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

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

侯云红[1]2013年在《大学英语课堂复合式听写练习对听力水平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Krashen的输入理论、Swain的输出理论和二语习得学习者因素对习得水平影响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按照Wajnryb的整体听写教学活动模式,研究大学英语课堂复合式听写练习的作用,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有效输入和输出,达到改善学习者听力水平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按自然班级随机分成实验班(39人)和控制班(39人),并对这两个班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前测发现两班在英语综合水平和听力水平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前测之后进行实验教学,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教学活动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实验班以复合式听写练习的方式,听写短文中的单词和句子;控制班用做听力理解客观题的方式听相同的短文,然后做出选择。实验共11周,练习短文26篇。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前后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课堂复合式听写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而且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提高程度不同:英语水平高分组和中间组的学生在复合式听写题和听力理解客观题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英语水平低分组的同学在复合式听写题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听力理解客观题方面没有得到提高。学生访谈的结果发现,课堂复合式听写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有辨音能力问题、词汇量问题、词汇拼写机会少问题、联系上下文猜词能力差和句子听写困难问题。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学习者因素对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产生显着的影响。虽然本文的研究对象人数较少,实验时间较短,但是研究发现课堂复合式听写练习能够提高不同英语水平的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大学教师要重视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听写能力,在课堂上活用多种听写手段,积极为学生创造拼写练习机会,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做听写练习。如果学生坚持听写,就能够提高辨音能力、词汇水平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文秋芳, 王海啸[2]1996年在《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学习者因素与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代表学习者因素的16个变量中有7个对考试成绩具有明显的预测能力。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代表学习者可控因素的10个变量上表现出显着差异。

蒋业梅, 温露, 孔凡壬[3]2016年在《不可控因素与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学习者不可控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录取层次(一本和二本)和专业与四级成绩呈显着性相关,对四级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议:高校在制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以及考试大纲时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做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敖锋, 梁晓波[4]2013年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学习者个体因素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对理工科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学习者因素调查,发现该班学生的情感因素与其他学生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在学习策略的运用方面则显着优于其他学生。然而,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的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大学英语应该通过分级教学、多维空间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创新人才英语学习效果。

尹婷[5]2007年在《从学习者因素着手促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力水平》文中指出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着手,结合当前听力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学习者可控制因素,分析了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英语听力水平。

朱彦[6]2016年在《透过“反馈”之镜,倾听课堂之音——大学英语学习者对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探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以深度访谈为研究工具,选取上海两所高校中来自全国10个省(直辖市)的19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对课堂上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及其影响这些信念形成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对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整体上呈现出积极的态势;学习者对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受到学习者因素、人际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对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折射出教学实践者在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现状和困境。

郑静东[7]2013年在《学习者因素对成绩的影响——一项关于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实证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学院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访谈及测试的形式考察其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策略对学习者的成绩提高并不能起到显着的作用。基于此,进一步对制约学习策略发挥作用的其它学习者因素进行探讨,进而对大学英语教学营造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田莹君, 郝志远, 张青[8]2007年在《影响外语学习的学习者因素》文中提出通过对我院普高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并对课题组成员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结合我院普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对影响英语学习成效的学习者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学习者内在因素、学习策略因素进行分析。

王芙蓉, 王敏[9]2015年在《语境交互观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语境交互观为指导,从西安交通大学大学英语拓展课的课堂生态环境构建实践出发,探索如何合理配置环境因素、语言因素、学习者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交互及如何构建生态语言环境。我们认为语言习得是在动态交互模式下发生,语境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中国学生的主要英语学习环境是在课堂中,创建有利于语言输入、输出的生态环境是英语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关键。

农雪明[10]1999年在《巧设课堂教学结构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文中提出本文根据大学英语的主要特点, 针对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研究了如何结合心理状态, 课程特点、学习者因素来设置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 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课堂复合式听写练习对听力水平的作用[D]. 侯云红. 延边大学. 2013

[2]. 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 文秋芳, 王海啸.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

[3]. 不可控因素与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研究[J]. 蒋业梅, 温露, 孔凡壬.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

[4].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学习者个体因素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J]. 敖锋, 梁晓波. 时代教育. 2013

[5]. 从学习者因素着手促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力水平[J]. 尹婷.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6]. 透过“反馈”之镜,倾听课堂之音——大学英语学习者对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探究[J]. 朱彦.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

[7]. 学习者因素对成绩的影响——一项关于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J]. 郑静东.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3

[8]. 影响外语学习的学习者因素[J]. 田莹君, 郝志远, 张青. 唐山学院学报. 2007

[9]. 语境交互观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构建[J]. 王芙蓉, 王敏.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5

[10]. 巧设课堂教学结构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J]. 农雪明.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标签:;  ;  ;  

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