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白”与日本论文

小议“白”与日本论文

小议“白”与日本

朱 珠

(苏州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 日本人偏爱“白”。“白”在日本,是神圣、纯洁、简素、平和等的象征。“白”于日本社会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颜色层面上的概念,它在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如节日风俗、服饰、设计、建筑等领域中均有体现。日本人对“白”的喜好,与禅思想和日本人审美观等有紧密联系。“白”所具备的纯净、质朴、变化性强等特质,对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形成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日本人对“白”的感情与其精神世界紧密相连,极好地展现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 白;日本;日本人;精神

日本人自古对“白”有特殊的感情。古代日本尊白色为神圣之色,“白”被定义为美的最高境界,象征着神圣、崇高、纯洁、幸福、和平、美好。举几个例子,古代日本“养老律令”的“衣服令”把白色定为最高位服色;《古事记》记载,古代日本最初只有四色,分别是白、黑、青、赤,其中白为万物之始、生命之源,是纯洁的极致表现;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在包含色彩的诗歌中,有关白色的占到了36%。还有,在日本,祥瑞之物一般也都是白色的,如白鹤、白鸟、白鹿、白狐、白稚、白猪和白石等均被日本人视为灵性吉祥的代表。时至今日,日本人对“白”的执着与喜好依然见诸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答案:(1)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试液变红 (2)Na2CO3 (3)假设2 方案2的①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有CO2-3,②中加酚酞无明显现象,说明无Na2O(4)(5)不同意,因为反应体系中无氢元素(或其他合理答案)

一、“白”与日本社会

(一)节日风俗中的“白”

在日本,母亲节到来时,人们给已故母亲献白色石竹花;父亲节,给已故父亲献白色月季花:以示崇敬、缅怀、追思,感恩之意。新年来临之际,日本人给神佛供奉的食物以白色为主。日本人的婚礼,新娘穿的是一身洁白的礼服。在日本人的传统婚礼中,新娘穿“白无垢”,头戴白帽,用“白”象征新娘的纯洁,并寓意新娘嫁入夫家后,能如一张白纸般去学习适应夫家的家风习俗,融入夫家,成为真正的一家人[1]。日本的节日祭礼,如有神社巫女出现,一般其着装也都以白为主色,以显纯净、圣洁。

(二)服饰中的“白”

白是纯洁无垢的象征,在很多场合被作为圣洁喜庆之色使用。比如:人们朝拜圣地时身着白色装束,上文提到的新娘身着洁白礼服。除此之外,白在服饰中还有另一种含义。最典型的就是葬礼时死者所穿的衣物一般也都是白色。在日本人看来,此时的白色表示的是人或事物终止,然后进入下一阶段准备的状态。死者穿上白色,灵魂亦变成白色,灵魂便不会迷失彷徨,而是回到原初,进而再次复活。这里,“白”代表着驱邪、回归和重生。

选取2篇新闻要求完成概要写作,每篇5分,共计10分,按照答案要点给分。词汇部分与答案不符不得分。单词拼写8个,每个1分,共计8分。填空10个(含2个干扰项),每个1分,共计10分。单词与释义匹配10个(含2个干扰项),每个1分,共计10分。

(三)设计中的“白”

在日本,“白”不仅仅是一个颜色上“纯白”的概念,它也指无色、淡色或透明,亦被用作表示一种空的状态、一种简单、朴素、纯净、幽玄的境界,一种摒弃杂念后平和的心态。具体说来,在日本人眼里,“白”象征着纯洁、清明、纯粹、虚无和空灵。白是万物之起源,而且它包容性强,能容纳万物。所以,在日本的各个场面都能见到“白”的存在。“白”于日本如此重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岛国日本,古时候基本可以说完全依赖于农耕,日本人世代居住在同一个地方,互帮互助,靠种植农作物为生,共同应对各种自然变化和灾害考验。现如今,虽然很多日本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固定在同一地方从事农耕活动,而是进入公司、集团成为工薪一族,但日本社会依旧被称为集体主义社会。竹内靖雄指出:对工薪族而言,违反公司的规章和惯例、违背上级的命令等比违反国家法律更会招致实质性的不利[3](P39)。所以,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日本人都极其重视个人在某个集体内的归属和被认可度。另外,受原始宗教——神道思想的影响,日本人虽然对自然既崇敬又恐惧,但大体上对自然是一种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由于日本人自古以来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加上日本历史环境、政治经济形态的影响,日本人形成了以“和”为美、重视和谐的审美观和价值观[4]。而“白”的融合性恰好符合日本人这样的要求,日本人希望能像“白”一样去融合或者被融合。所以,日本社会推崇“白”也就理所当然了。

(四)建筑中的“白”

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信息化教学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多种教学媒体、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白”的象征意义及其成因

设计上,日本虽然受到了欧洲设计和美国设计的影响,但其提倡合理设计、追求简约之设计风格,在国际上形成了淡雅、清新、简素的特色。在这类设计中,“白”被大量运用。日本设计中的“白”大致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日本人重视“和”的精神

