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政法队伍监督研究述评论文_陈萌

近年来我国政法队伍监督研究述评论文_陈萌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政法队伍监督,是指有关单位和公民个人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各级政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执法、执纪等工作内容所进行的监察与督导。本文对政法队伍监督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着力廓清政法队伍监督的内涵外延和功能定位,为当前该问题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政法队伍监督,政法委,党内监督

一、政策背景和概念界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被赋予了新的活力,成为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在此政策背景下,政法队伍监督的机制、内容和要求都须发生改变。我们意识到政法队伍监督变革有其必要性。

通常,我们把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局和国家安全局等行政部门,统称为政法部门。在政法部门从事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即可称之为政法队伍。[[]]政法队伍监督,是指有关部门和公民个体,依照宪法和法律作出的规定,对各级法、检、公、司等政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实施的监督。政法队伍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本文所指的政法队伍监督研究,是从党内监督的视角切入展开的监督工作。

二、政法队伍监督研究现状

(一)政法委及其职能

由于政法系统各部门专业性很强、相互间差异性较大,所以从整体角度对政法队伍进行研究的论文比较缺乏,有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法队伍的主管部门政法委。刘勇(2010)从历史沿革的角度详细描述了政法委从建国前的前身到当今成熟组织形态的演变。[[]]刘涛(2012)从输入和输出的角度系统的论证当代政法委组织、过程和功能。[[]]李南(2013)在区县政法委切入,指出政法委存在的职责不清晰、编制不合理、职级偏低、组织关系不畅等问题,提出从机构再设置入手对政法委相关职能进行重新安排。[[]]丁继涛(2015)因应“职能转变”的大背景,通过研究指出政法委的职能转变,更多的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对过去职能发挥失常的调整纠偏。[[]]侯猛(2016)从党和国家单向度二元体制的角度,描述了政法委在党对政法工作领导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能流变。[[]]

(二)党内监督

中纪委曾指出,党内监督是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先进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反腐败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政法队伍监督是党内监督体系在政法工作领域的组成环节之一,所以研究政法队伍监督必须引入党内监督视野来考察。

有学者较早就对党内监督的工作重点转变方向进行阐述,印证了党内监督的发展方向,深具指向性意义。浦兴祖(2004)认为党内监督机制进程经历了“监督-党内监督-党内监督制度化”的认识探索过程。[[]]吴海红(2009)认为党内监督要实现五大目标:事前预防、相对独立监督、综合监督、同体异体交互监督、制度体系监督。[[]]王翠芳(2012)认为,党内监督的目标应坚持四种指向:“双流向”、制度化、“制权型”、开放性。[[]]

对“一把手”、“关键少数”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季正矩,赵付科(2011)认为必须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完善监督网络。[[]]黄建国(2013)认为纪委要从日常、党风廉政责任考核、违法案件查处三个方面强化对“一把手”监督力度。[[]]王翠芳(2014)认为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关键少数”和决策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巡查制度创新成为党内监督在过去几年重要治理抓手。郑传坤,黄清吉(2009)认为中央和省两级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体系的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巡视机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彭前生(2015)认为,巡视制度利用了我国政党体制的“嵌入-合作”原理,不仅能对央地关系进行政治整合,而且能有效加强党群关系。[[]]

随着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的正式出台,党内监督制度化进程逐步加快。张书林(2016)分析比较了新条例与2003年试行条例的异同,认为新条例重点理清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明确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二是党内监督坚持党纪与国法分开。[[]]

有学者对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实践创新进行了总结,接下来深化推进工作提供参考。曹雪松(2016)认为党内监督是双向进行,一方面以八项规定等作风建设为入口,进入腐败治理;另一方面将腐败治理嵌入进国家治理体系中。[[]]肖剑忠(2016)认为党内监督分为自上而下、平行和自下而上三种指向的监督。而这三种监督体现了集中、平等和民主三种价值导向。[[]]

少数学者对政法队伍监督进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考。焦占广、王丛霞(2015)从政法队伍掌握的特殊权力出发,指出政法队伍职务犯罪本质上是权力腐败。要通过制度管党和思想建党两个方面入手,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预防体系。[[]]

三、政法队伍监督研究情况总结

可以看到,在党内监督逐渐体系化的进程中,政法队伍监督的特殊性在于党委通过政法委实施监督。从实践来看,党委政法委的监督主要分为政治监督、执法监督和纪律监督三种。因为干部队伍的政治问题、执法问题都会以纪律作风问题的方式得以体现,所以从纪律作风监督作为入口是两种监督施治的共通点。

政法队伍监督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党内监督实践的不断深化,政法队伍监督研究也在逐步深入。由政法委主导的政法队伍监督,在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的监督体系内,在层级上介于党委监督和政法部门监督之间。政法委主导的监督工作更加中观,着力发挥着补位而不缺位、增能而不增压、统筹和专业兼顾、咨询和指导共存的监督职能。在监督领域,政法委也发挥着与其他政法工作类似的协调职能,是实际监督工作的调和衔接者,帮助党委更好的领导政法工作。所以,本文认为如何将党的领导优势和组织优势变成监督优势和治理优势是后续实践创新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王国有.我国地方政法机关执法监督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3.

[2]刘涛.当代中国政法委员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刘勇.政法委制度的历史沿革[D].中国政法大学,2010.

[4]李南.北京市区县政法委职能定位及机构设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5]丁继涛.从职能“转变”检视政法委之改革[D].云南大学,2015.

[6]侯猛.当代中国政法体制的形成及意义[J].法学研究,2016(6):3-16.

[7]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28.

[8]浦兴祖.党内监督:从“条例”到“见效”的路径[J].探索与证明,2004(6).

[9]吴海红.党内监督路径创新探讨[J].新视野,2009(2):48-50.

[10]王翠芳.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目标指向[J].理论探讨,2012(2).

[11]季正矩,赵付科.“一把手”监督与党内民主建设[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J].2011(4):14-25.

[12]黄建国.强化队“一把手”监督的实践探[J].2013(4).

[13]王翠芳.强化党内监督重点指向探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5):107-112.

[14]郑传坤,黄清吉.健全党内监督与完善巡视制度[J].政治学研究,2009(5):68-73.

[15]彭前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政治诠释[J].学术探索,2015(5):1-5.

[16]张书林.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基本维度[J].求实,2016(12):12-16.

[17]曹雪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理念与实践的新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6(4):61-62.

[18]肖剑忠.论党内监督制度的完善[J].中州学刊,2016(10):22-25.

[19]焦占广,王丛霞.略论政法队伍职务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J].武警学院学报,2015(5):89-92.

论文作者:陈萌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近年来我国政法队伍监督研究述评论文_陈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