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效果比较论文_李腾芳

李腾芳

(通江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 巴中 636700)

【摘要】目的:观察环乳晕切口和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科接诊的乳腺纤维瘤病患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0)。研究组实行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实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比较乳房对称率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乳房对称率为86.67%,比对照组的66.67%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63.15±10.28)ml,比对照组的(93.69±12.15)ml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环乳晕切口疗法对乳腺纤维瘤病患进行治疗,可取得比传统放射状切口更为显著的疗效,建议采纳。

【关键词】环乳晕切口;术中出血量;乳腺纤维瘤;传统放射状切口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050-02

临床外科中,乳腺纤维瘤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为发生在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以及腺上皮的一种混合性乳腺良性肿瘤,多发于外上象限,患病群体以18~25岁的女性为主,尽管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依旧存在恶变的可能[1]。而手术则是本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比如:传统放射状切口等,尽管该术式为乳腺纤维瘤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但其创伤比较大,手术用时较长,且能够对患者乳房的对称性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临床医师还应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为乳腺纤维瘤病患寻找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研究中,笔者将以60例乳腺纤维瘤病患(接诊于2016年8月-2018年7月)为对象,着重分析环乳晕切口和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明确诊断的乳腺纤维瘤病患,择取自2016年8月-2018年7月。利用随机数表法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当中,研究组的年龄为22~41岁,平均(33.6±4.1)岁;肿瘤位于右侧者有10例、左侧者有14例、双侧者有6例。对照组的年龄为23~42岁,平均(33.9±4.5)岁;肿瘤位于右侧者有11例、左侧者有15例、双侧者有4例。患者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无手术禁忌症,且有完善的病历资料。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进行。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实行环乳晕切口治疗,详细如下:浸润麻醉成功后,将乳头作为中心,经乳晕边缘作两个切口,大小依次是3.5cm以及4cm,以形成一个双环的切口。按要求去除两切口之间的表皮,并对乳腺腺体被膜以及皮下组织进行有效的分离。仔细观察腺瘤的情况,然后再予以楔形切除治疗。待缝合余下的腺体组织后,根据余下腺体的大小明确外环半径,同时去除内外环间的皮肤,消除皮下组织和皮肤之间的张力。将切口进行缝合后,利用束胸带对患者施以加压包扎处理。

对照组实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局麻后,指导取仰卧位,将乳头作为中心,同时根据患者超声检查的结果,作一放射状切口,对肿瘤及其周围的组织进行有效的分离,同时将肿瘤规范化的去除。止血成功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并予以加压包扎处理。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用时、乳房对称率和术中出血量,并经分析后作出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乳房对称率比较

研究组中乳房对称者有26例,占总比例的86.67%;对照组中乳房对称者有20例,占总比例的66.67%。两组比较,研究组的乳房对称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χ2=5.8216,P<0.05)。

2.2 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用时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目前,乳腺纤维瘤在我国临床外科疾病中比较常见,其发病和内分泌激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近几年当中,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女性的工作以及生活压力明显增大,而女性在调整压力的过程当中,会使其激素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其更容易发生乳腺纤维瘤[2]。

传统放射状切口主要是经乳腺腺叶以及乳管作一个放射状的切口,能够充分显露病变组织,让手术操作变得更加容易,且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不会造成死腔,但此法的手术创口比较大,可增加患者在术后发生瘢痕增生的风险,且易引发两侧乳房不对称的情况,从而对乳房的美观度造成了不利影响。环乳晕切口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治疗术式,因乳头和乳晕区有着比较丰富的血供,能够确保乳晕切口的营养以及血供,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并且,此术式还具有美学价值高、切口小以及疤痕小等特点[3]。相比较于传统放射状切口,环乳晕切口的手术创伤更小,不仅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还能显著提高其乳房的美观度。

此研究中,30例研究组病患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的乳房对称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P<0.05。提示采取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手术用时短,术后病情恢复快,且乳房对称率高,预后效果较好。为此,临床医师可将环乳晕切口作为乳腺纤维瘤病患的一种首选治疗术式。

综上所述,选择环乳晕切口对乳腺纤维瘤病患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提高其乳房对称率,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建议采纳。

【参考文献】

[1]张英辉.环乳晕切口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6):678-681.

[2]赵建华.乳腺纤维瘤的手术治疗与切口方式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8):2846-2849.

[3]张虎.环乳晕切口肿瘤切除术与传统放射状切口肿瘤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116-117.

论文作者:李腾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效果比较论文_李腾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