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利红的散文世界_赵丽宏论文

论赵利红的散文世界_赵丽宏论文

论赵丽宏的散文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散文论文,世界论文,赵丽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的赵丽宏(1951年生),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散文家之一。他开始以挚情的歌唱为诗坛所注目,八十年代以后,更为读者关注和喜爱的,是他的散文。已出版的散文集有:《生命草》、《诗魂》、《维纳斯在海边》、《爱在人间》、《人生遐思》、《玛雅之谜》等等。九十年代以来又先后推出《岛人笔记》、《白夜之旅》、《抒情的回声》、《艺品》、《爱之初》、《至善境界》等散文集。1990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赵丽宏散文选》(1970-1988),他说,这是他从事写作以来“最重要的一本书”。①它精选了一百多篇作品,是作家近二十年散文创作的小结,基本上展现了他的散文艺术的全貌。

赵丽宏以风格独特的大量散文,构筑起了一个既清新明丽,又蕴藉隽永的艺术世界,为新时期的散文创作增添了光彩。已故著名散文家秦牧在《赵丽宏散文选·序》中指出:“作品丰富多采,具有时代色彩和个人风格,饶有新意,引人入胜--这是文坛新人引人瞩目的重要条件。这些方面,赵丽宏都很有特色。”这个精辟的见解,为我们深入到赵丽宏的散文世界探胜,提供了一把很好的钥匙。

赵丽宏的散文题材广泛,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翻开他的作品,不能不令人惊奇:“人间风景”、“往事珠贝”、“物语微思”、“山水屐痕”、“域外旅踪”、“艺品欣赏”、“艺文管窥”等等,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曲折的。他曾自述:“从喜欢读散文,到学着写散文,到自己编散文集--其间的曲折、坎坷、欢乐、苦恼”,真是“一言难尽”。②借用他的一位朋友说的一段话:“这些年,我其实一直在一条坎坷曲折的路上,每朝前一步,都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要摸索、要拼,要搏斗。”③可以作为他的人生写照。赵丽宏的散文创作经历了幼稚、困惑、奋争、绚丽的几个阶段。他中学毕业时恰逢“文革”,去故乡崇明岛做“知青”,在艰苦的农村期间开始业余习作。他的散文创作可以从1970年算起,以1982年为界,暂且分为前后两期。

作家说过,在日记本上记录着他当时的遭遇和感受,这些在农村昏暗摇晃的油灯下写成的文字,成为他最初的散文作品。诸如《鹭鸶》、《芒芽》等,它们的特点是朴素、清新、短小。“至今我仍喜欢这些文字,它们是我走向社会开始的几步脚印。尽管处处显露出幼稚,但它们是真实的,其中有我的彷徨和困惑,也有我的憧憬和幻想。”④1977年他考入高等学府深造,直至1982年毕业分配到文学杂志社做编辑,这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发表了很多散文,因而逐渐被文坛瞩目。象《小鸟,你飞向何方》、《诗魂》、《雨中》、《峨嵋写意》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散文已没有七十年代初的作品给人有孤寂、低沉之感,显得诚挚、明丽,这正是他艺术上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这一时期的散文不少已收入在《生命草》的集子里。赵丽宏深知一场风寒不会使万物肃杀,相信生活总要向美好转化。他赞美生命草,就是赞美顽强的青春;赞美它不显眼的小花,就是赞美给人们生活带来春天气息的小小生命和普普通通的人。

赵丽宏是位执着追求、敢于创新的文学新秀。大约在1982年至1983年的冬春之交,他的散文创作曾出现困顿和艰境,然而,他没有畏难停滞,而是勇于探索,决心“一定要从自己在无形中为自己设置的框框”中跳出。他这样说便这样做,果断地从陶醉在大自然的困惑中摆脱出来,“注意将目光投向周围的人群,并尽力在作品中表现他们时,创作很快便进入一个新天地”。⑤果不其然,他推出了许多已往怀旧的叙事散文,如《爱在人间》,就是这类题材作品的结集。这些作品的风格与早期不同,变得凝重、深沉。于是他的创作天平发生了显著变化,进入到他的散文创作丰收期。1985年前后,他的散文已臻于娴熟,成为风格鲜明、独特的一家。1987年应聘成为上海作协专业作家。次年其散文集《诗魂》荣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然而,他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经常注意拓展题材,开阔思路。八十年代晚期开始,他另辟蹊径,写了很多生动别致的“艺品”和真实反映“文革”,彻底否定“文革”的纪实短文“岛人笔记”。前者既有客观世界的艺品,又有心象世界的艺品;既表现作者艺术品味的新颖、独特,又是其真诚品性的真切展示。尤其是后者,赵丽宏采用了朴实无华的写法,吸取了古代笔记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写得非常简短朴实,意味隽永,格调与以往又有所不同,给人有凝炼、冷峻、幽默、讽刺之感,致使他的散文创作出现了新意境、新格局。因此,以赵丽宏前后两期的散文创作相比较而观之,他的艺术上的进展是显豁而有迹可循的。

