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_孙宁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_孙宁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 255185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可见,课后复习、练习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单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提升解题速度,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实行“题海战术”“拿来主义”。数学作业失去了它该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积极探索和改进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至关重要。作业设计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的作业要具有趣味性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却只能捣毁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布置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见到作业有“好玩”“想做”的想法,无需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他们就能自觉认真地完成。

比如在一年级讲授“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它是以“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的口算练习。学生们兴趣较高,不但能积极完成作业,而且有了“再玩一次”的冲动。对于计算不熟练的同学,也能够在激发斗志后,在“再玩一次”中,提升做题速度。

二、设计的作业要具有自主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中要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尤其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自主探索中得到提升,让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讲《年月日》一课时,前一天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搜集近几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并思考: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每个月的天数有什么不同?对“年月日”你还有其他的了解吗?这样学生就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了年月日的秘密,并且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年月日的信息、资料。

三、设计的作业要具有层次性

数学越到高年级,越容易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如果教师作业实行“一刀切”,就容易出现要么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要么学习吃力的学生“吃不下”的问题。因此,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对待作业也要分层布置,以求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在布置作业时,把作业设计为三类题:第一类,基础题,以巩固当天所学的最基本的内容;第二类,中等题,相对基础题来说有点难度;第三类,拓展题,这类题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困生做第一类,选做第二类;中等生做第一二类选做第三类;优等生做第一二类,选做第三类。第三类题目后面给予优等生方法指导,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这样分层布置作业,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提高,学有所获。学困生不感到吃力和自卑,而且能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不感到骄傲和自满。

四、设计的作业要具有实践性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达到学以致用,这是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通过动脑思考,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让学生去超市买东西,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计算需要支付的价钱和需要找回的钱;在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去解决自己家的客厅需要的瓷砖面积,以及踢脚线的长度。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生活是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五、设计的作业要具有创新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布置作业时,可多设计开放性、创新性的作业,不要求答案统一。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散,能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在学习了《周长》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6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个题答案不唯一,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需要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摆法不同周长也不相同。通过这一道题,不但巩固了周长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业的设计也是一项教学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钻研探索。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能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

论文作者:孙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_孙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