首先是颜色层面的“白”。白色是日本设计中最常用的颜色,日本的许多产品包装都以白色为主基调。其次是空间层面的“白”。这与日本水墨山水画中的“留白”属同一概念。水墨山水画中的留白,虽然看似空白无物,实则内涵丰富,需观赏者用眼睛看、靠心领悟。日本的平面设计里,此种留白同样常见。日本已故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1930—2002)的留白技艺就妙不可言。他的作品多以白色为主色调,而且多见留白,透过留白,既可平衡设计整体色调,又能赋予作品生命气息。同时,通过色调的白与空间的留白,整件设计作品不单只传递给观者一种表面上的感知,更是凭借“白”与观者进行心灵层面的交流。“白”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的观者可以从外观的白色、空白、无物中,捕捉到不同的“有”、感悟到不同的“万般”。

日本建筑中的“白”除了表现为色彩上的白色,还表现在选材上的“白”“无”和建筑形体的简洁纯粹。比如:日本当代知名建筑师妹岛和世,其建筑作品的地面、墙壁、屋顶大都选用白色,同时采用大量无色透明的玻璃,以此展现简约、冷静、纯美的意境。妹岛和世就是通过白、无、透明,最少的元素中却蕴含丰富的内涵,其作品也因此被人称为“妹岛的白色暧昧”[2]

(二)禅思想的影响

禅在日本的发展没有局限于宗教范围,它体现在日本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禅思想在日本能够扎根,与日本人的民族性有一定的关系。前面已经谈到,日本人重视“和”,正是日本人的通融、调和,为中国禅思想的传入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许诺见过前女友的事,并没有瞒丁小慧,她对许诺的行为挑不出错,却忍不住揣测他们见面聊了什么,他看向她的眼神,是不是一如几年前那样的炽热,只不过是在这样的想象里,丁小慧就伤了心。

禅的特色之一是“不立文字”,即不依赖文字语言,抛弃一切形式上的东西,靠自己的修行,用心去开悟。日本禅的根本思想是“无”,它把“无”字放在最突出的地位。与日本禅思想关系密切的日本庭园特别是枯山水庭园满地白砂,其间点缀几块石头,还有日本的书墨画,大量留白。这些建筑都以“白”来展现禅的思想,可见“白”所具有的简素、纯净、虚无等契合了日本禅的特性,深入日本社会文化的禅自然就把“白”带入了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日本人审美观的影响

日本人自古就崇拜自然,从不把自然放在人类的对立面看待。他们认为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日本人审美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自然美的崇尚。自然美,其主要特点就是简素、变化与和谐。而“白”很好地表现出了这种特点。“白”就是因为其简单朴素,因而能与万事万物相互融合。

三、“白”与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关联

日本的地理风土、宗教思想、审美观等使“白”被日本人接受、喜好。同时,“白”也对日本人精神世界产生了莫大的影响。钟爱透明、纯净、质朴、圣洁的“白”的日本人,其性格相对比较排外、固执、淡然、沉稳、内敛。白容易与其他色彩、物质相融合,变化性强,给人变化无常之感,这与日本人精神世界里的无常观念相通。日本人笃信无常,认为世间诸事无常,唯无常才是永恒、美好的。这在日本文学艺术作品中随处可见。日本人无常观的形成与发展和日本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佛教思想等关系密切,而日本人喜好的“白”所具备的易变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日本人精神世界里的无常观。此外,“白”不可否认给人以悲凉、虚无之感,日本人的“物哀”、幽玄与“白”的影响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结语

“白”之于日本,是其传统审美理念的提炼,是日本人民族思想、民族精神等的外在体现。因此,从古至今,“白”活跃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敛、朴实、平和的“白”纯洁无瑕,没有任何浮夸和做作,它简素到底,符合日本人的审美追求。空无即是所有,以最少唤起对最多、最丰富的感知想象。同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风土以及日本民族的相对单一性等,使日本人比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白”的含蓄包容恰恰与日本人重视“和”的精神相通。再有,对日本社会文化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禅思想亦是主张空、无、简素,这些都与“白”的特性相符,为“白”在日本社会的扎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体来说,“白”,性情寡淡、无欲无求、虚无、包容,这正是日本美的特质、日本民族精神的外显、日本文化的底蕴。

参考文献

[1] 谢稀,秦明吾.日本文化中的红与白:极与极的融合美[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21-22.

[2] 段婷婷.日本当代建筑艺术中的“白”[J].重庆建筑,2014(3):26-28.

[3] 竹内靖雄.日本人の行動文法[M].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995.

[4] 朱珠.谈日语中的委婉表达[J].文化学刊,2018(1):186-188.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2-0237-02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2.102

收稿日期: 2019-02-08

作者简介: 朱珠(1978—),女,江苏苏州人,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责任编辑:梁士奇)

标签:;  ;  ;  ;  ;  

小议“白”与日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