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_企业管理模式论文

面向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_企业管理模式论文

关于企业管理导向模式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向论文,模式论文,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市经济条件下,面对企业管理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获得最佳管理绩效,必须根据客观经济环境确立企业管理的导向。本文通过西方企业管理导向模式演变历程及我国目前利润导向管理模式的评析,阐述了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导向模式——质量·效益导向管理模式。

【关键词】 企业管理 经济环境 质量效益 导向模式

在我国企业走向市场,成为独立经营的法人财产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后,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作用更显重要。面对企业管理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最佳管理绩效,必须根据客观经济环境确立企业管理的导向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企业管理导向模式的演变历程及我国现行模式的评析,阐明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导向模式。

一、确立企业管理导向模式的意义

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凡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事物,必然有一个要素在其运动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导向作用的要素也在不断的变化。企业管理是由多种管理要素组成的一项系统工程,各要素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对企业的影响因时空条件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为了摆正各管理要素的位置,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获取最佳管理效果,有必要根据客观条件在众多的管理要素中明确导向要素,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企业管理的导向模式。

企业管理导向模式,是指在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诸多要素中,以某种要素为主导思想而建立的管理理论、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的总称。确立企业管理导向模式,既是客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又是企业管理走向目标化、科学化和效益化的必要保证。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确定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机构,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选择适宜的管理方法,促使企业的一切管理行为围绕基本目标而进行、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能够服从基本目标的需要,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2、明确各管理要素之间的纲目关系,以导向要素为“纲”, 有侧重、有主次、有缓急地开展各项管理活动,避免西瓜芝麻一起抓,抓住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发生。在管理实践中,收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之效。

3、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管理科学化,要求通过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物质资源,激发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防止各种无效耗费,实现最优管理效益。确立企业管理导向模式,有助于理顺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先进的管理网络,使企业管理步入标准化、系统化和效益化的运行轨道,从而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西方企业管理导向模式的演变给我们的启迪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市场体系极不完善,商品市场几乎构成市场经济的全部内容,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作为简单的产品生产者,只要尽可能多的生产出产品并及时推向市场,就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力。由此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以生产管理要素为导向,一切管理活动基本上围绕“扩大产品生产量”的企业目标而进行。当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商品日益丰富,买方市场逐步出现,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等共同构成市场体系的情况下,企业面对的不再是商品需求膨胀但供应相对不足,且缺乏竞争的市场,而是复杂多变的供求关系,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日新月异的生产技术和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继续奉行生产导向管理模式,满足于扮演产品生产者的角色,将很难有立足之地。只有不断改进工艺、革新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证产销平衡,最大限度地实现盈利,才有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求得不断发展。由此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以质量和利润为导向,一切管理行为服从于“创造最优质量,追求最大利润”的企业目标。纵观西方企业和发展历程,从本世纪初直到80年代后期,企业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质量·利润导向模式。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迅猛增长,货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大量流动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西方企业的财务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企业资金充足但内部使用效益下降,需要通过对外投资或从事独立的“货币商品经营”(如炒股、炒汇、期货交易等)提高资金收益;二是财务关系日趋复杂,如何处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整个企业形象;三是财务风险日益增加,理财难度不断扩大。这些变化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要想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既要依靠产品优势,更要发挥财务优势。必须从整体上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妥善处理财务关系,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扩展企业的财务实力,进而增强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能力。在这种境况下,西方理论界产生了企业管理的财务导向模式,把“以财务优势维护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能力”作为最高目标,实施企业的一切管理行为。这一模式自从80年代后期付诸实践以来,受到了企业管理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发展趋向。

这表明,西方企业管理经过了漫长的生产导向和质量·利润导向时代,目前已进入主财务导向时代。分析这种演变过程,不难受到以下启迪,并为我国确立企业管理导向模式提供正确的思路。

第一,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的企业管理,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要素并形成相应的导向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确立管理目标,抓住关键问题,将各种企业行为纳入管理目标范围之内,为实现目标服务。

第二,任何一种企业管理导向模式,都产生于特定的经济环境,由特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经济管理体制、商品和资金供求关系以及企业经营状况等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一种模式之所以被另一种模式所取代,也是因为客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因此,企业管理以什么为导向,必须与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越现实经济环境。

第三,企业管理导向模式的每一次转换,都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生产导向模式转换为质量·利润导向模式,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为提高产品使用价值而强化质量管理;为节约社会资源而注重成本管理;为积累企业发展资金而加强利润管理。同样,质量·利润导向模式向财务导向模式的转换,要求企业管理必须从单纯追求产品优势和盈利能力,走向充分发挥财务优势,全面提高盈利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和持续稳定发展能力的更高境界。可见,企业管理导向模式的演变历程,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不断趋向科学完善的过程。

