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李小红

(绵阳市安州区中医院 四川绵阳 622651)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就诊与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4例,时间为2014.08至2016.08,用红篮球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47例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性护理,47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心功能、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梗死患者在护理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存在明显差别,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74%,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值小于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心功能,此护理方案安全可行。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心肌梗死;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024-02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dividuation nursing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A total of 94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4.08 to 2016.0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Intervention, the 47 cases.The scores of cardiac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satisfac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dexes of myocardial fun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ty of life,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74%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value less than 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care is safe and feasible for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Personalized nurs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Quality of life

临床上,心肌梗死属于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为急性发作[1]。该病的诱发原因较多,包括劳累过度、情绪不稳定、大量饮酒以及饮食不规律等。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当,会导致窒息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甚至直接死亡。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与预后具有重大意义。在本次研究中,特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4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以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内容见下。

1.资料和方法

1.1 94例心肌梗死患者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心肌梗死患者(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篮球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

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占27、20例;年龄在45岁~78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61.52±8.34)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8例、高中18例、初中及以下21例。

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占26、21例;年龄在47岁~79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62.18±8.77)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7例、高中17例、初中及以下23例。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性护理方案,主要实施内容为:对患者进行24h的心电监护,保持静脉通道通畅,进行疼痛护理及日常护理,护理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发生休克、衰竭等并发症。

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溶栓治疗护理、饮食控制、运动干预、用药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心排出量(CO)、心搏出量(SV)、左心射血分数(LVEF),并对生存质量、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

1.3.2生存质量评分判定标准 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来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所得评分与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呈正比。

1.3.3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判定标准 在护理前、护理后分别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

1.3.4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 安排专人在患者出院前调查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主要分为三项标准,即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患者的总概率减去不满意概率的差值。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核对两组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数据,用“%”表示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数据,并用卡方值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的心功能(CO、SV、LVEF)、生存质量评分、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数据,并用t值检验。若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异,则P<0.05表示。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经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对比,组间差别较大,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心肌梗死主要诱发原因为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该病发作迅速,病情危急,患者常表现为胸闷、血清心肌酶增高、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心律不齐等。若病发时抢救不及时,甚至会造成死亡[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服务已经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个性化护理干预,个性化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改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护理效果可观,具体见下——

(1)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文化程度,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可依据疾病的发生、发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并发放心肌梗死相关的宣讲册,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和掌握,以提高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2)心理护理:随着心肌梗死发病,患者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极易导致焦虑、抑郁、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通过解答疑惑和正向引导,帮助患者减少不良情绪。积极鼓励其表达或宣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3)溶栓治疗护理:按照医嘱严格控制药物的种类、使用时间以及使用剂量等。并且在应用溶栓治疗期间,对病情进行密切观察,让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变换体位要轻柔,并了解患者的病情诉说,记录胸痛变化。拔针后按压时间要适当延长,注意注射部位有无血肿。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消化道等有无出血情况[3]。避免进行不必要的肌肉注射,发现有出血倾向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4)饮食控制:指导心肌梗死患者少食多餐,进行低脂低盐饮食,适量饮水,不宜过饥或过饱。戒烟酒,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5)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运动锻炼,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增强其体质,并且可防止长期卧床形成的坠积性肺炎、体位性低血压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指导患者每天早晚做深呼吸,以增加血氧含量,扩大肺活量,每次10分钟左右。

(6)用药指导:向患者强调用药的目的与重要性,嘱咐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详细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其焦虑和抑郁程度的评分分别为(35.69±4.56)分、(38.45±5.6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生存质量;通过2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对比,发现差异明显,即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74%)也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由此结果可见,观察组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方式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可观。

总而言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状况发生较少,可提升患者的心功能与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银莲.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应用[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1(9):166-166.

[2]孙淑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3):320-321.

[3]刘吉华.60例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个性化护理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3,14(12):89-90.

论文作者:李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李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