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教育与美术教学论文_孙晓鹏

谈创造教育与美术教学论文_孙晓鹏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三中学 264300

摘 要:“美术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因为全人类都创造了美术,成为一种文化实体的一部分,所以不断提高全民审美素质,是基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相对的可行性和紧迫性。纵观我国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努力改变学生美术创造活动是势在必行的。创造教育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想象力 个性 气氛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就是看画得“像”还是“不像”,学生也习惯了“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这种训练模式。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习”的过程。没有用“心”去画就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还以想象天性,遵循发展规律

儿童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湎于自己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看见自己画的痕迹时非常高兴,但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和其他人对他的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学校的美术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海阔天空的想象,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

1.教好美术课,奠定创作基础。已受了一定传统教育的儿童,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美术课的主要任务。

2.挖掘教材内容,提供想象素材。根据著名美术教育家V·罗思菲德关于儿童绘画的心理描述和心理学家丁·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描述来比较,会看出这一阶段儿童以自我中心、自我空间思维的中心是理智的现实主义,一幅画中可以同时出现一连串事件。想象是这一阶段的灵魂。所以,根据这一发展规律,不断从现行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可行之处,一般训练课往往要加上一节想象课,充分扩展儿童的想象天地。加强儿童装饰画的教学,使他们的想象画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在装饰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对图形、对色彩的想象,画成一幅幅耐人寻味、趣味横生的作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供选择途径,强调个性发展

1.游戏学习法。儿童的各种游戏都可以结合,并向各个方面发展。从感性方面,游戏以拟人化和客观化可以发展为戏剧;从感觉方面,游戏自我表现的方式可以发展为视觉或造型设计;从直觉方面,游戏的韵律活动可发展为舞蹈和音乐;从思想方面,游戏以建设性活动发展为手工艺。而这四方面可以融为一体,即是人格和谐发展的一体。在我的美术教学中,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儿童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教在其中的任务则是担任随从、向导、启发者、心理助产士的角色。

2.玩做学习法。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的展示,在玩做中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3.心画学习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特意设计了心画学习法,让学生排除一切外来的干扰,在一种肃静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心画,毫无掩饰地表现出心中的图式。首先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闭目静思片刻,再让学生去看心中的画,然后把所看到的图像在画面中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心画越来越丰富,在流畅的线条中体现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艳丽的色彩中看到了学生的美好愿望。无论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教育本身促成儿童健康成长。

三、 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1.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以学校教育为“大气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气候”。在校园中,不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使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证明;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

2.开设课堂画廊,促进情感交流。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课堂画廊也促进了学生的绘画动机,在创作中,他们全神贯注,大胆尝试,并且不时地传出学生的呼叫、哼曲、自言自语……这样的创作环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都熔铸到画面中,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着激情、愉快、满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创造宣言》.中国教育出版社,1992,02。

[2]孙美兰 《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3。

[3]吴东梁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0。

[4]杨桐 《中学美术教学用书》.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06。

论文作者:孙晓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谈创造教育与美术教学论文_孙晓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