实现的,形成大量的应收未收利息。这除了归咎于银行自身的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原因外,也存在外部因素。因为:

(一)银企间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决定了银行的收益能否如期实现,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自1983年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以后,国家再未向企业拨付流动资金。由于企业效益不佳,留利水平过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加之经营行为短期化(实行包盈不包亏的承包制),使得企业很少有能力补充自有资金, 逐渐形成了企业80 %甚至90%以上的营运资金全靠银行供应的状况。这种企业对银行资金高度的依赖性使其受制于银行,一遇银根紧缩,企业生产便难以为继,同时也将影响到企业的效益,进而波及到银行收益的实现。另一方面,银行通过负债而获得的资金,几乎全部用于企业,使得银行的收益又受制于企业,即银行聚集的资金,要通过企业实现增值。倘若企业不能增值,造成损失最终将转嫁于银行,这就造成银行收益的实现高度依赖于企业。

(二)专业银行的非经营机制长期难以改变,造成银行新增贷款难以如期实现其收益。就我国目前的状况看,银行的效益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贷款存量),二是银行能否自主择优贷款(对于新增贷款)。目前这两个条件都不理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具体实现。现在,虽然政策性业务基本上已从专业银行划出,为实现专业银行商业化创造了条件,但还不能说四家专业银行就能立即按商业化标准来经营,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存在着非经营机制。所谓非经营机制,是指专业银行在现行金融体制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兼顾。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社会效益还要优先考虑,发挥隐性财政功能。比如,在一定时期的扶贫贷款、稳定企业贷款、“清欠”贷款、市场启动贷款等,便是银行非经营机制的表现。再者,由于金融具有宏观调控作用,国家在干与经济生活过程中,将长期运用金融杠杆,承担大量的社会责任。因此,对于国有企业的信贷投入,还不可能做到只考虑盈利和还贷能力标准。因而,对于新增贷款按应计原则计算的应收利息是很难如期实现的。

(三)企业行为的不规范和银行间的无序竞争,加大了银行收益按期收回、甚至能否收回的风险。目前,不少企业对银行的信用关系被扭曲,面对所欠银行的贷款本息,不是按“欠债还钱”的基本信用准则设法归还,而是千方百计地“甩掉”这些由银行贷款本息构成的债务,以图“轻装上阵”,再加之配套改革措施没有跟上,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银行信贷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等原因,逃债、赖债、废债、灭债之风在部分企业越演越烈,使收息更加困难。与此同时,专业银行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展开了贷款领域不正当竞争,互相设法拉客户,甚至为企业多头开户,套取银行信用,逃避银行监督。许多企业在甲行贷款、乙行存款、丙行结算,搞资金“体外循环”,使一些可以收回的贷款利息也回收无望。

(四)法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相应的资本市场,利息追索难归位。在权责发生制下,应收利息表现为被产业部门以应付款而占用的待实现垫支价值。对企业而言,应付利息是法定债务;对银行来说,应收利息则表示为权利资产。既然是银行的资产,而且是非盈利性资产,在客观上就要求及时变现。然而,在目前的经济生活中,对于企业所欠贷款利息,若诉诸于法律,要么难以打赢官司,即使打赢官司,在很多情况下也只能是收到一些机器设备、厂房等资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这些收回的资产是难以变现的。因此,对于一部分银行应收利息,除了企业继续拖欠或作为坏帐处理外,别无其他选择。

权责发生制记帐原则作为我国财会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向国际惯例接轨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但由于其运用一系列的应计、递延、摊销和分配等特殊会计程序,使得它所反映的资金运动及核算出的利润只是理论上的,没有考虑实际收付现金的行为,因而在功能上具有局限性。正是这种局限性,在我国经济体制、银企关系未理顺,企业还不是真正的“企业”,银行还不能按商业化原则运作的情况下,表现得更为突出——长期内应计收入与实际实现收入相差甚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权责发生制记帐原则在我国银行业实行的条件还不具备。但是,这并不是说要废止权责发生制,回到收付实现制的老路上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促使银行收益的真正实现,尽量减弱实行权责发生制所引起的不利于银行业发展的影响。依据上述分析,按期收回贷款利息,有赖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社会信用制度的规范,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等。当务之急是银行自身亦应采取积极措施,谋求对策,建立健全收息管理责任机制。

(一)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重塑银企关系。(1)对于新增贷款投入,应尽量使用抵押、担保贷款方式,以减少直至取消无信用放款。信贷部门在严把贷款投入关及“全程控制”的前提下,要落实利息管理内容,改变过去信贷管理“重本轻息”的做法。(2)在专业银行尚未转为完全的商业银行的情况下,如发生“非经营性”业务,应坚持要求借款人找效益好、有可靠保障的单位提供担保,并确保贷款利息及时足额地付给银行。总之,要严格按《商业银行法》办理。(3)适当提高贷款呆帐准备金和坏帐准备的比例,使其与目前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及权责发生制的记帐原则相吻合。(4)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 要区别情况加强对付息困难户和欠息大户的管理,将贷款与企业付息率挂钩,鼓励企业守信用积极付息。银行也要充分利用自身联系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对有市场、有销路的企业(或产品)积极予以支持,帮助其改善管理、扩大销售,或实行债务转移,增强企业的偿债、偿息能力。

(二)强化经营意识,建立健全收息管理责任机制。(1)实行权责发生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银行重视经营管理,及时实现当期收益。因此,要组织干部职工、特别是会计信贷人员学习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及商业银行的基本知识,使大家明确利润与银行生存、发展的关系,以及及时足额收回贷款利息对银行效益的巨大影响,运用利益机制促进干部职工强化经营意识,使收息成为自觉的业务行为。(2)在此基础上,协调信贷、会计部门的关系,建立各自的收息责任制。信贷人员应把清收利息视同放款和收贷一样重要,纳入工作计划,建立企业利息台帐,定期、定量督促企业付息,对企业利息实行动态管理。会计人员要及时掌握企业存款帐户变化,认真计算扣收利息,填好有关帐、表、单、据,并负责将计、收息情况及时向信贷部门反馈,并形成制度。(3)把收息指标纳入各行经营目标管理系统,作为对分管行长及有关会计、信贷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量化贷款利息实收率和表内、表外应收未收利息压缩率三项指标,并将其完成情况同本人工资奖金挂钩,按月考核兑现,使清息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三)依靠当地政府、人民银行,对企业欠息综合治理。(1)银行必须与政府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取得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及时地向其反映各企业的经营状况,定期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单位的贷款金额和所欠利息情况,使其心中有数,依靠政府出面,协助收息。(2)对于多头开户,有意逃避监督的企业,要积极向人民银行反映,注销其在其他行开立的帐户,确保贷款行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使收回欠息有可靠保障。(3)对于有偿还能力的赖帐户,要坚决依法收息。

标签:;  ;  ;  ;  ;  ;  ;  ;  

论权责发生制下银行利润的变化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