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论文_易美南

(义乌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依据收治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整体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结果:(1)两组均无死亡;(2)研究组抢救至纠正休克时间(30.50±7.50)分钟明显优于对照组(52.40±9.10)分钟;患者本人及陪护人员/家属对本次研究工作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均为100.00%,对照组分别为86.67%、9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出血性休克;急诊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00-02

出血性休克[1]即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创伤或者疾病并发症而出现大量失血,出现有效循环血量降低,组织灌注量不足,致使细胞缺氧,损害重要脏器功能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属于危重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12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依据收治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研究组60例(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对照组有29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18岁~68岁,平均(38.74±4.22)岁;研究组有2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20岁~66岁,平均(39.16±3.95)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作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整体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整体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包括风险识别及评估、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抢救护理、输液护理[2]。具体如下:

(1)风险识别及评估:护理人员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出血性休克护理中主要风险,并依据风险种类与风险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全面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结合患者的实际病况给予有效综合评估并采取最适合的急救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2)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出血性休克患者会有面色苍白、冒冷汗、乏力,同时伴随有舒张压升高而收缩压降低等表现,故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情况、呼吸频率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做好抗休克护理。(3)抢救护理:选取上肢、颈外等多条静脉通道,遵医嘱予以快速补液,先晶体补液后胶体补液,静推西地兰,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泵血功能,必要时予输血处理。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盗汗情况,及时擦拭或更换衣物。(4)输液护理:考虑个体差异的药物代谢不一,有可能出现药物敏感性或药物耐受性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过往病史、病况,并加强输液管理;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即刻告知临床医生并积极配合采取对症抢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抢救至纠正休克时间、死亡情况以及患者本人、陪护人员/家属对本次研究工作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效果评价

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共20项题目,总分值100分;给予患者本人及陪护人员/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得分结果分为三度,满意(≥90分)、一般(70分~89分)、不满意(≤69分);发放120份问卷,回收120份问卷。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分析数据,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至纠正休克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死亡率均为0%;研究组患者本人及陪护人员/家属对本次研究工作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及表2。

3.讨论

出血性休克是属于临床急诊科常见疾病,属于危重综合征疾病,使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急诊积极抢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3]。

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结合实际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给予风险评估,并作出针对性的抢救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抢救率,提高抢救至纠正休克时间[4]。本次研究工作,选取两组出血性休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整体护理方法(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研究组);从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抢救至纠正休克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患者本人以及陪护人员/家属对本次研究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抢救成功率高,护理满意度高,可以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美英,罗银秋.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15(8):1032-1033.

[2]胡卓卓.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5,21(24):157-158.

[3]尹宁.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7(3):150-152.

[4]曾庆芳,魏霞,王惟,等.基层医院急危重症病人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5,15(12):1126-1127.

论文作者:易美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论文_易美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