第四,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应采用什么导向模式,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脱离本国实际,照搬套用和简单模仿西方的做法,不仅无益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可能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如果把以资金密集为特征的西方企业比较适用的财务导向模式简单移植于资金严重短缺的我国企业,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立足本国国情、适应现实经济环境、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应是我们确立企业管理导向模式所坚持的原则。

三、对我国现行利润导向管理模式的评析

在我国,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剥夺了企业独立从事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造成企业管理长期服从于行政机关需要,以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为基本目标的管理格局。这种受经济管理体制决定而形成的生产导向模式,直到80年代中期才开始退出企业管理舞台,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建立并应用于企业改革的实践之后,才完全被利润导向模式所取代。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是按照上级行政指令简单从事产品生产的“车间”,而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这种转换要求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多的生产产品,更要关注它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无销路,在竞争条件下是否有利可图,有否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从而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从生产导向转为利润导向。

与生产导向模式相比,利润导向模式的确立,无疑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大进步,其意义主要体现在:(1)迫使企业更新管理观念, 真正认识到盈利对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作用,彻底改变生产导向模式下企业不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现象,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2)促进企业完成两个转变,从行政机关附属物转变为独立经营、 自负盈亏的法人财产实体,从被动生产型转变为主动经营管理型。(3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能力强弱,虽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以盈利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利润管理导向,无疑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积聚发展资金,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4 )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组织生产经营,防止盲目生产,节省资源消耗,实现产销平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源,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对企业要求的不断提高,利润导向管理模式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暴露的日益明显:其一,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短期行为,诸如片面强调设备利用率而忽视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而不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过分注重劳动生产率而忽略劳企关系的改善等,无不与把盈利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目标有直接关系;其二,加重国有资产流失、所有者权益不保、投资人利益受损的程度;其三,单纯追求帐面利润而不考虑现金的实际流入量,造成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应收帐款急剧膨胀,坏帐损失大量增加,营运资金周转困难;其四,忽略企业基础环境的改善和内部运行机制的全面优化,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其五,淡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滋生唯利是图思想,导致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大量发生。

所有这一切,表明利润导向管理模式与我国的现实经济环境和经济管理要求已越来越不相适应,从而提醒我们必须根据现实国情,对企业管理的导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适合我国现实的企业管理导向模式

为了消除现行利润导向模式的弊端,使我国的企业管理跨上新的台阶,既在大胆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更要坚持前述确立企业管理导向模式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一思路,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应当实行质量·效益导向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1)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优化为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以质量管理为基础内容,这是它与利润导向模式的根本区别;(2)以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费用、维护产销平衡、扩大市场范围、合法追求最大盈利、实现最佳社会效益为企业管理的具体要求;(3)通过优质的产品形象、 自觉遵纪守法形象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它是一种兼有利润导向模式的全部优点和财务导向模式的部分特征分特征,且完全适合我国现实经济环境的企业管理导向模式。

第一,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还很不完善,保护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对西方企业长期运转自如的市场工具和操作规程还处于逐步认识阶段。与此相适应,企业管理刚刚摆脱生产至上而接受和实行了利润导向模式。因此,尽管西方企业实行的财务导向模式应当作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向,但基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还不宜付诸管理实践。跨越现实经济环境的做法是违背企业管理发展规律的。其结果只能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正确的选择只能是在现行利润导向模式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实行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

第二,适应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西方企业实行财务导向管理模式的原因之一是,企业通过挖掘质量、成本、技术、营销等方面的潜力而追求盈利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变得日益困难。从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分析,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解决好上述问题,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差、成本居高不下、销售渠道狭窄仍然是困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单就成本而言,同一产品在不同企业里相差成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这表明,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讲,实现快速稳定发展不是没有潜力而是没有很好的挖掘,不是客观条件所限而是主观努力不够。我国企业如果不在技术、质量、成本、营销等方面强化管理、通过改进工艺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费用,扩大营销市场等途径追求最佳效益,就无法摆脱目前的困境,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可见,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无疑是我国企业现实生产经营状况下的最佳选择。

第三,适应我国资金供不应求的现实。如前所述,西方企业实行财务导向管理模式的又一原因是资金过剩但内部使用效益下降。从我国的资金供求关系看,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因资金短缺而导致企业亏损的现象比比皆是。资金需求膨胀而供应严重不足的现实告戒我们,只有强经企业的质量、效益观念,向质量要效益,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通过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积聚经营发展资金,才能逐步缓解并最终扭转资金紧缺的局面。

第四,有效防范短期行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质量·效益导向模式,将体现经济效益的利润指标和反映社会效益的超利润指标(如保持生态环境、改善劳企关系、维护社会生活质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促使企业合法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又能有效防范利润导向模式下企业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只顾眼前利益而长远打算的短期行为。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所有者权益受损、促使企业自觉遵纪守法、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社会生活质量、改善劳企关系、塑造良好的企业人有积极的作用。

本刊收到稿件时间:1996.07.30。

标签:;  ;  ;  ;  ;  ;  ;  ;  ;  ;  ;  ;  

面向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_企业管理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