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型的理论模型_维空间论文

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理论论文,模式论文,空间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杨杜的《企业成长论》(注:杨杜:《企业成长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从经营资源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经营资源的量、扩张、结构和支配主体四个方面的分析,试图归纳出“与国籍无关的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杨杜认为,经营企业就是要达到经营资源的最有效、最经济的积累、分配和利用,而规模经济、成长经济和多样化经济,以及它们的结合状态——复合经济构成了企业成长理论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杨杜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汽车、钢铁和电视机企业的成长得出“与国籍无关的”企业成长三大规律,即成长模式、非均衡成长模型和复合经济模型。

无可否认,杨杜的研究成果将我国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但遗憾的是,杨杜的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模型中没有包括企业竞争能力因素。根据现代竞争理论,一个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至少要考虑产业竞争对手、新进入者的威胁、顾客侃价能力、供应商侃价能力和替代产品服务的威胁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否则别说成长,就连生存都会受到威胁。而杨杜的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模型仅有规模经济和多样化经济两维空间,这样得出的理论模型至少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充分的。

本文在杨杜的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吸收了当代竞争理论的研究成果,成立起三维空间的企业成长理论模型,即将杨杜的企业成长模式理论模型从两维空间推广到三维空间。

1.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及其不足

杨杜认为,在企业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规模大小、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从企业规模和事业结构两维空间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特性,并把这种关系特性叫做企业的成长模式。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看,成长模式呈现如下一般规律,如图1所示。

在现代企业的初始阶段,企业主要以手工或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规模较小但产品是变化多样的(如图1中A点)。随着企业的成长,大规模机械设备的采用逐渐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趋向于单一产品的生产,即专业化(如图1中B点)。专业化大规模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提高,使企业规模急速扩大,其结果是生产和需求越来越接近平衡,企业开始转向依靠产品多样化和开辟新事业追求成长的道路(如图1中C点)。多样化促使企业持续成长,但由于规模巨大的主业市场的成熟化,在企业没有寻找到新的成长事业的情况下,尽管企业的多样化程度可能不断上升,但生产规模可能呈停滞或下降趋势(如图1中的D点、E点)。这一规律可以简单描述为:现代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原始的多样化小规模生产到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再到多样化持续成长的阶段(注:杨杜:《企业成长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0~231。)。

杨杜的企业成长模式实际上描述了现代企业成长过程的轨迹,但是这条轨迹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在规模和事业结构的两维空间发生变化。众所周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营环境。在经营环境的诸因素中,市场竞争因素与企业的成长密切相关。忽略了竞争因素的企业成长模式不能很好地描绘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长过程。笔者认为,在杨杜的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竞争能力一维空间可以使企业成长模式更贴近于企业成长过程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不仅规模和事业结构在发生变化,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应该从企业规模、事业结构和竞争能力的三维空间来观察企业的成长过程。

2.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理论模型的定性描述

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是建立在杨杜的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基础之上的理论模型。也就是说,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存在以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存在为前提,即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一般规律在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中同样适用。

在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中,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领域多寡和竞争能力强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企业规模、事业结构和竞争能力的三维空间加以描述。

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先来看企业规模与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某种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当生产数量达到最佳生产规模时,单位产品成本降至最低点,此后再增加生产数量,单位产品成本不但不会再下降反而会上升。这一规律反映到市场竞争方面可以表述为,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可以使企业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向市场上提供同类产品,或者以相同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这种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同类产品或以相同价格提供超值产品的能力通常称之为企业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企业的规模与竞争能力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述为: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企业某种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在该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随之增强,当生产规模达到最佳规模时,此时企业的竞争能力为最强,此后再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的竞争能力会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企业的规模与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可由图2中的曲线来表示。

图2中E点以前的线段等效于图1中的A点与B点之间的线段,它表示企业成长初始阶段由于生产规模小且产品变化多样时的企业竞争能力;E点到F点之间的曲线表示企业成长到专业化大生产之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竞争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F点之后的曲线则表示企业开始追求多样化由于经营资源的分散而造成的竞争能力停滞或下降趋势。

