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中国电视剧市场“三脚架”_电视剧论文

96中国电视剧市场“三脚架”_电视剧论文

96中国电视剧市场“三足鼎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电视剧论文,三足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我国电视剧市场(不含港台地区),经过10多年的摸索、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除了十分活跃与繁荣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出现了相对的垄断方。垄断的基本形式表现为,具有强大的电视剧生产制作能力,有足够的资金收购电视剧作品,并在市场中买卖流通,占有了大覆盖面的播出网络等。新时期的电视剧市场出现垄断这是必然,其代表为三方——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目前这三方已成鼎足之势立于电视剧市场中。但从整体上看,中央电视台无疑是老大,堪称“三足之首”。而近几年才拼杀出来的“小黑马”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虽资力尚浅,但后生可畏,也不得不刮目相看。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前身北京电视制片厂)自成立至今已有15年以上的历史,其战绩辉煌人人皆知,况且拥有诸多精兵强将,是颇具实力的一方。

我国的电视剧市场是经历了一个纷乱无序的时期才形成“三足鼎立”的,追溯一下它的发展过程,会使我们对电视剧市场更加认识与了解。

10多年前电视剧很少,有拍摄能力的就更少,各电视台和一些专业制作单位无竞争地“各领风骚”,平安度日。此时期可以说——

“诸候割据,平分天下”

从1958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至1985年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我国电视剧的产量不断增大,但电视剧市场尚未形成。据有关资料统计: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只有19部,1981年128部,1982年277部,1983年全国生产电视剧428部(集),中央台播出382部(集),而到1985年,全国电视剧生产已达到约1323部(集),中央台播出825部(集)。以上资料表明,中央电视台是全国电视剧播出的最大网络,但它还不具备市场的机制。此时期在中央台播出的电视剧基本上是白播,中央台对播出的电视剧制作单位只付给少量的磁带费和播出费,而各地电视台和一些专业制作单位对此也毫无怨言,自己拍摄的电视剧能在中央台播出就算不错了,至于价格,可以说想都没想过。因为,当时拍摄电视剧的经费大都是国家拨款,制作单位基本上也是各电视台,再则拍摄剧目和集数相对很少,各电视台对拍摄经费也能承受。

这一时期,地方电视台(基本是省级、直辖市台)对电视剧节目的需求不算很大,频道一般只有一个,播出时间也不很长。鉴于此种现状,地方台之间成立了电视剧节目交流网,其性质即是“一头牛换两只羊”的动作方式,譬如你拍摄了一部10集的电视剧给我,我给你两部5集的。这样台与台之间的电视剧流通了,也丰富了频道节目内容。可以说这种交流网是我国电视剧市场建立的雏形。

从电视剧制作方面看,此时期是“诸侯割据,平分天下”的局面。最具实力的有两家,一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二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这两家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电视剧专业制作单位,他们拍出了一批十分有影响的电视剧作品。如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的《蹉跎岁月》、《寻找回来的世界》、《红楼梦》、《努尔哈赤》、《西游记》等,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的《四世同堂》、《凯旋在子夜》、《钟鼓楼》、《便衣警察》等。另外一些地方电视台,如山东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太原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也相继拍出了《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新闻启示录》、《诸葛亮》、《新星》、《雪野》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尽管这些作品在艺术创作上色彩纷呈,风格各异,但制作单位受历史时期的局限,对自己的电视剧产品缺少市场意识,他们的目光还只停留在播出和获奖阶段。今年你得了“飞天奖”,明年我要拿下“飞天”和“金鹰”双奖,山东电视台不就狠命摘取了“飞天奖”三连冠的桂冠吗?各领风骚,平分荧屏,你建你的“江南水军”,我修我的“巴蜀桑田”,之后一齐向中央电视台进军,作品力争在3月15日前播出,讨回入围“飞天奖”评选资格的金牌也就足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诸侯割据”的局面也被慢慢地打破。首先是国家不再拨给拍摄经费(一些重大题材的作品除外),靠吃皇粮过日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家都感到了经费的窘迫。拿“北视中心”为例,国家一年拨给的事业经费为200多万元,除去150人的单位必要的各项开支外,仅剩下40多万元,这些钱最多只够拍4集剧的了。为此人们发出:“不能拿着金饭碗讨饭,奖杯不能当饭吃”的喊声。获奖自然是好事,谁又不盼着获奖?但问题的实质是,经费都没了还拿什么去创作去获奖。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开始思索了,拍电视剧不能干赔钱,要像社会其他行业一样走市场经济这条路。

于是乎,市场经济的大潮将平稳的“割据”阵容迅速地冲跨,随之而来的又将是什么形势呢?