“散文的灵魂是什么?是情感,是真情实感。”⑥真正的好散文,应该真切诚实,充满感情的。赵丽宏的散文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倾注真情实意,显示其强烈的个性。他在《生命草·跋》里总结,出色的散文,除了优美、凝炼、富有个性的语言外,最要紧的有两点:“一是必须从生活出发,必须真实”;“二是必须抒发真情”。甚至一再强调:“‘要真!要真!要真!’这是我的肺腑之言。”⑦写真实,抒真情,谈真感,成为了他的重要的美学观点。

赵丽宏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写散文,“努力用自己的口吻倾吐我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和思索,倾吐我的爱、我的恨”。⑧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生命草》收入的38篇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我的这种追求”。1984年以后问世的几个散文集中,这个特色就更加明显了。作家在《告别世纪初·序》里曾明确指出:写真感,抒真情,这是散文创作的第一要素。没有真情实感的散文,即使形式再新奇,文字再华丽,也只能是一些没有灵魂的浮华的躯壳。这些作品都是“我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点滴感受和思索”,也许只能以水滴、火星和叶芽来比喻它们,但“它们确是从我的内心深处流出来、迸出来、萌发出来的。”⑨近作《岛人笔记》和《爱之初》更是这样,里面文章所记录的,均真人、真事、真景,前者“有的是我的亲身经历,有的是采访所得”。⑩给人一种毫不夸张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后者“内容都是我和儿子之间发生的种种真实的故事”(11)有很强的感染力。即使是1985年访问墨西哥、美国、和1991年访问解体之前的苏联后写的《白夜之旅》(赵丽宏域外散文选)等,虽然“只是一个匆匆忙忙的旅行者匆匆忙忙的见闻和感想”,赵丽宏也理直气壮地宣称:“有一点我可以无愧于读者:这些感受是真实的。”(12)难怪他把巴金先生为他题写的两句话:“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是他的散文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散文是一种表现真实的艺术,又是一种展示灵魂色彩的艺术。赵丽宏知道,优秀的散文都是作家人格的折光,作家灵魂的旗帜。因为“光吐露真情还不够,必须尽可能充分地展现个性,有个性才能自成风格”,所以他几次谈到散文作者应该诚实地表现你的个性,“亮出你灵魂的色彩来”。(13)他的散文,无论写个人遭遇,还是写身边的人和事,都能显明地亮出自己灵魂的色彩来。佳构《小鸟,你飞向何方》,写的是“我在‘文革’初期的一次真实的经历”。在那横扫一切、“焚书坑儒”的年代,喜欢读书的他,偶然在旧书店里,和一位小姑娘同时发现了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而她把这本书让给了他。文章貌似一篇怀旧之作,但掩卷沉思,你不能不感受到,那是赵丽宏对愚昧的有力抗争和对光明的深情呼唤。名篇《纺织娘》描绘了一幅“江南织女图”,通篇渗透着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思索。“老祖宗造纺车布机,就是为了让女人有事情做嘛。”雁嫂这古朴拙拗的逻辑表达了妇女,甚至整个农民对命运的顺应和认同。所以,他在深情赞美纺织娘的时候,又承认“从来没有产生过欢快的情绪”,“总是感到心头有些沉重”。作品委婉曲折,发人深思。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反映他知青时代生活的“往事”系列篇,包括《氿畔》、《乡下人》、《永远的守灯人》、《遇鬼记》、《旷野的微光》、《合欢树》、《月光曲》等等,它们的最大成功,是显现出赵丽宏自己一个活泼泼、鲜脱脱的灵魂,真切地展现了他由迷惘、失落、追求到拼搏、奋斗的人生途程。因而,赵丽宏的散文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在同时代的中青年作家中,用小说来谱写自己的不少,而用散文来袒露自我的不多,并且其艺术水准和审美意义又胜人一筹。