企业竞争能力与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杨杜的多样化经济和成长经济概念之上的。杨杜认为,按照专业化大生产的理论,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应该是逐步走向专业化。但实际上,追求不断成长的现代大企业,不是走向专业化而是走向了多样化。这里所说的多样化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涉及到多个事业(产品或市场)领域而形成的多样性增加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多样化和专业化是反方向的过程,与大规模生产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多样化并不会给企业带来纯粹意义上的规模经济。但是,如果多样化促进了企业的继续成长,则可以使企业享受成长经济带来的利益。多样化与成长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多样化经济是指企业同时经营多个产业时,比单一产业更为经济的效果。多样化经济意味着企业由于经营多样的产业而达到的费用节约。多样化经济产生于诸产业之间的相乘效果和企业特有的未利用资源(如副产品)。一般情况下,在企业达到一定的多样化程度之前,多样化会带来成长率和利益率的同时上升,超过这一程度,虽然成长率还可上升,但利益率却会出现下降趋势。如果企业继续提高多样化程度,还会导致成长率和利益率的同时下降。因此,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特定企业应该有其最优多样化率存在(注:杨杜:《企业成长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0~44。)。

根据上述多样化经济的概念,我们可以导出企业竞争能力与多样化之间的关系。随着企业从规模小且产品变化多样向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发展,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原因而逐渐增强。企业因达到最优规模而走向多样化的成长道路之后,由于多样化经济效应的出现使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当企业的多样化程度达到该企业的最优多样化率的时候,企业的竞争能力最强。当企业的多样化程度超过最优多样化率时,企业的竞争能力呈现停滞或下降趋势。竞争能力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可由图3中的曲线来表示。

在图3中,从G点到H点之间的曲线表示企业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使竞争能力逐渐增强;H点到I点之间的曲线表示企业由于实现专业化大规模生产而使竞争能力得到迅速增强;从I点到J点之间的曲线则表示由于多样化经济效应所增强的竞争能力;而J点以后则表示由于多样化程度超过最优多样化率而导致竞争能力停滞或呈下降趋势。

将图1、图2和图3合成到一个由竞争能力、企业规模和多样化程度表示的三维坐标系中,即形成了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模型,它应该是一条如图4所示由A到B的空间曲线。

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可以表述为:在企业初创阶段,规模较小但产品变化多样,竞争力很弱。随着企业的成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趋向于单一产品生产。同时,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逐渐显现出来,单位产品成本的逐渐下降使企业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市场占有率随之提高。专业化大生产使企业的规模急速扩大,其结果使企业的单一产品生产量和生产同类产品竞争对手生产量的总和与该种产品的市场需求总量越来越接近于平衡,这时该种产品的市场份额已基本瓜分完毕,企业在该种产品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也趋于稳定。企业开始依靠产品多样化和开辟新的事业追求新的成长道路。当企业在实施多样化经营的过程中探索出合适的新的成长道路之后,多样化经济效应逐渐显现出来,企业的经营规模再次扩大,竞争能力也会变得更强。但是,多样化程度超过了最优多样化率之后就会导致企业经营资源的过渡分散,竞争能力可能呈现停滞或下降趋势。

3.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理论模型的定量描述

如果不能对企业规模、多样化程度和竞争能力进行定量描述,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仅仅是一个定性分析企业成长过程的理论模型。杨杜的二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定量描述方法,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杨杜使用了其定义的多样化经济概念。多样化经济是对范围经济概念的扩展,杨杜认为,范围经济概念只能说明相关产品多样化所引起的经济效应,范围过于狭窄,不足以说明非相关产品为多样化经营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果。本文认为,使用多样化经济概念对企业成长模式进行定性的理论描述是可行的,但是在对企业成长模式进行定量描述时如果不能精确地定量多样化程度,则可以退一步使用范围经济的定量方法而求出近似解。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定量描述理论比较成熟,至于对竞争能力的定量描述,则可参阅吴维库、赵平、黎建强等人于1997年初发表的《企业竞争能力的定量描述》(注:吴维库、赵平、李建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定量描述》,《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一文中所介绍的加拿大学者Muhittin Oral的企业竞争能力的定量描述方法。