1985至1995这10年间,我国电视剧市场已初步形成,一大批制作单位迅速成立,各公司也将目光纷纷转向电视剧生产,地方电视台的建立风起云涌,中央台独家播出的体系受到威胁……此时期犹如——

“群雄竞起,争霸荧屏”

随着人们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电视剧作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种更博得了观众的偏爱。在这一时期里,各地城市电视台的建立风起云涌,省级、直辖市电视台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办了第二、第三频道,这样就使得电视节目需求量急剧增大,而做为各台节目支柱的电视剧货源就显得异常缺少。

可以说,最先进入电视剧市场的是港片和国外电视剧。当时人们在大陆电视剧是否也属于“商品”,可以自由买卖流通等问题上争论不休,而对花美元引进的港片与国外电视剧就大大地放,形成了不公开的背后买卖。人们可曾记得,当时荧屏里播出的港片《霍元甲》、日本的《血疑》、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巴西的《女奴》、墨西哥的《诽谤》等,观众看得如醉如痴,而引进发行这些译制片的单位也因此赚了一笔小钱。值得说明的是,当时的电视剧市场还处于“襁褓”中,价格虽不高但基本上达到了依质论价,而买卖双方也是自由交易,谁给的价高就卖谁,谁的片子好就买谁,这无疑形成了竞争机制,这对电视剧市场的后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电视剧市场运作机制上看,各电视台给予卖方的经济回报基本上是广告时间,因各地经济水准、城市大小不同,广告价格也就各异。北京电视台在全国省级、直辖市各台中广告价格是最高的,据该台1995年7月1日至1996年3月31日实行的国内广告价格表明:第一套节目周一至周四、周五至周日晚19:30至20:30,30秒价格分别为26000元和27000元,对一部20集左右的电视剧,广告时间可给到45秒,好的可给到90秒。如按45秒计算的话,卖方可收回近80万元的资金。当然这只是毛利,除去广告代理费、中介费、发行费等必要开支外,净剩60万左右是不成问题的,如再算上全国其它各台,按20个台每台平均20万元计算,收入多少是可想而知的了。因此,许多制作单位眼睛盯向了各地方台,一些较好的片子没有送往中央台。一时间,中央台独家的播出体系受到威胁。

如此可观的经济利润大大刺激了制作单位多生产电视剧的欲望,原有电视剧拍摄许可证的单位招兵买马,积极筹措资金,开始向电视剧市场大进军,而一些广告公司、文化娱乐公司和企业也将目光转向电视剧。当初他们只是以赞助等形式参与,随着电视剧市场的形成与建立,投资拍摄待发行播出后还本付息的运作方式,已被多数公司与企业所接受。很快,制作单位与公司、企业联合拍摄之风席卷荧屏。

一大批新的制作单位和影视公司的出现与崛起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之一,他们刚一亮相便推出了自己的作品。以北京为例,如:曾因投拍《爱你没商量》而一举成名,后又以《过把瘾》再度出尽风头的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推出《康熙大帝》和《中方雇员》等剧的北京音像公司;拍摄《那五》、《戏说乾隆》获得好评的北影音像公司;摄制《针眼儿警官》而名声大震的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一亮相即投拍《京城镖局》和启用大牌明星李雪健、赵丽蓉出演《爱谁是谁》的金碟影视艺术中心;以《住别墅的女人》引起传媒关注的华企多媒体制作有限公司;因拍摄《一地鸡毛》引发舆论界争议的好梦影视策划公司;一成立即投巨资请出刘晓庆主演《武则天》而获成功的中国华侨影视制作中心;以《朱元璋》和由陈道明、张瑜、陈宝国主演的《乱世青楼》受到青睐的中国亚洲电视中心;推出40余集大戏《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的托玛蒂影视广告公司;由王朔任总经理,一开张即影视套拍《红樱桃》、《血色童心》的时事文化咨询公司等等。

除此之外,一些军队和地方的专业文艺团体、社会团体甚至大的企事业单位,也相继成立了影视制作部门。即使过去一直以合拍为主的北京电视台,也开始独立拍摄电视剧了。至于演员个人创办的各类公司也日渐增多,像朱时茂的泛太平洋文化娱乐公司;拍摄影片《雾宅》后又投拍了由陈道明主演的20集剧《胡雪岩》,梁天等人的好莱西影视公司推出了《天生胆小》后又在筹拍新片;王路遥创办路遥广告艺术公司也有大动作,聘请香港的万梓良已开拍了《绿卡》,沈小盟、方青卓夫妇等人成立的君合文化艺术公司相继推出《换个活法儿》、《父亲是变色龙》两部有份量的剧作,在影视界得到好评等。