他的讴歌祖国建设,描绘时代步伐的散文不多,但不是仅仅从客观着墨,也不时托出自己的心灵。《过隧道》是一曲黄浦江隧道建设的颂歌。他与普通乘客一样,有时因为汽车抛锚,或是道路阻塞在隧道中等待而产生一些怒气和牢骚,当他有幸参观了新隧道的宏伟建设场面后,“我突然感到脸上发烧”,由衷地发出“赢得这场艰巨而旷日持久的搏斗的人,是值得敬佩的”,“隧道是他们的纪念碑”的感喟;《你早,年轻的大上海》描写上海的清晨,在公园里,在林荫路畔,在新村的绿化地……有许许多多、男女老少早锻炼的人,他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声势浩大的黎明运动交响曲”,并升华为“生命在于运动。青春在于运动。欢乐和希望在于运动”的哲理。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激越跳动的时代脉搏。

即便他的纪游文章也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位台湾评委对其荣获台湾新闻报主办的“文学赞助奖”的散文首奖《雁荡抒情》一文,评语是:“一般山水作品易落于客观形象的描述,但作者以意念贯穿全局,显现出另一层深度。”(14)这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又如《我是中国人》,是记叙他和中国作家代表团其他成员访问墨西哥时的几则感人小事。游览一座古城的月亮金字塔时,因天晚塔下的古庙早已关门,但守庙的老人听说来了中国人,破例开门接待;一次他和一个作家在逛夜市迷了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一个小伙子主动用公共汽车送他们回宾馆;有回在餐厅用饭,一个醉汉气势汹汹地拦住作家张一弓,又是因为“我是中国人”,他马上多云转晴,边亲热地同老张握手,边连声喊道:我们是兄弟!全篇字里行间不无透示出他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莫大自豪感和自信心。正如他给一个朋友的信中所说:“人在异国,才会时时意识到:我是中国人!”许多事实表明,“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赵丽宏创作了很多叙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写人的。众所周知,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只写“人的轮廓”;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断或细节,写出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心境。赵丽宏较好地发挥了散文写人的特点和优势,绘画出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概括一下,赵丽宏主要描写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家,如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小提琴家(16)、女书法家等;二是普通人物,像“乡下人”、知识青年、“扫地阿婆”、门卫老师傅、守灯老人、顶碗少年、山乡邮递员等;三是外国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兽师、美国诗人、唐人街华人、乌克兰的诗神、基辅街上的歌者,(17)等等。相比较,三类形象中,普遍人物刻画得较为生动感人。赵丽宏曾直率地承认:“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18)力作《秋风》以凝重的笔触,记叙了“扫地阿婆”的悲惨结局。作者没有写她的一生,而是选取她晚年遭遇最惨的几个片断来写。尽管她的外貌是“丑”的,“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等,然而作者凸现了她忠于职守、善良诚实的优美心灵。《顶碗少年》表现手法不同,它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是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还如《青鸟》里那位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张头”,……以及《厚朴》中的“不为人注目,却用整个生命为人类做着贡献的“门卫秦师傅”,等等。作家都能从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们不普通的内涵,在平凡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

细究起来,赵丽宏刻画的众多普通人物,又以“多下人”最具风采。这是跟他多年的农村艰苦生活体验有关。“是的,我怀念这一群乡下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的形象不会黯淡,他们的声音不会消失。(19)其中《氿畔》、《乡下人》两篇受到较高的评价。文字都较长,有一万多字,都不是专写一人或二人,而是一组人,背景都是那个知识无用的“革命”年代。前篇主要再现了韦木匠一家大小的音容笑貌:师父韦木匠重病缠身,无力授艺,师母心地善良,木匠儿子小孟热情、乐观、小孟的嫂子金秀秀,尖刻泼辣,秀秀的爱女青妹,充满着“天真和稚气”等;后篇是一组农村人物素描:在劳动中为集体表现出无畏和献身精神的元狗,办事能干,又歌声优美的鹃鹃,临终前还关心着饲养场的事的“志请好公”等。人物有细节描写,有心理刻画,有对比映衬,又有特写镜头等,个个描摹生动,个性鲜明。赵丽宏在这些平平常常的“乡下人”中“发现了美”,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革”期间中国乡村的人情世态。当然,这二篇散文也有相异之处,作家写《氿畔》,是以当时一个知青的思维和视角,直面人生,观察世界的。而且自我介入的成份极多,也就是说,写他人的同时,也抒写了作者自己的迷茫、幽怨、追求和身世感;《乡下人》则不同,是以作家现时的视角和心态,来重温往事,怀念故人的。自我介入也较少。虽然写法有别,然而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因为它们都真实而富有特征地描绘了“乡下人”群像,这在赵丽宏的散文世界中是不多见的。

