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铂类的三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_林振海李军华 张志东 魏海龙

林振海李军华 张志东 魏海龙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肿瘤外科 海南农垦571700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含奥沙利铂的三组化疗方案治疗不同组织学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方法:72例NSCLC患者,按组织学类型(鳞癌组38例、腺癌组34例)分别采用TP、GP、NP3种化疗方案治疗。化疗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ORR)为389%,鳞癌组与腺癌组ORR分别为395%、382%。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静脉炎、脱发;平均住院天数143、215、197。结论:TP、GP、NP3种化疗方案治疗不同组织学类型NSCLC疗效相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奥沙利铂;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199-01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中国肺癌亦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差,治疗费用昂贵,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选择既有效的化疗方案成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现对本院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针对其疗效、毒副反应作一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①病理为细胞或组织学证实的晚期(IIIB或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38~72岁。②KPS>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③治疗前无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30×109/L,血小板>70×109/L,无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无过敏史。④有可测量的临床或CT、MRI肿瘤客观评价指标。⑤先前未用过含吉西他滨、紫杉或长春瑞滨类药物,1个月内未接受过化疗,3个月内未接受过放疗。

表3中位生存时间、疾病进展时间、1年生存率比较 [n(%)]

12临床资料:收治NSCLC患者72例,其中鳞癌38例,腺癌34例,分别分为TP组(PTX+L-HOP)、GP组(GEM+L-HOP)、NP组(NVB+L-HOP)。所有病例均未使用过第3代化疗药物;2种不同病理类型组内比较性别比例、临床分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除性别比例具有显著差(P<001),余未见显著差异(P>005,表1略)。

13治疗方法:TP方案:PTX135 mg·m2·d1,溶于500 ml 09% NaCl溶液中,静滴3h,第1d;GP方案:GEM:1000 mg·m 2·d1,按照10% 比例溶于09% NaCl溶液中30min滴完,第1、8d;NP方案:NVB 25 mg·m2·d1,溶于100ml 09%NaCl溶液中,快速静脉滴注10min,第1、8d,静脉滴注后立即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3组L-HOP 130mg/m2,第1d。PTX化疗前12h及6 h分别服用地塞米松10mg,30min前肌注25mg异丙嗪、静推400mg西米替丁。以上3种方案均21d为1个周期。化疗期间常规用52羟色胺(52HT3)受体拮抗剂预防呕吐。部分患者因白细胞减少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每例患者至少连续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

14观察指标与评价: 近期疗效:按WHO实体瘤标准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CR+PR,肿瘤控制率=CR+PR+SD;毒副反应:按WHO标准,毒副反应程度分为0~Ⅳ。

1.5统计学方法:分类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总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 和Log-rank 分析,不良反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 统计软件包。

2结果

21总有效率及肿瘤控制率: 72例患者均完成2周期以上的化疗;总有效率(ORR)及总肿瘤控制率为389%及849%,鳞癌组与腺癌组ORR及肿瘤控制率 分别为395、382%及842、853%。其中,鳞癌组TP、GP、NP的ORR及肿瘤控制率分别是385、462、333%和769、846、833%;腺癌组的ORR 及肿瘤控制率分别为385、364、400%和846、818、900%;组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略)。

22生存时间、生存率:TP、GP、NP疗效比较:鳞癌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7~123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31~45个月,1年生存率为333~462%;腺癌组MST为104~115个月,TTP为32~47个月,1年生存率为273~400%;各组内、组间比较MST、TTP、1年生存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3)。23不良反应(见表4)表4主要不良反应比较 [n(%)]

2.4药物经济学分析

241敏感度分析:假设所有费用下降10%,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3组化疗方案的费用在此范围内变动时,评价指标均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NP方案的△C/△E有效率最小,但△C/△E肿瘤控制率却不是最低,说明此分析的数据和结论是可信的.(表6略)

25平均住院天数(表7略)

3讨论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TP、GP、NP方案治疗的NSLCL患者,ORR为349%、MST为104~123个月、TTP为31~47个月、1年生存率为3010~450%;其中,鳞癌组ORR383%,MST为117~123个月,TTP为31~45个月,1年生存率为364%~440%;腺癌组ORR306%,MST为104~115个月,TTP为32~47个月,1年生存率为3010%~357%.患者ORR与国外多中心临床研究相似,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期较文献报道略长,考虑为本研究病例部分患者后期接受二线治疗或分子靶向治疗,延长了生存期。鳞癌组ORR(383%)略高于腺癌组(3016%),组内、组间比较可见肺鳞癌的有效率TP组(4117%)、GP组(440%)高于NP组(348%),而肺腺癌NP组(400%)的有效率与TP组(278%)、GP组(250%)相比更具优势;在1年生存率上,肺鳞癌采用TP、GP方案较肺腺癌稍有优势,肺鳞癌、腺癌使用不同化疗方案的MST、TTP未见明显差异。

不良反应方面,Schiller等的Ⅲ期临床对照试验和Fossella等的研究中TP、GP、NP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其中GP组血小板减少达50%,与TP比较具有显著差异;NP恶心、呕吐率发生较高达164%,与TP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中3组联合化疗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静脉炎、脱发,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类似,且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GP组血小板抑制作用重,且Ⅲ°、Ⅳ°血小板减少多见,经制动、给予升血小板药物、必要时输注新鲜血小板等处理,未见相关死亡率增加;N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患者耐受性较差,与文献报道相似,TP组肌痛、关节痛发生率较高,给予止痛药物后一般可耐受;TP组有1例患者出现超敏反应,积极治疗后好转。因不同方案间不良反应存在差异,且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如血小板减少的出血倾向、过敏反应等,需引起临床注意。

综上所述,3组化疗方案均是治疗NSCLC有效方案,本研究中可见TP、GP方案在鳞癌的治疗上似具有优势,而NP方案在腺癌的治疗上似具有优势,可提供临床参考。同时,应权衡化疗副反应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来选择化疗方案。不能耐受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不宜选择GP方案;TP方案应注意过敏反应,有过敏史患者应密切观察,同时注意化疗前的抗过敏处理;NP方案恶心、呕吐及静脉炎发生率较高,不能耐受胃肠道反应者不宜选择,外周血管较差者可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等措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总之,在充分考虑预期疗效、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对患者的个体耐受能力进行评估,从而选择和制定出个体化的最佳化疗方案,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论文作者:林振海李军华 张志东 魏海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1

标签:;  ;  ;  ;  ;  ;  ;  ;  

含铂类的三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_林振海李军华 张志东 魏海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