由于这些“群雄”的出现,打破了京城原有几家制作单位分统荧屏天下的局面,如果还按先前那样优闲自得地各占山头理直气壮地“活”着,那么到了今天他们再也难以高枕无忧,否则将失去他们原有的天下。

中央电视台率先调整了政策,以350万元重金一次性买断了《爱你没商量》,随后拿出破天荒的5分钟广告时间给了《北京人在纽约》,尔后又以1200万元的高价收购了《武则天》等。经过此番拼杀,最终方显出荧屏“霸主”的气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仰仗着天时、地利、人和与他家不可相比的绝对优势,相继推出了《末代皇帝》、《大地之子》、《三国演义》等巨作的同时,也开始投拍《饮马流花河》之类的长篇侠情片。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立足京味拍出了《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等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正是这种“群雄争霸”的时势,使电视剧的创作与各制作单位真正进入了竞争状态,也促进了电视剧市场的真正形成与发展。

但是,此种局面中也潜伏着危机,由于诸多制作单位投拍作品基本上从观赏需要,收回成本等问题上考虑,什么题材热门拍什么,致使题材接近、重复以及撞车现象日趋严重,而教育、儿童、建设、军事等题材的作品则更加难以问津,况且剧的集数越拍越长,中短篇剧进一步匮乏。另外,经济的因素造成个别制作单位一味地强调拍摄进度,而忽视了剧的艺术质量,因此,精品的比例逐步下降。这一时期内出现的种种现象,真可让人们喜忧参半……

1996年,我国电视剧市场出现新景观,《长青藤剧场》、《成象剧场》等相继开办,垄断方登台亮相,电视剧生产走向规模化、栏目化,播出体系已覆盖全国,新时期气象万千——

“三足鼎立,统一无期”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剧制作单位与电视台之间一直遵循着“各谋其职”这条原则,电视剧制作与播出基本上是两股道。电视事业飞速发展,电视台也由小变大,节目的种类逐年增多,经济效益(主要是广告收入)也日益扩大。中央电视台全年的广告收入为几十个亿,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几个大台一年的广告收入也有四五个亿。他们从人员的配备、设备器材的更新、节目的制作、买进播出、办公环境、职工住房、生活补贴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这一切都得益于频道资源。而我们的电视剧制作单位却相形见绌,叫苦不迭,所谓“拍片的饿死,播片的撑死”就是形象的一说。由于资金的极度缺少与旧有的生产方式的束缚,电视剧的生产很难形成规模化,没有成批的、质量过硬的产品何谈经济的改变?目前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已达六七千集,但好的不多,精品更寥寥。面对现实,像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这样的老牌制作单位也深感日子极不好过了。

正如“北视中心”主任郑小龙(曾执导《北京人在纽约》所说的那样: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作坊”式的电视剧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分散经营,编创人员、制作人员等水平较低,从而导致成本浪费,粗制滥造,过分追求短期时效,使技术不能发展,产品不能更新,限制了电视剧的长久发展。他特别指出:目前我国电视界由于重播出不重生产,许多生产单位日渐萎缩,不少原来从电视台分出来的制作单位正陆续“回归”电视台。他说,要提高我国电视剧水平,就必须改变现状,建立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与市场机制。郑小龙的这一观点,代表了电视界许多人的想法。

1996年初春,我国电视剧市场出现了新景观,经过长达一年之久的艰苦筹划与运作,一个标志着我国电视剧生产开始走向规模化、栏目化、集团化的新的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它就是——《长青藤剧场》。

《长青藤剧场》是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办,与全国28省级、直辖市电视台签约合办的在黄金时段专门播放国产优秀电视剧的大型栏目,《长青滕剧场》应每年向各签约台提供300多集剧作。北京成象影视制作公司主办,与全国45家城市电视台签约联网的《成象剧场》也继而开办。这意味着“长青藤”、“成象”事实上已经拥有了一个几乎可以同中央电视台“叫板”的覆盖全国的电视播出网。