他的写人散文还有一个特点,记叙的看似一些平凡的人和事,常常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邃的思索,从中悟出一些人生哲理。这类散文的数目不少。《仙女们》描述一位少年提琴演奏家艰苦成长的历程,启示人们:奇才往往在逆境里诞生,奇迹常常在奋斗中成就。《永远的守灯人》写作者自己在孤独落寞中,不期与一个守灯老人相遇,竟发现这个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的老人,有一颗善良可亲的爱心。作品在展示老人美好的内心世界过程中,使人领悟“身处冷漠莫悲哀,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真谛。

《顶碗少年》也是这样,作家在文章结束处,意味深长地写道:“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散文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的语言。赵丽宏深刻懂得这个创作原理。语言是什么?有位散文家说得好,语言犹如叶子,点缀在你思想的枝头。如果没有这些绿盈盈的可爱的叶子,谁会对你那光秃秃的枝干发生兴趣呢?所以,枯涩的、干巴巴的、乏味的语言,不可能组成美妙动人的篇章。只有“用我自己的语言描述我的所见所闻”,“只有那些表述着、蕴涵着真情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散文语言”(20)这是他对散文语言美的重要见解和散文创作的经验之谈。

由于他的长期创作实践和重视语言提炼其散文语言造诣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总体特点表现为精炼、清雅、深沉、隽永,并且贮满着感情,令人感到亲切,文采郁郁。

他较熟练地掌握了多种笔墨,因而散文语言主色鲜明,又色彩斑斓。他的“往事”系列篇的语言,朴素,醇厚;描写一些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如《舞忆》、《品画》、《紫韵》(21)等的语言细腻、华美;记述一些不幸的人和事的,像《秋风》、《夜钟》等的文字凝重、深沉;表达对文艺见解的议论性文章,诸如序、跋、后记等,其文字朴实、严谨,不少游记、随笔的语言显得清新、俊逸;许多散文诗的文字优美、隽永;《岛人笔记》的语言则往往庄谐结合,富有讽刺意味等等。赵丽宏评述日本东山魁夷的散文时说“他的文字充满了色彩,而且是一些变化着流动着的色彩。”(22)这个评价对他自己的散文也很适合。

赵丽宏的散文语言是美的个性语言,不要说他的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诗、旅记和随笔,就是一些议论性文字,如《说这寂寞》、《我认识的散文家们》、《〈心画〉小序》等,也很形象、隽美。深入研究一下,赵丽宏的散文语言美,主要表现如下三个方面。

简洁朴素美。散文家徐迟说过:“散文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采,还要善于发扬它。”(23)这是至理名言。赵丽宏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创作之初,他曾经以为华丽的语言便是一切。于是,有过一本又一本的“描写辞典”、“佳句摘录”,有过雪片似的词汇卡片。结果花了很大气力写成的那些华丽而五光十色的文字,统统被他扔进了废纸篓。教训使人变得聪明起来。“追求美,决不是追求词句的花俏华丽,而是要发掘事物内在的闪光,并用自己独到的感受和笔触把它们亮出来。”(24)

为后来的创作实践证明,他的追求是成功的。其作品文字不长,一般三、四千字,像《雨中》、《晚香玉》等篇只有一千字左右,《岛人笔记》中的许多文章还要短。大多数作品的语言简洁、朴实、淡雅、尤其是“往事”系列篇。《纺织娘》里写道:“看雁嫂织布,确实眼睛骨里舒服。她坐在布机前,腰板挺得笔直,两只手轻巧地翻飞着,梭子像一条灵活的小鱼,在她两手间急急忙忙游来游去。”文字朴实、简练、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者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使读者获得一种简洁、清新美的享受。

