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研究论文_宋维尚

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研究论文_宋维尚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4700)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选取96名正在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手术的类型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再选取相同条件下的96名已经做过手术但未选取针对性麻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手术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整个过程无意外情况出现,身体特征表现正常,且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较快。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手术类型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对病人有更好的疗效,应该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麻醉处理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13-02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般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多为老年人为多发群体,主要是肺部感染了结核菌导致肺结核,合理就医,加强管理,结核病是可以控制的。近年来,外科手术在肺结核治疗上已较少应用,医生根据情况作全肺或者肺叶切除、行肺叶-胸膜切除术,重症肺结核类型多种,麻醉处理难度极大,而在手术前的麻醉处理更是关键一步,需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此研究针对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探讨,结果如下。

1.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96名正在接受治疗的不同类型重症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称为观察组,再选取96例已做过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7.01±3.3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56.34±3.01)岁,所有患者均未携带其他疾病,病程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将观察组患者不同的类型的重症肺结核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麻醉方式,并注意麻醉方法。结合对照组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以下所示。

例:肺结核大咯血急症手术采取静脉复合麻醉,器官内双腔插管或单侧支气管插管,以免气管内结核散播及术中血液或痰液流入对侧肺引起窒息。并注意体位问题,一般取侧卧位,即患侧在上,健侧在下,严格注意置入双腔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保证呼吸道畅通,注意麻醉时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考察标准

在此次研究中①观察并记录观察组患者不同麻醉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用(x-±s)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通过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麻醉结束后病人麻醉效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血压正常,脉搏平稳,无任何意外反应,术后无呕吐误吸,缺氧,咳恶心,胸闷及麻醉药导致的呼吸抑制等情况,意识恢复较快,面色及唇色、呼吸正常,无不良反应

2.2 术后并发症引发率比较

根据统计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引发率为13.3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引发率为19.34%,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比较(n,%)

组别 例数手术后并发症引发率

观察组12 13.34

对照组19 19.34

3.讨论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人与人之间传染的主要方式是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为全身疲乏、失眠、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而严重的肺结核患者则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对于大于3厘米的结核球与肺癌不能分别时,长期内科治疗未能使痰菌转阴者,或者单侧的伴支气管扩张,已丧失功能并有反复咳血或相继感染者,需做肺叶或全肺切除,手术前后病人也要应用抗结核药。结核性脓胸或支气管胸膜经内科治疗无效且伴同侧活动性肺结核时,需要做肺叶胸膜切除术,而在手术治疗之间,需做合理的麻醉处理,而在以前,医生常常疏忽麻醉问题,导致一些意外情况发生,因此,麻醉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并注意麻醉时的问题。

(1)麻醉方法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区域阻滞麻醉,患者接受麻醉时无特殊要求和紧急症的一般采用局部麻醉。麻醉方法的选择不是一概而论的,要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患者的要求,目的都是为了患者的安全。而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一般采用连续硬膜外+强化麻醉和全身麻醉患者。

(2)连续硬膜外+强化麻醉:硬膜外麻醉是指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及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称为硬膜外间阻滞麻醉,简称为硬膜外阻滞。根据给药的方式可分为单次和连续法。根据穿刺部位可分为高位、中位、低位阻滞。可用于除头部以外的任何手术。但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硬膜外阻滞主要用于腹部以下的手术,但管理复杂。高位硬膜外主要用于术后镇痛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以减少全麻药的用药。目前常用的局部药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还可添加肾上腺素以延长局部药的作用时间、减少局部麻药的吸收。

(3)全身麻醉:可根据给药方式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肉注射麻醉以及静吸复合麻醉等,患者在术中中枢神经系统收到抑制,接受麻醉的患者对术中情况毫不知情,手术结束后送回到麻醉复苏室,等患者麻醉恢复后才送到病房。插管和插管的方式在全麻中均可采用。一般运用到心胸外科、小儿外科、肝胆外科等各种大型手术、无禁忌症的手术中。

在麻醉中的各种问题也不可忽视,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这是首要任务,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做好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和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术中应注意麻醉平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及时进行处理。术后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呼吸情况及意识恢复情况和呕吐误吸。在体位要求、术后饮食、方面要多加关注。做好麻醉处理,能大大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改善患者术后恢复能力。综上所述,在手术中,对重症肺结核患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麻醉处理十分重要,能一定程度上保证手术的顺利以及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伟.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J].系统医学,2016,1(7):25-27.

[2]赵宏颖,贾建明.重症肺结核病手术的麻醉处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2):56-56.

[3]陈虹.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3).

[4]李小丽.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2031-2031.

论文作者:宋维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研究论文_宋维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