在企业规模、多样化程度和竞争能力均能度量的情况下,由于企业成长模式可以表述为在企业规模、多样化程度和竞争能力三维空间中一条空间曲线(见图4),因此可以用第二类曲线积分(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来表示。

由于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规模、多样化程度和竞争能力都可以看作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根据第二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引进企业规模、多样化程度和竞争能力的时间参数方程为:

S=S(t),D=D(t),C=C(t)(t[,0]≤t≤T)

则上述的曲线积分就可转化为如下一般定积分形式进行计算:

第二类曲线积分的物理意义是变力F=P(S,D,C)i+Q(S,D,C)j+R(S,D,C)k(黑体字表示该量为矢量)在曲线路径AB上所作的功。功是能量交换和变化的一种度量(注:程守洙、江之水等改编:《普通物理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它隐含着“工作结果”的意义。例如,一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位置移动了S距离,我们说力F做了功W,W=F·S,而物体被移动之后的位置就是力F的“工作结果”。企业成长的过程与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相类似,例如,一个企业在全体员工的努力工作下,企业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之后的企业状态,就是全体员工努力工作之后的“工作结果”。因此,将“功”的含义引申到企业成长过程中来就意味着企业的“成长绩效”。企业成长绩效可以由企业规模的增大,多样化程度的增加,竞争能力的增强等形式综合表现出来,而由上述定积分式计算出来的值则可以称之为“企业成长绩效参数”。如果企业规模、多样化程度和竞争能力均以相对数表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均可用相对数表示,竞争能力用吴维库等人的文章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同样是相对数。),则企业成长绩效参数也是一个相对数。

企业成长绩效参数可用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成长绩效的比较。由于企业规模、多样化程度和竞争能力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如果两个企业的成长路径相同(如均为多样化→专业化→多样化或专业化→多样化),企业成长绩效参数越小则说明企业成长的速度越快(即成长到大致相同的规模所用的时间越少)。如果两个企业的成长路径不同(如一个为多样化→专业化→多样化,另一个为专业化→多样化),根据第二类曲线积分与路线无关的条件(注:П.Е.丹科、А.Г.波波夫、Т.Я.科热夫尼科娃:《高等数学解题手册》,中译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只要两个曲线积分()中的被积函数分别存在

则说明两个曲线积分均与路径无关而仅依赖于路径的起点和终点,因此两个企业的成长绩效仍然可以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曲线积分的上述恒等式均不成立,则说明两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均与成长路径有关,不存在比较的基础(可能两个企业的经营环境有很大差异或者是企业的成长不是由自己经营结果形成的而是由于诸如国家投资或外商投资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不能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曲线积分的上述恒等式一个成立另一个不成立,也说明两个企业的成长过程没有可比性,因此也不能进行比较。

4.小结

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模型是在杨杜的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市场竞争因素之后的扩展。它的定量描述的可行性取决于对企业规模、多样化程度和竞争能力三个分量的度量。企业规模和多样化程度的度量可使用成熟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计算方法,而竞争能力由于涉及的变量较多则显得比较困难。在《企业竞争能力的定量描述》一文所介绍的四种竞争能力之中,由于潜量竞争能力表示企业还有未利用资源,因此比较适合用来描述企业成长模式。如果只是为了求得满意解,则可以用销售额、产品线宽度和市场占有率及其增量来替代企业规模、多样化程度和竞争能力的精确度量。虽然本文所提出的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在理论上看来是可行的,但其是否具有实用价值还需在大样本条件下的检验。由于数据的缺乏和时间上的原因本文没有进行检验,只能留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解决。

标签:;  ;  ;  ;  ;  ;  ;  ;  

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型的理论模型_维空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