形象生动美。赵丽宏是诗人,以诗人之笔来写散文,虽然他没有把散文写成“诗化”散文,然而,他的语言文字是较生动形象的,这是他胜于一些青年散文作家的重要方面之一。

他的散文语言,不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常常给人一种具体逼真、新鲜活泼的美感。《绿邮包和红杜鹃》里描写绿衣使者的到来时有这样几句:“中午的时候,远远地飘来了自行车铃声,一定是他来了!终于,竹林和草丛中闪出一个小小的绿点儿,像一片不起眼的绿叶,摇摇晃晃地从远处飘过来。没想到,这竟是个稚气十足的毛头小伙子!”这段文字非常生动、新鲜,特别两个“飘”字,一个“闪”字,用得贴切、形象。人未出现,先闻其车铃声,接着;由远而近,由点到面,写得真切传神。好象电影中的蒙太奇,从变化着的画面,由远景到中景,让人最后看清这是个孩儿脸的年轻的邮递员。又如《孔雀翎》中对孔雀翎色彩奇丽的椭圆描写作家观察入微,写得细致、逼真,像是一帧鲜艳诱人的水彩画。

声韵和谐美。赵丽宏的散文有他的诗歌特色,除充满着诗情画意外,在语言方面,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有一种节奏鲜明、音调谐和之美。

具体地说,他主要运用了三种方法造就的。一个讲究“文情并茂”,无论抒情或言志,写人或记事,都渗透着浓郁的感情色彩;一个是适当动用排比、对偶、反复、叠字、叠词等等修辞手段;还有一个是长短句、整散句交错使用等。造成或委婉、缠绵的抒情语调;或强烈的节奏,极有声势;或音韵和谐,富于乐感。《炭火,燃烧在雪地里……》中写道:“雪花飘飘,雪花飘飘,却无法覆盖你临别的微笑。无言的微笔里蕴含的是什么?你知道,我也知道!”这是歌颂友谊,朋友临别之际的微笑鼓励,写得潇洒自然,含蓄有味。由于长句、短句、反复句、反诘句等的交替出现,又句末“飘”、“笑”、“道”等字押韵,文字韵味浓郁,节奏感强。再如《绿色的雨雾》中的一段文字:

飘忽的雾幔中,看不清竹林的深度,只听见竹叶在晨风里絮语:“沙啦啦,沙啦啦……一颗水珠滴落在我的脸上,凉丝丝,怪惬意的。抬头望去,一簇水灵灵的竹叶,含着一颗颗晶莹闪烁的露珠,像一团碧绿的翡翠,在我的头顶颤动着。这一团翠绿,仿佛点亮我的怛松的眼睛:从轻悠悠流动的雾中,恍恍惚惚地闪出淡淡的绿来,一星星,一团团,一片片,就像有人在雪白的宣纸上轻轻泼洒下一片绿色,慢慢地化开,化开……

这无疑是一段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文,作家把早晨晶莹闪烁的露珠写真了,写活了,他的感受也十分新鲜。不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三种方法,而且想象丰富,比喻新奇,致使朗读起来流畅活泼,声韵琅琅,抑扬顿挫,极富旋律,宛如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赵丽宏是个有坚定信念又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家。多少年来,他对散文的喜爱“始终没有变,而且与日俱增”(25)现在又正处于身强体壮、精力旺盛时期。我们深信,他的散文创作前程无量,我们期待着他写出更多更美的散文,反映色彩缤纷的现实生活,表现振奋人心的时代大潮!

注释:

①转引自秦牧《赵丽宏散文选·序》。

②(18)赵丽宏:《生命草·跋》。

③赵丽宏:《“自新大陆”》。

④(26)《赵丽宏散文选·跋》。

⑤赵丽宏:《偶得小札》。

⑥赵丽宏:《关于散文的随想》。

⑦(12)赵丽宏:《亮出你灵魂的色彩来》。

⑧(20)赵丽宏:《愿你的枝头长出真的叶子》。

⑨赵丽宏:《人生遐思·跋》。

(10)赵丽宏:《岛人笔记·序》。

(11)赵丽宏:《关于〈爱之初〉》,见《钱江晚报》1994年2月4日。

(12)赵丽宏:《玛雅之谜·序》。

(14)见台湾《联合时报》1989年12月8日报道。

(15)赵丽宏:《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见《散文选刊》1991年第4期。

(16)赵丽宏:《至善境界》,见《散文》1991年第10期。

(17)赵丽宏:《乌克兰人》,见《上海文学》1992年第2期。

(19)赵丽宏:《乡下人》。

(21)赵丽宏:《紫韵》,见《文汇报》1992年6月11日。

(22)赵丽宏:《我认识的散文家们,东山魁夷》。

(23)徐迟:《说散文》,见《笔谈散文》,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24)赵丽宏:《珊瑚·后记》。

标签:;  ;  ;  ;  ;  ;  ;  ;  

论赵利红的散文世界_赵丽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