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比较与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论文_曹廷智1,梁芳2,唐怡敏1,叶涛声1,张国良1

(1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12)(2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72)

【摘要】目的:对比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以解析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与耐药情况。方法:统计2013年—2017年在我院肺病诊疗中心疑似结核病320例患者的960份标本的涂片镜检、罗氏固定培养、MGIT 960液体培养等3种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解析药敏情况。结果:3种方法中,涂片镜检时间最短(2.1h),但阳性率最低(1.9%);罗氏固体培养阳性检测时间最长(21.5d),阳性率与污染率分别为7.2%、2.2%;MGIT 960 液体培养阳性检测时间为11.3d,阳性率为9.4%,污染率为2.2%;结核分枝杆菌共计39株,27株对5种抗结核一线药物均敏感,其中PZA、INH、SM、RFP分别为9株、8株、6株、2株,未出现EMB的菌株。结论:MGIT 960 液体培养为较有效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阳性率较高等特征。结核分枝杆菌对PZA的耐药性最高,INH次之。

【关键词】结核病;分枝杆菌;检出率;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128-02

结核病是当下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危害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在位居世界第二。当下,国内对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以涂片镜检法、罗氏固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PCR 基因检测法等为主,其中涂片镜检和分枝杆菌培养为结核病临床诊断与鉴别的“金标准”[1]。提升结核病分枝杆菌的检测速度与阳性检出率,对本病症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有很大意义。本文对2014年—2017年结核病实验检测结果与分枝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3年—2017年在我院肺病诊疗中心疑似结核病320例患者的960份痰标本(每位患者均连续送检3次),其中男202例,女118例。

1.2 仪器与试剂

BACTEC MGIT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以及与其相配套试剂(MGIT培养管、生长添加剂、杂菌抑制剂以及PZA药敏试剂盒等);标本前处理液:4% N-乙酰-L 半胱氨酸-氢氧化钠,pH6.7磷酸盐缓冲液。

1.3 方法

1.3.1样本前处理流程:依照BACTEC MGIT 960 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操作指南进行,量取0.5ml沉渣置入MGIT培养管中,并提取0.5ml沉渣与中性罗氏培养基接种,进行涂片处理,等到涂片自然干燥后采用抗酸染色办法,统计其最初涂片阳性率。

1.3.2药敏试验:应用比例法,结合BACTEC MGIT 960操作指南落实药敏操作步骤。BACTEC MGIT 960可以对链霉素(SM)、 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与吡嗪酰胺(PZA)五类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检测,药物最终浓度分别为1.0、0.1、1.0、5.0与100μg/L,敏质量控制菌株设为H37RV。

1.3.3阳性检出情况的处理办法:BACTEC MGIT 960仪器报告结果提示阳性后,拿取阳性培养管,制作两张涂片,进行抗酸染色和革兰染色各1份。如果抗酸染色阳性,判定为分枝杆菌生长;如果抗酸染色阴性,要另行普通细菌培养与革兰染色,以明确是否存在他类细菌或真菌,若有即判断标本被污染。罗氏培养基放置在37℃温箱内,每周观察2次,如果发觉有可疑菌落存在,处理办法与判断依据与上述相同。

1.3.4菌型鉴定:若涂片检查结果提示分枝杆菌生长麦序提取100μl培养物,加进胶体金检测条内,数分钟后观察结果,阳性代表是结核分枝杆菌。

1.3.5耐药结果判断:药敏SM、INH、RFP与EMB 使用1个生长对照管,采用1:100将对照管稀释处理。PZA药敏应用专用培养液,1:10稀释对照管。若生长对照管的生长单位(GU)≥400,需评估装有药物的培养管,若其GU≥100,则判断为耐药,否则为敏感。

2.结果

2.1 结核菌3种实验诊断的基本情况

3种方法中,涂片镜检时间最短(2.1h),罗氏固体培养阳性检测时间最长(21.5d),MG960液体培养检出率最高(9.4%),详见表1。

3.讨论

结核病是一类由分枝杆菌感染诱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呼吸道传播是本病症主要传播途径,提升分枝杆菌的检测速度与检出阳性率,第一时间获得其药敏结果,在防治结核病方面上体现出一定价值[2]。涂片镜检、分枝杆菌培养和PCR检测,为临床上常采用的诊断方法。涂片镜检具有迅速、操作简单、经济性等优势,但敏感性较低,且只有在痰样本含菌量达到104/ml时才可以检出,本次研究仅为1.9%,与其他两种诊断方法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枝杆菌培养由于该菌落生长速度迟缓,平均约为18h分裂1次,故此检测时间相对较长,本次研究为21.5d,且分枝杆菌的培养基需存有改良的罗氏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其内含有对普通细菌生长过程抑制的成分,分枝杆菌在培养基表面长出菌落,经由涂片染色镜检后,可提示出阳性,相关报道显示,其阳性报告时间平均是21.7d[3]。PCR检测技术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若能够联合DNA测序,还可能实现对种型鉴定[4]。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胶体金法与AccuProbe探针方法,对39株核分枝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7株对5种抗结核一线药物均敏感(69.2%),耐药的有12株(30.8%),略低于国家调查公布的 46%的全国平均耐药水平。本次研究也对MDR-TB进行计算,其比例为2.6%,相对较低,这可能和受检群体是疑似结核者相关,入组患者多数是首次发现,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治疗[5]。

综上所述,MGIT 960液体培养为较有效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阳性率较高等优势。结核分枝杆菌对PZA的耐药性最高,INH次之。

【参考文献】

[1]李宁,伍严安,胡辛兰,等.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学评价及耐药情况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3):214-216.

[2]李心德.174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耐药情况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3):1732-1733.

[3]杨蕴华,韩中波.吉林市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耐药情况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4):246-247.

[4]马丙乾,孙敬涛,刘慧君,等.河南省濮阳市1119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4):279-285.

[5]范大鹏,陈光,吴盛海,等.723例结核病住院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J].预防医学,2013,25(12):42-44.

深圳市知识创新计划(课题名称:不同T细胞亚群Tim-3表达差异及其作为结核新型诊断标识的应用).

论文作者:曹廷智1,梁芳2,唐怡敏1,叶涛声1,张国良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  ;  ;  ;  ;  ;  ;  ;  

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比较与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论文_曹廷智1,梁芳2,唐怡敏1,叶涛声1,张国良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