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游戏化设计论文

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游戏化设计论文

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游戏化设计

张 琦

(吉林省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吉林 长春)

摘 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语言是人类能够开展思维活动,与人进行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听力器官受损导致听力下降,不能够顺利与他人进行交流。由于受听觉障碍的限制,幼儿缺乏对语言的训练,对眼前的事物不能够完整准确地认识,虽然能够熟识直观形象的事物,但是在语言发展上有一定的阻碍。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而快乐的实践活动,在听障幼儿的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过程中采用游戏这种轻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学习,在快乐有趣的游戏中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听障儿童;听觉康复;游戏;言语矫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14岁以下的听障儿童将近300万人,且每年还新增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名左右,听障儿童数量大,地域分布广泛,而现有的康复机构和专业老师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幼儿的听力障碍导致他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于教育的接受水平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也影响着听障幼儿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通过有效的早期干预和语言训练,听障儿童的语言障碍得以消除,能够正常学会说话并且顺利进入幼儿园和小学接受教育。然而目前的现实是听障幼儿的课程设计还不能完全满足幼儿本身和家长的需求。对于单调枯燥的语言康复训练,老师、家长以及幼儿本身都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如果将治疗过程游戏化变成儿童乐于接受的模式,或许会产生不错的治疗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听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成长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尤其是听力障碍导致语言功能上的缺陷使其与人交往存在障碍,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思想,对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极大。最近几年以来,对于听障儿童的治疗手段在不断地发展,尤其是游戏治疗广泛用于特殊教育领域。通过游戏化的治疗手段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治疗,更容易提升孩子们的兴趣。以往传统的治疗方式很容易使幼儿、家长和老师产生厌倦的心理,治疗效果也不太理想,而以游戏形式让听障儿童主动地进行言语矫治的康复训练,儿童既能够感受到快乐不会觉得枯燥,也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展现出了游戏在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3]

二、游戏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中的意义和作用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肯定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在传统的治疗手段中,他们在每次的康复训练中都是重复着相同的机械性的动作,久而久之也难免在心理上产生反感的情绪,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够集中精力配合训练,治疗效果不言而喻。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比较有吸引力的,选择一些恰当的、儿童们喜欢的游戏项目融入治疗手段中,对听力障碍儿童来说是有趣、简单、容易学会和完成的。

34例患者中有29例首次应用唑来膦酸后未再次使用,2例患者在预防性静脉输注地塞米松及泼尼松龙滴眼液后,再次使用唑来膦酸治疗未出现眼部不适[5]。1项回顾性临床调查[20]中,8例急性葡萄膜炎患者中有3例在发生唑来膦酸相关性急性葡萄膜炎18个月后,在未给予任何预处理的情况下再次应用唑来膦酸治疗,未再出现眼部症状及体征[22]。

游戏是儿童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游戏性是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目前我国有关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内对通过游戏化的治疗方式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训练的研究虽然还处于前进阶段,但目前来看这是一种不错的训练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康复训练的内容呈现出来,大大激发了听障幼儿的兴趣,它让听力障碍儿童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接受治疗,对于家长和老师而言,游戏化的设计使得康复训练不再那么单调枯燥,治疗效果也有很大的提升,促进了听障幼儿听觉的康复。

三、游戏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教具可以作为辅助性的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引导听障儿童们进行游戏活动。选择的教具要在使用过程中操作方便,能够轻松地和学生产生互动,在游戏过程中对听障儿童有一定的启发性,充分发挥它的使用价值。

(一)把游戏和教学融合在一起

首先,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向后伸长,视网膜血管离开视乳头变细,容易引起眼底病变,高度近视患者的病理改变随着年龄增长、弹性减弱,病理改变无法恢复,男性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病变几率比女性患者高,目前还不清楚为何如此。患者的用眼习惯对眼底病变的影响也很大,在临床防治中也是重点内容。

1.寓教于乐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选择恰当的、符合儿童年龄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听障儿童们更好地融入训练环境中,也有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兴趣以及他们的需求,从而能够根据所观察到的东西制定出更好的教学游戏活动,更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2.贴近听障儿童的现实生活设计相关的游戏,认真了解和观察孩子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生活中的事物,丰富游戏的内容,让听障儿童们在游戏中就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从而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知识经验的积累,既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当中。

(二)在游戏过程中适当选择教具

如果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那么如何更好地把游戏融入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训练中,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训练中把游戏的作用发挥出来,是老师和家长应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运用合适的策略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对于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游戏的选择应服务于言语矫治

言语矫治几乎是每个听障儿童必须经历的康复过程,在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对呼吸系统、发声系统以及构音系统的服务。对于呼吸系统的锻炼可以选择“吹风车”“吹泡泡”等游戏;对于发声系统的锻炼可以选择“楼梯”和“背靠背”等游戏;对于构音系统的锻炼最常见的是“纽扣游戏”和“花生酱游戏”。

全部患者在住院后,对其CTn T与CK-MB水平辅以监测,如果CTn T>0-0.15μg/L,评判即阳性,如果CK-MB>0-10IU/L,评判即阳性。过后,施行4个星期的院中监测,或是监测至患者产生心脏病变(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重型心律失常)即可。

四、总结

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精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游戏对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训练会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未来对于听障儿童的治疗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作为孩子的家长和老师要共同担起这一份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听障儿童的童年生活也充满快乐,充满乐趣。适时地把游戏引入到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之中,让儿童们早日康复享受童年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马颖.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价值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张蕾,黄昭鸣,杜晓新,等.游戏在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中的运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5):39-43.

[3]刘爱君.关于内蒙古聋儿康复个训中是否适合使用言语矫治的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5(18):83-84.

·编辑 张佳琪

标签:;  ;  ;  ;  ;  

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游戏化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