“长青藤”首先推出的是《血色童心》和《承诺》,“成象”亮相的是《东边日出西边雨》与《宰相刘罗锅》。经了解,“长青藤”的第三部重头戏是尹力导演、王志文、刘佩奇主演,即将播出的20集连续剧《无悔追踪》。这是一部在剧作、导演、表演、制作等诸方面都具实力的作品,它描写了一人民警察几十年跟踪特务的感人经历。据看过该剧样片的圈中人士透露,此剧播出后必定火爆。除该剧外,“长青藤”近期还将有一大批制作精良、题材各异的剧作相继出台。它们是:申军谊、刘蓓主演的《深圳之恋》,与台湾中华电视公司协拍,刘晓庆、尤勇主演40集的《风华绝代》,冯小刚导演,徐帆、刘小宁领衔主演的言情片《情殇》,反映民航空中管制人员事业、情感生活,刘威、普超英等人主演16集的《空港塔台》,描写清朝咸丰年间中俄沙漠驼队商战厮杀的22集《驼道》,20集《反贪局长》,抒发大西北生民大悲大喜人生,具有浓郁黄土情调的35集的《大秦腔》,反映解放战争“第二战场”的24集纪实剧《第二条战线》,以及赵宝刚执导、姜文等人创意、策划拍摄的20集言情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黄蜀芹导演的《难为女人》,冯小刚执导的40集系列幽默轻喜剧《美好家园》,彦小追导演,现代社会“醒世恒言”式的20集的《金钱本色》等。

“成象”陆续出台的有:赵雅芝、叶童再次携手主演的20集台湾言情片《新孽海传奇》,表现风流、忠义之士,情节曲折、感人,台湾当红演员吴兴国、秦风与大陆明星何晴联袂主演的45集历史武侠剧《情剑山河》,夏刚、王宜芹导演,冯巩主演的20集轻喜剧《其实男人最辛苦》,冯小宁导演,周里京、陈小艺等主演的8集现代军人戏《我是一个兵》,8集都市轻喜剧《城市的B项》,以女性为主体,左翎、张国立、尤勇、赵静等主演的16集都市言情剧《爱的弯道》,李苒苒导演,瞿颖、邢岷山主演的20集生活爱情片《红绒花》等。

“剧场”开办以后,立即在全国影视界、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引起广大观众的极大关注。一些影视专家认为:虽然《正大剧场》、《南方剧场》、《澳柯玛剧场》等早已开办,但这些“剧场”大都是国外影片的窗口,并且是各台独自的行为,没有联网,每周也只播出一、二次,而“长青藤”等赋予了“剧场”这一名称的新内涵,首先使中央台独家覆盖全国的优势受到了挑战,另外它为国产优秀电视剧开辟了一个大窗口。他们指出: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新栏目、一种新形式,更是经营体制上革命性的变化,它将生产和播出、发行与市场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使电视剧事业真正走向繁荣。郑小龙认为,“长青藤”绝不应是一个封闭的剧场,它欢迎好的编创人员与作品加入,同时也将给中短篇剧提供生存的空间。他说,“长青藤”能否开办下去,作品质量好坏是关键,我们不能保证个个是精品,但起码应该是上乘的。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社长张振华说,“剧场”这种合作方式到底能维持多久?一些人对此也有怀疑。只要有好节目,这种探索与尝试就一定会成功。

竞争中,中央电视台也有了新举措。近些年中央台收购价格不断增长,独家首播的好的剧作可给到10万元以上,特别优秀的作品上涨幅度会更大。另一方面是提高播出剧目的艺术质量,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收视率。据了解,中央台继播出《苍天在上》、《梦醒五棵柳》、《乡下人、城里人、外国人》、《咱爸咱妈》等剧后,还将推出《花帜》、《浦江叙事》、《飘雪》、《荣辱商界》、《远东阴谋》、《司马迁》、《而立之年》、《惰债》等一大批力作。广电部副部长、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表示:中央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一年将播出300集电视剧,今年起要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现实题材剧。针对长篇增多,中短篇减少等问题,中央台将于今年下半年举行“全国短篇电视剧展播”。

新时期内,我国的电视剧市场和电视剧创作的确气象万千,竞争加剧,日益繁荣,“三足鼎立”与“垄断”的形成,这是一个时期变化发展的必然。郑小龙认为,有竞争就有垄断,有垄断就有联合,你不办“长青藤”,明天就有人办“向日葵”和“郁金香”,因为这是电视剧市场发展的出路和方向。张振华指出:真正的市场应是电视观众,谁家的“江山”也不会永久稳定,只有不断地推出好剧,观众才会买你的帐。

大江东去浪淘尽,新时期内“鼎足之势”也许会不断地更替、变换各方,但市场经济中的荧屏竞争,将永远的没有终期!

标签:;  ;  ;  ;  ;  ;  

96中国电视剧市场“三脚架”_电视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