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要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报告论文,要素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内部审计报告的格式
除了审计项目本身的重要性之外,审计报告结构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高层是否会仔细阅读报告。结构差的报告会影响报告的清晰程度,迫使读者的思维来回跳跃,甚至无法把握报告的重点内容,因此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必须具有恰当的报告格式。
首先,报告的格式取决于报告的种类,如: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简式报告和详式报告,常规报告和专项报告等。其次,报告的阅读人也对报告格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如阅读人期望在报告中看到什么以及他们在阅读报告时花费的时间。第三、审计活动的性质也决定了报告的格式,如信息系统审计报告、经营审计报告等。另外,不同的内部审计组织都有各自的目标,其审计报告格式也不尽相同。由此不难看出,为审计报告规定一种最好的格式意义不大,但是审计师应熟悉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合理安排格式,使报告的结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恰当的报告长度、独特的外观等。
1、报告结构的逻辑性
(1)报告的章节应按顺序逐步展开,列出大小标题、分标题;
(2)任何一种格式的报告都会包括下列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摘要、前言、范围、结果与意见等。审计结果说明本身还应该包括某些要素,如对存在问题的目标、事实、影响、原因和建议等。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使用图表,图表能增添报告的趣味和报告的直观性,并能提供必要的说明。
(3)报告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阐述,如按照审计结果的相对重要性、审计的不同内容等归类。但在具体内容的阐述上,不能有过多的逻辑标准,否则会破坏报告整体的逻辑性。
(4)提供合适的背景资料,审计报告表述每个审计发现的逻辑结构可总结如下:①简要说明信息的背景情况和指出问题的严重程度;②提出尽可能解决方案的建议;③对管理部门反馈意见的说明。
2、报告的长度。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要求报告简明,这就要求报告尽可能简洁,长度把握既要使报告简洁明了,又要不影响审计观点的清晰阐述。如果报告较长,应有一个目录,便于阅读者接受报告的内容。
3、报告的外观。报告外观应有自己的特色,报告封皮颜色应体现内部审计的谨慎、客观,并保持一致性,成为内部审计的独特标志。报告的第一页,可采用表格的形式,浓缩有关此次审计的信息,使报告阅读者对报告有个大致的认识。报告正文采用宽行打印可以便于阅读。
除上述几点外,我们还应考虑内部审计报告格式的变化性。由于内部审计报告的特殊重要性,应避免年复一年格式重复,慎重考虑能符合企业管理需要和内部审计目标的报告格式的变化。
2 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容
1、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和内向服务的特点,因此审计报告应详细说明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准确确定所发现问题的性质、数量和金额,对问题提供完整而准确的评价,以具有说服力。
同时,内部审计要在组织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在审计报告中提出中肯、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意见和建议必须建立在对审计情况的评价和存在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第二,意见和建议必须着眼于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第三,意见和建议必须中肯,具有可操作性。
2、对内部控制与绩效的评价。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已进入了全面增值型审计时代,对被审计组织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绩效的审查构成管理审计的重点内容,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反映经营管理情况。相对内部控制来说,经营绩效评价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影响因素很多,须在明确的绩效目标、全面的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审慎、客观的评价。
3、对个人的评价和提及。报告中应尽量避免对个人的直接评价。首先,内部审计有赖于和被审计组织有关人员的良好关系,如果直接对有关人员进行评价,会使他们感觉到审计结果将给他们带来威胁,这样势必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有些背景资料可能超出审计范围,审计师可能不知道或无法了解这些事项,对有关人员做出公允的评价也就非常困难。最好是以非个人的方式说明影响存在问题的事实,让报告阅读者去得出自身的结论和要采取的措施。有些情况下无法避免对人的直接评价j如发现舞弊和离任审计等,审计师在评价时应具有充分的专业理由,并由总审计师批准。
但审计报告中不能错过提及被审计组织有关人员的机会。被审计组织提出建设性建议或同审计师进行有关信息的良好沟通,是内部审计产生积极意义的开端,在报告中适当地提及提出建议的有关人员,会改善二者的关系,否则他们就不会坦率的提出具体建议,从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3 审计报告的编写
1、拟定提纲,与被审计组织交换意见。报告提纲要求措词简练、逻辑、严谨、内容全面。如果审计部门已经制定了审计报告的指导性格式,就可简化提纲的起草。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组织的管理人员进行讨论可以实现三个目的: (1)有机会和被审计单位的人员一起来检验审计结果和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2)向被事计组织解释审计结论的合理性和实施这些建议的潜在好处。 (3)通过讨论可获得被审计组织的反馈意见并适当补充到报告中。
2、要有简明清楚、全面准确、语调恰当的表达方式。
简明清楚是指去掉无助于了解审计报告中心思想的表述,多使用简短的句子和段落,穿插结构良好的长句,尽可能避免使用行业术语对复杂事务进行解释。
审计报告必须包括与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有关的充分信息,应以令人信服但又公允的方式来阐述信息,从而使读者充分地了解报告的事项。报告中必须包括充分的背景资料,同时也恰如其分地承认被审计组织的观点,以达到这一目的。
对准确性的要求是根据审计报告应达到合理和公正无私这一标准提出的,必须使审计报告的利用者和读者都确信审计报告的内容是可靠的,报告中出现一处不实之词都会使人对整篇报告的有效性产生怀疑,从而分散了读者对于报告内容的注意。因此审计师必须执行有关报告编写、审查和处理的所有规定和程序。除了准确性外,审计报告述应有相关性。对经营良好的业务中的小事过分去强调,是失衡和不相关的表现,也是一种不准确的方式。
恰当的语调首先表现为审计报告的语调应是建设性的,报告的重点应放在必要的改进上面,鼓励被审计组织根据审计发现和建议采取有力的措施。其次应该是礼貌的,要考虑到它对下级业务人员的影响,不应针对个人。最后,报告还应该是公允的,受制于信息来源的管理高层应该从审计报告中看到客观的、有创见的、不带感情色彩的、可以信赖的情况说明,应防止偏见和浮夸的语言。
3、审计报告编写规范化。在撰写审计报告时,首先分析要讲述事件的意义和实质,考虑怎样表述清楚,然后运用规范化语言编写,以保证审计报告易读易懂。
4 审计报告的审核和校稿
指定专人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是保证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对报告的审核要求审核人既要精通业务,又要熟悉影响报告质量的各种因素,因此应由内部审计经理,或至少与负责完成报告草稿的审计负责人相同级别的审计师对审计报告草稿进行严格的审查。实际工作中,审核者可以制定审核表格,列出易读胜、正确性和适宜性包含的各个要素,便于操作。
审计报告最后定稿签发时,必须确保消除报告中任何错误。哪怕一个微小的打印或拼写错误也会大大降低报告的原有质量,内部审计独有的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的特性也会放大这种错误的负面影响力。所以报告的编写者应最后认真负责校稿,条件许可应实行双人交叉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