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_杨金华 耿馨如

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_杨金华 耿馨如

河南科技学院

摘要: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期间,其思想道德建设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人无德不立”,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将直接影响着其在学校中的表现以及将来走上社会后自我的成就以及对国家的贡献,而随着教改以及科学技术的更迭,在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又面临了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将立足于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以及有目的性、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时期,教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需求人才专业技能娴熟、身体素质过关,还要求人才应具备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应社会岗位以及党中央的号召,思想政治已成为高校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教改的到来及教学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大学生在新时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所遇到的挑战也日渐增多,笔者将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当今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同时,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价值观念、情感困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不同程度地产生问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一项专门调查显示,40%的在校大学新生、50%的大学毕业生存在心理问题,个别大学生心理甚至扭曲、畸形,反映在思想道德层面上的诸多问题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会责任认知水平偏低

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上普遍存在一些感性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缺乏信仰、信心与信念。在政治取向上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部分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不想参与政治,不愿承担社会责任,功利倾向比较明显。

(二)理想信念意识不强

总体上,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未来、社会、职业、生活充满向往。也有少数大学生信仰模糊,他们的信仰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波动性、盲目性、模仿性和迷信性等特点。在大学校园里,自由主义、存在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球星、影星、歌星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的崇拜对象,少数大学生对各种充满迷信色彩的宗教、文化十分热衷。有些大学生认为接受高等教育也不一定有好的出路,老实安分的读书没有前途,出现厌学甚至逃避学习的行为。

(三)价值观倾向利益化

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并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奉献统一起来,对奉献与索取统一的要求更为实际。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先立,社会集体次之,过于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一些大学生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在奉献与索取关系上,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由此导致拜金主义有所抬头。

(四)道德品质滑坡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但仍有少数学生道德品质下滑,出现了聚众斗殴、持械伤人、以炫富为荣、以追求金钱功利为目的的情恋等现象,甚至出现了投毒等恶性犯罪事件。

(五)自我意识过强,包容性较差

少数大学生强烈关注自我,有较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一些大学生自以为是,过分追求个人发展,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沉醉于个人或几个人的小圈子里,不能容忍其他任何不同意见,人际关系不和谐。

二、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思想道德课程建设,丰富其学习内容

大学的课程数目繁多,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它还是深深的影响着同学们的心,所以说,大学里课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建设的最重要的有一本好书,好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无异于一个良师益友,可以说一本好书可以造就一个成功的人。好书源于好的作者,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要从书抓起,所以要组织专家学者不断的创新,重视教材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一个好的开端。

(二)以人为本、丰富课堂,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精神文明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我们学生的水平,名师出高徒,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管理好的老师如何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个老师自己的观点,对时事的看法,对事物的评价,教学的内容方法,政治倾向等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学生,学生们会不自觉的跟随自己老师的观点、看法。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做好表率,重师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全方位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目前,课堂依旧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教师依旧是传播正确思想观念的主要载体。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进一步提升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与丰富度,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授课水平,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坚决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要更加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深入推进先进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通过改革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现实生活。同时要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研究,充分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课堂上做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三)与时俱进、创新载体,增进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针对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情况,研发适用于各学校的思政教育平台。可以预见到,在以后的各类教育工作中,网络平台上的教学工作都将成为课堂外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环。而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手段,有一个合适的、针对性强的网络教育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有手机、电脑等可供于上网的设备,尤其是手机,几乎成为学生的贴身物件。面临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必须利用好手机的便捷性与可针对性,研发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教育平台,抓住互联网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同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内容相对于课堂教学能用到的手段,可以更加的丰富多彩,比如思政趣味知识选择题、Q版动画思想道德教育等等。这种课余的网络教育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与闲暇时间,做到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同时由于网络平台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新鲜感,大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这种课外的教育。

(四)构建文化、凸显特色,开展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校园活动

大学生长期生活的环境并不是家庭,而是学校,所以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至关重要的环境因素并不是家庭而是校园。在校园里对学生影响最深的应该就是一个校园的校园文化。把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到校园的文化中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健康的思想文化可以造就一个个性鲜明、道德高尚、品学兼优、情趣优雅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只依靠课内课外的知识教育是不足的,辅以丰富的校园活动更容易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所谓“构建文化”,即以思政主题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校园活动的文化内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到活动的开展上,高校中校园活动的策划者(学校或学生社团)必须坚持常规活动做精做细,特色活动力求新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同时要不断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领域,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将大学生的思想建设扎根于服务他人的实践之中。在活动形式上,除了上述的志愿服务外,校内的各种思政主题文化月、思政主题活动也不可少,例如进行周常或者月常的思想道德讲座、开展校内思政主题的知识竞赛等等。如此,则更容易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引向课外,养成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意识。

(五)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同时,应注重人性化的管理

由目前的调查看来,大多数的大学在对学生管理时都是采用强制性的手段的,像一个学生犯错全班受罚,寝室一人不合格全寝室人陪同收拾的比比皆是,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受到一些成效但是还是有弊端的。这种强制性的举措是不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因为学生们的思想觉悟没有得到提高,他们是被动的。所以说在学校的管理中应该逐渐的实现有强制性向自觉性的转变,只有学生们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真正的实现思想道德的建设。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每日“三省吾身”发现优点继续发扬,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真正的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未来的支撑。

(六)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规范其内容体系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是以教育为出发点的。大学生最初对社会的认知都是源于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来接触、了解社会,并真正成为其中的一员。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有刚入学时的军训,、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为主要的活动形式,这主要时让我们认知社会,增强我们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也有大二大三时对专业课的学习,让我们用所学的专业以实践的形式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增强自己的荣誉感。在这些过程中,我们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人格的形成,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初形成的时期,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来说社会实践活动时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新华通讯社,2016-12-08.

鄣庆,彭晓玲等.ESM:大众化教育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杜,2011.

徐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周先进,李颂明.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论文作者:杨金华 耿馨如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_杨金华 耿馨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