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刘建顺

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刘建顺

摘要:路桥工程作为我国近年来大力投资并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路桥运输体系,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市场经济活跃度、优化生产生活的关键动力。由于其投资巨大且工程质量关乎着人们的行车安全,因此,路桥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得到重视。路基路面是路桥工程的建设主体,其施工过程与施工技术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论文阐述了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的内涵、重要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希望能不断提高路桥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路桥工程;路基路面施工;问题;技术要点

1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的不足之处

1.1出现路基路面破损的情况

路基路面的裂缝、破损问题是现阶段路桥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路基路面的坚实度不足继而形成破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责任单位主观因素与外在客观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首先,对于施工责任单位而言,其在工程建设期间为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缩短工期而粗糙施工甚至偷工减料,另外,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路基路面破损问题的重要因素,如路基路面施工中所使用的工程材料的混合与配比不恰当,就可能出现路基路面的收缩现象,进而形成裂缝和破损。若路桥工程的排水设置不科学则可能造成路面积水,地表水逐步腐蚀路基路面,造成破损。其次,就工程项目的外在施工环境而言,如果区域温差较大或因施工持续时间过长而导致工程经历了跨度极大的温度变化,工程材料就容易受到温差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继而使得路桥工程路基路面的荷载能力不均衡,最终形成路基路面的弯沉或破损。另外,在风雨、热阳光的反复作用下路基路面的混凝土、沥青等材料也会逐渐被损坏。

1.2路基塌陷与桥头跳车

桥头和桥台两个结构部位所形成的沉降长度不一致是致使路桥工程发生桥头跳车问题的主要因素。沉降度的不同可直接作用于桥梁与桥头搭板间的伸缩缝,正常情况下,此伸缩缝的大小不可超过一定标准,否则就会降低桥梁与桥头接口处的荷载能力,甚至引发路桥工程的形态扭曲与路基沉降、坍塌等问题。桥头与桥梁之间的接缝若不能紧密连接,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路桥工程易受到行驶车辆的冲击力,更可能造成桥头跳车问题。除此之外,路基路面的填筑材料未得到充分的碾压或压实度不足,排水设施的设置不恰当等也会引发路桥工程发生路基塌陷和桥头跳车现象。

1.3路面不够平整

路面是行驶车辆与路桥直接接触的层面,路面的平整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车辆行驶的速度与平稳性,因此,路面的平整性是工程质量考核的指标之一。然而目前我国一些路桥工程路面均呈现出不平整的问题,不仅使车辆行驶过程中不断颠簸、摇晃,且存在安全风险,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5]。另外,路面的不平整也会加速轮胎的摩擦损坏,影响车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路面摊铺与压实技术标准、操作步骤等进行施工是导致路面平整性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同时,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不恰当、路面摊铺与压实过程中机械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路面不平整。

2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针对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施工企业应构建严格的施工技术操作标准与操作流程,同时,明确易引发质量问题的施工技术要点,避免问题产生或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调整,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

2.1路面防护技术

路桥工程的路面质量和使用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尤其是雨水、洪涝等。水分渗透路面表层直至面层与基层的交界面,易造成路面的唧泥、坑洞、冲刷或腐蚀等。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路面施工时必须设定有针对性的路面防护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采用具有良好级配的路面施工混合料,表面层应采取近似于ACI型的级配、沥青马蹄脂碎石或已实现针对性调整的AK型级配,保证路面施工混合料的空隙率低于8%,避免路面透水[2]。其次,强化路面的压实度,不断降低路面面层中空气空隙的连通性,避免水分由路面上方向下渗透,通常情况下,应保证路面压实度达到96%以上。再次,采用石砌防护法,分别在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设置混凝土预制块结构和连片带孔墙型护坡,防止雨水冲刷,增强路面的稳定性。

2.2软土地基处理

软土土质层是现阶段我国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类型,软土地基难以达到地基的负载系数或压实程度,且极易造成路桥工程的伸缩缝过宽,必须予以处理,一般,软土地基的处理应在地基填筑与压实施工之前。目前,应用广泛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搅拌法、振动碎石桩法及超载预压法,施工企业应综合分析软土性质、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劳动力、机械设备的性能及工程特点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方法[3]。通常,路桥工程软土地基的厚度不得高于3cm,可将土工布摊铺于软土地基上面,然后直接进行路基填筑施工,土工布可起到有效分层、过滤水分与分隔排水的目的。

2.3路基排水施工

路桥工程的路基若经过长时间雨水浸泡或含水量较高,就会造成路基的侵蚀、损害,路基的荷载能力也会大幅度降低,为车辆行驶埋下安全隐患。施工企业应综合分析工程施工所处的具体区域、区域气候、降水情况、气温及工程性质等,有针对性地设置路基排水系统,包含明沟、排水槽、排水管、渗沟、渗水隧洞以及水平钻孔排水等[4]。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正在逐步向地基内部渗透的水,在距离工程地基一定距离处设置截水沟或截水渗沟,以及时拦截或引排至他处。另一方面,应恰当地建设桥涵数量与位置,若沟槽是自然形成的,则可根据“一沟一涵”的原则设置,而若沟槽并不突出,则应在上游位置建设限流构筑物,促进其汇集成槽,且需设置充足的过水设施。

2.4路基路面的填筑与压实

现阶段,我国路桥工程路基路面开挖工艺主要分为纵向全宽掘进和横向通道掘进两种方式,二者可分开使用,也可混合叠加使用。路基路面的压实与填充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路面的平整性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路基施工前应首先对路床进行系统性的彻底清理,尤其是各种植物根茎等,避免因施工区域内的繁杂物而影响施工进程。路基的填充应采用分层平铺、混合填料的施工方法,同时综合考量填充料的颗粒组成特征、有机质含量及其塑性指标等,保证填充材料的性质与路基土层本身的性质基本相符且填充厚度在施工方案设计可允许的范围内[5]。对于路面的压实来说,首先应确保路面结构层材料的级配,尤其是砾石、碎石集料,以增强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路面的碾压应遵循分层压实,一层摊铺与一层压实交替进行的原则,由轻到重、由静到动、由两侧到中间,机器作业速度则应低于4km/h,次数为3-5次。

结语:

总之,路基路面施工作为路桥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其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在明确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把握好路基填筑与压实、路基路面防护、路基排水设置与软土地基处理,保障路基路面的平整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林焕.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7(14):179-180.

[2]蔡轩.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交通世界,2016(30):18-19.

[3]朱迎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在路桥工程建设中的要点[J].山东工业技术,2016(08):115.

[4]蒋春福.论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尚品,2015(11):10-11.

[5]高松峰.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重点[J].江西建材,2015(16):190+195.

论文作者:刘建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  ;  ;  ;  ;  ;  ;  ;  

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刘建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