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校园论文_邵绪红

弘扬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校园论文_邵绪红

山东省即墨市高级技工学校 266200

创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创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始终有一条贯穿全程的主线——“人文精神”,与教育的真谛相辅相成。历史与现实赋予教育的责任任重而道远,那么,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汲取养分,创建和谐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最肥沃的土壤?为此,我们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并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倡导文明礼仪,营造人文和谐氛围

“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是以亡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聚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注重人文和谐,注重人格精神的建设。几千年风雨中,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因而,铸就了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世代流传,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其强大的惯性,使社会形成相互认同的价值观,为和谐校园的创建提供了情感载体。

一直以来,我们提倡以德育人,万事德为先。“德”作为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对于中学生而言,不能靠抽象的理论来灌输,而需要通过言行来实践。在传统文化中,怎样教化人才有成效,我们的祖先已发挥到臻境。如《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弟子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等,就是将“德”转化成为具体行为,让大家照着做。其中既有纲略,更有具体行为实施,便于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因而,每年新生入校,学习进出校门礼仪,上下课问候礼仪,升国旗礼仪等,国旗下讲话,注重宣讲传统美德,切实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功能;上午、下午课前背诵《弟子规》及其内涵,引领学生知书达礼,懂得尊重谦让,先人后己。如学生食堂就餐知礼让,集会训练有素,鸦雀无声。整体上,形成文明礼仪的文化氛围,营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课堂有机渗透,学科教学有的放矢

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等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如讲端午节的由来,通过搜集古诗词说明,如“国亡身殉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子冤魂终故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并制作手抄报展示。通过传统节日的沿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受其思想深处沉淀的民族文化底蕴,进行情操陶冶,培养学生的敬慕仁爱之情。同时,可因地制宜编写校本教材,如联系当地春节贴对联的风俗,探讨对联文化,让学生欣赏文字形式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品性,让我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源远流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可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现实性,激发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如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很多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李白《行路难》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者,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其雄奇壮美的回味悠长。让传统文化的熏陶,内化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也真正让学生做到“文道统一”。

三、丰富多彩活动,传统文化深入心中

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于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如清明祭扫之际,组织学生缅怀先烈,回顾历史人物的事迹,从介子推到黄继光、邱少云等,如诗朗诵《满江红》,感悟岳飞的民族精神;诵读《过零丁洋》,品读文天祥的英雄气节……让学生了解,正是他们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熏陶培养了一代代仁人志士,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星火相传,使国家团结统一、和谐发展得以延续。

我国古有敬老爱老的传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佳节,写一则“感恩信”,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激之情。让学生领悟“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表达孝悌之心,营造和谐亲情。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和理解,在温馨中和谐成长。

四、弘扬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纵览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而“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所以说,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也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弘扬传统文化,应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鉴于此,须大力倡导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创建和谐社会。这本身,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继承和弘扬。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因此,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我们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赋予时代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内在之精神力量,使之将来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弘扬传统文化,吸收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重要的是领悟其精髓所在,真正发挥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切实体现传统文化对学校德育的深远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创建和谐校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论文作者:邵绪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  ;  ;  ;  ;  ;  ;  ;  

弘扬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校园论文_邵绪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