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传文

(湖南省冷水江市金竹山镇卫生院 417500)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5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斑块面积为(1.20±0.09)mm2;血压水平、血脂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且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面积显著缩小,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

高血压可引起患者内膜及动脉内皮功能损害,是导致患者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临床通常使用阿司匹林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效果[1-2]。但患者长期使用会出现阿司匹林耐药、抵抗现象,不利于治疗效果,而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普遍应用于临床的降脂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达到逆转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3-4]。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5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5-75岁,平均(51.56±10.35)岁;合并冠心病20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12例。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5-76岁,平均(51.75±10.42)岁;合并冠心病18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11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51021475,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口服治疗,每次100 mg,每天1次;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其中阿司匹林的用量及用法与对照组一致;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133127,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方法为:每次100g,每天1次,口服。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血脂指标和斑块面积。其中,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由(±s)表示,计数资料由率(%)表示,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各项血脂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TC、TG、LDL-C、HDL-C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斑块面积(2.39±0.21)mm2,对照组(2.36±0.19)mm2;治疗后,研究组斑块面积(1.20±0.09)mm2,对照组(1.67±0.17)mm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相关研究显示[5],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亿人以上,且呈病龄年轻化趋势。高血压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将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死亡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血脂指标和斑块面积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原因分析为: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临床上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主要药理机制为:对患者体内血小板环氧化酶产生抑制作用,阻止血栓素A2生成,患者长期口服能够降低脑血栓风险事件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证实[6-7],阿司匹林应用于已活化、黏附于损伤血管中的血小板中,其抑制作用不大,加上部分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容易产生抵抗现象,使得阿司匹林单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他托伐他汀钙片属于一种神经保护剂,能够对HMGCOA还原酶产生抑制作用,可有效干扰内源性胆固醇的分泌及合成,达到调脂作用,进而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延迟动脉粥样硬化恶化的目的,长期服用可有效解决机体耐受阿司匹林的问题[8]。除此之外,阿托伐他汀还可进一步增强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发挥,有效改善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对血管内皮起到保护作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可起到协同作用,有效减少患者用药剂量及受体耐药,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患者斑块面积,因此具有临床实用优势。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血压水平及血脂指标恢复正常值,有效缩小斑块面积,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玉萍.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病患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9):1605-1606.

[2]孙勇.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观察[J].系统医学,2017,2(16):48-50.

[3]赵庆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113-114.

[4]陈锦雄,陈炳星,陈囯新,等.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3):1236-1237.

[5]李旭东,杨云,苏志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7,23(36):132-134.

[6]张云燕.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11):68-69.

[7]李菊兰,赵志斌,阙海燕.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10C):40-41.

[8]陈丽青.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1):6252-6253.

论文作者:李传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传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