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及疗效分析论文_滑国田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及疗效分析论文_滑国田

滑国田 东莞市东城区医院 广东东莞 523007

【摘 要】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措施。方法:选取自我院2013 年至2014 年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 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实施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术后对患者状况采用Macnab 标准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实施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效果观察显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优30%,良23.3%,可26.7%,6 例差。治疗组优43.3%,良30%,可26.7%,未发现差例数,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相比较传统手术方法,其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具有手术创口小、恢复快、患者较为满意等优势。临床可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27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54-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主要致病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如髓核、纤维环甚至软骨板等组织存在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至后方或椎管内,造成相邻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产生麻木、疼痛等的一系列临床症状【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腰部第4~5、腰5~骶1 的发病为主,其发病率约占所有患者的95%【3】。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但一般保守疗法效果较不佳。后路椎间镜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临床优势较多。现就我院2013 年至2014 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后路椎间镜手术具体内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自我院2013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21 例,女性为9 例;年龄为29~69岁,平均年龄为51.2 岁;病程5 个月~10 年,平均病程为4.7 年。治疗组患者中男性为17 例,女性为13 例;年龄为28~67 岁,平均年龄为48.6 岁;病程3 个月~11 年,平均病程为3.9 年。

所有患者均主诉腰痛、腿痛,直腿抬高实验呈阳性。患者下肢感觉障碍者27 例,肌力减弱14 例,踝反射减弱13 例,6 例伴有糖尿病。

所有患者均经腰椎正侧位片、CT 扫描,其中43 例行MRI 检查。所有患者入选均为侧后方型,60 例共101 个间隙突出,L3/4 突出15 例,L4/5 突出31 例,L5/S1 突出17 例,L5/S1 突出19 例,合并单侧侧隐窝狭窄17 例,合并后纵韧带钙化2 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组患者实施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

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待效果稳定后,取左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根据CT 检测决定切口,切开皮肤,对椎板间的黄韧带实施切除,使用椎板咬骨钳去除部分椎板,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椎间隙,将海绵覆盖于硬脊膜处,切口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止血完毕后,对手术切口实施逐层间断缝合,进而包扎。

治疗组的患者实施全麻,患者俯卧于手术架上,腹部悬空,定位穿刺点。通过扩张器逐步扩大椎板外软组织,使用双极电凝清除黄韧带外软组织以及髓核钳清理其他多于软组织,保证黄韧带部位充分暴露。椎板咬骨钳去除适当的上位椎板,进行开窗。钳除黄韧带使硬膜暴露。出血时进行适当止血处理。使用神经拉钩移动神经根,使后纵韧带和纤维环暴露。切开后,用髓核钳尽量取出所有的髓核。使用生理盐水对椎间隙进行冲洗,随后止血,逐层缝合。

1.3 疗效判定:本次研究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4 个等级:优、良、可、差。

优: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无痛感,可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

良:患者主诉痛感明显减轻,能够从事轻量活动,行动不存在障碍。

可: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痛感好转,但并不能从事正常的生活工作。

差:患者症状无明显的改善,痛感显著,需进行再次治疗。

总有效率=(优+良+可)/总例数×100%1.4 数据分析:数据皆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采用 x2检验,当 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优30%,良23.3%,可26.7%,6 例差。治疗组优43.3%,良30%,可26.7%,未发现差例数,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状况

组别 n 优 良 可 差

对照组 30 9 7 8 6

治疗组 30 13 9 8 0

注:p<0.05

3.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疼痛最为多见的原因之一。其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以及突出,刺激神经根部以及窦椎神经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4】。可根据髓核突出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判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状。部分患者为中央型突出异常导致膀胱、直肠症状(大小便失禁),以及不完全性双下肢瘫痪【5】。

近年来,微创手术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较,微创手术具有术后患者痛感轻微,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切口小等优势。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的应用原理是通过摄像和光源系统,建立通道管,在通道管内进行椎板开窗。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恢复时间短、疗效显著等优点,另其对神经根与硬脊膜的牵拉轻,对肌肉软组织损伤小,患者失血量少,保证患者脊柱稳定性良好,其在临床上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6】。

本次研究选取自我院2013 年至2014 年骨科收治的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组患者实施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优30%,良23.3%,可26.7%,6 例差。治疗组优43.3%,良30%,可26.7%,未发现差例数,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相比较传统手术方法,其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手术创口小、恢复快、患者较为满意等优势。

参考文献:[1]刘翰霖,庄正陵,闫学军等.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创伤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10):49-50.[2]孙华峰,王文斌,王永久等.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3,(35):4257-4259.[3]吴文欣.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 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19-820.

论文作者:滑国田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  ;  ;  ;  ;  ;  ;  ;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及疗效分析论文_滑国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