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下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适老问题与对策浅析论文_申琼龙

老龄社会下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适老问题与对策浅析论文_申琼龙

浠水县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北 黄冈 43820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老龄社会下居住区的规划也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我国特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对适合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公建配置、环境设计、交往活动系统做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居住区规划; 对策

0引言

当今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全世界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尤其是随着我国的人口卫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地降低,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在随之不断地加深。由于老年人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住房及周围的环境中度过,因此,对适合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进行研究,寻找其对策,就尤显重要。

1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特点

(1)中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2015年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为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5%。(2)老龄化递增速度快。西方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从5%上升到7% ,一般要经历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日本也花了50年,我国完成从80年代初的成年型到2000年的老年型的老龄化进程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3)许多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都是出生率下降与死亡率下降的双重作用自然形成,而我国主要的和直接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机械促成,这导致我国老龄化人口高龄化现象明显。例如,山东省7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省老年人总数50%以上。

2满足养老服务体系的公建配置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其核心是社会与渐趋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如何使老年人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所以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老年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由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四个方面共同负担的模式。根据老年人被供养的地点及在此的时间,概括起来我国养老模式有三种: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不管哪一种较为有效的养老模式要求,都有较为方便的医疗设备和相关的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服务。社会上的养老要求必须要有老年人居住的公寓和相关的护理中心为其服务。而家庭和社会共同养老的模式就要求要具备相关的托老所和老年人服务娱乐中心作为基础,老年人具备较多闲暇时间的社会特征,使老年人除了可以满足物质生活之外,还要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社会要给老年人提供健身娱乐以及学习生活和社交需求甚至是发挥余热的必要活动空间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随着老年人比重的不断增加,客观上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也就有了大量的服务对象和潜在的顾客。然而,众多老年人养老的基地是“家庭”,而家庭又扎根于“居住区”之中。那么居住区公建要与之相适应,并符合“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我国特有养老服务体系。为此,建议居住区老年人生活服务设施系统应从老年人供养设施、老年人医疗保健设施、老年人娱乐设施、老年人教育设施四个方面着手研究。本文仅从定性上提出项目内容,而非量化的标准,意在提出适合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公建设施配置的思路。

3适合老年人特征的室外空间环境活动

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在室外空间环境上的需求也是各有不同的。在需求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室外空间环境上的认识和了解的层次和深度不同,另一方面则是表现为人们对室外空间环境上的选择方式和方向上的不同,还包括了对室外空间环境选择的行为上的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年人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在行走、观看、听说、记忆书写和阅读等感觉系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部分的中枢神经、肌肉以及骨骼系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一些老年疾病的困扰下,老年人的生理活动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些生理上的限制会使老年人对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反射时间都较为缓慢,克服空间环境上障碍的能力也会随之越来越弱。

(2)心理方面:老年人心理上的需求主要包括有一定的安全感,可以进行简单的社交活动,相互之间的尊重等三方面的内容。安全是这三个要素中的基础要素,老年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安定的环境和有序舒适的空间环境表现出特别的喜爱感,而社交是老年人十分重要的需求。老年人也需要其他社会人群的尊重,大部分的老年人都可以独立地进行购物、买菜等日常的行为生活活动。

(3)社会方面:对老年人来说退休也是主要的社会特征,退休就意味着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工作角色的丧失和工作能力的丧失,相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都是必须要适应的。退休之后老年人就具备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参与多样的社会生活活动,使用住宅区内的设施,还要做到老有所为,为其他的社会群体提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老年人的老化进程带给老年人一些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方面上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对空间环境上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和行为理解能力。规划及设计部门应该参照相关的老年人的社会特征来进行老年人住宅区的空间环境规划和解决相关的设计问题,以此来对丧失和衰退身体机能能力的老年人进行弥补,创造出符合老年人特征的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空间环境。

4创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空间环境

符合老年人特征的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空间环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首先要加强对老年人空间环境上的弥补。即空间及其中的环境设施应补偿老年人各种能力的下降,但还应保留适度的激励,以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独立生活能力。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应尽可能邻近并且还要更容易到达,且社会娱乐服务中心距离老年人居住区的距离不宜超过0.8KM。公交车应该靠近老年人居住的区域或者直接到达老年人居住的小区门前,从而增加老年人出行的面积,在住房环境上,老年人居住小区的环境应该较为安静,尽可能地避免噪音污染,还要可以提供给老年人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较多的安全感。所以老年人应该具备住房附近空间上的使用权和控制权,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老年人住户组成的团体,要拥有半公共性的空间上的使用权和控制权。在老年人住宅区的空间上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绕开斜坡和不规则的地形,还要减少较为陡峭的走道和坡道,地面要保持平坦且一定要防滑,在空间的外围应该种植一些植物和绿化带,来供老年人休息和观赏,还要做好及时的通风和日照料理。江苏常州红梅小区对老年人住房的规划布局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是环境的强化。前面说到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在行走、观看、听说、记忆书写和阅读等身体机能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但这可以通过空间环境上的秩序等级以及方向感和标志性等对空间环境的识别性进行强化,从而使老年人对环境有较准确的理解,并作出较恰当的行为。例如怎样很好地运用色彩之间的对比来加强空间主体和空间背景上的不同,用容易识别的大号字体来进行空间环境的强化,在建筑物的入口处的停车场以及有踏步和斜坡变化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可以配置上照明程度不同的灯光来形成容易识别的有阴影的区域,来降低强光的刺眼感。

第三还要注意不同场所过渡时的安全性。在老年人居住小区的附近尽量地避免穿越交叉性的交通设施建设,在居住区内的交通线路的建设要尽量地做到蜿蜒,还要具有一定的多边形。在道路的拐弯处或者是终点处,安排一些扎眼的有吸引力的标志,引起老年人的关注,在老年人的步行道的走向上要具备鲜明的导向性,步行道上尽可能地避免存在横向物体,防止老年人碰撞。路面要有防滑装置,采用平坦的坡道来应对高度发生变化的路段,对一些细微的部分进行特殊处理,例如灯光、小区草坪以及扶手栏杆等,防止老年人发生意外。

5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地显现,老龄化的人口基数较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会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虽然老龄化问题的显现有一个时间过程,但由于老龄化人口本身数量巨大,当问题充分显现后造成的社会影响常常令社会各方面措手不及。本文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我国特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对适合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公建配置、环境设计、交往活动系统阐述了见解。本文分析人口老龄化问题目的是引起公众及社会广泛的关注,未雨绸缪,以缩短社会对人口老龄化不适应的周期。对今后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调整也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玮华.研究老年型城市社区规划特点及对策[J].城市规划, 2013(4): 47-48.

[2]洪国栋.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对策[J].城市规划, 2015, (5): 34.

[3]吴峰.新城市主义理论与社区环境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论文作者:申琼龙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老龄社会下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适老问题与对策浅析论文_申琼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