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如何稳健_国内宏观论文

财政政策如何稳健_国内宏观论文

财政政策如何稳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稳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政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类。而“稳健的财政政策”则是基于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的,具有中国特色。这是因为我们目前要执行的财政政策为了达到中性目标,既要采取相对紧缩的措施,也要产生一定的扩张效应,因此我们将之定位为“稳健”。“稳健”和“中性”既是一致的又是相互区别的,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达到中性财政政策之前,“渐进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阶段,是财政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稳健财政政策应致力于完成主要经济任务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稳健的财政政策应面向于支持这些任务顺利地完成。财政政策的内容应从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概括地说,就是从原来的总量扩张转为总量控制下的结构收缩。

稳健的财政政策要求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市场作用

我国前几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始于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萧条,当时紧急的情况使得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被忽视了,政策更多地倾向于行政干预。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市场是基础,政府是补充,重在弥补市场失灵。稳健的财政政策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财政应由直接投资转向间接调控,启动社会投资,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稳健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规划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方面构成的完整的政策体系,所以,探讨稳健的财政政策应该在这几方面都做出适当的安排。当前,主要方向是缩减国债规模,改革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税收体制,加强税收征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控制过热行业的发展,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以及促进瓶颈、短缺部门的发展,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公共卫生、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努力压缩财政预算赤字。

实施稳健财政政策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政策的时滞性。宏观调控政策从实施到见效本身需要一段时间,目前的经济高增长和局部过热即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滞后效应,所以,应把握好财政宏观调控的时间,在变化趋势开始形成的时候尽早采取行动。

其次要防止政策的固化。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可是具体操作却应该着眼于熨平经济的短期波动,所以,财政政策应尽可能地短期化和社会化,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微调。

再次要注意纠正政策效应的偏差。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既得利益格局下地区、行业和部门受利益动机驱使,不但不追求效益最大化,反而常常产生负社会效益,对这些问题应该及时加以纠正。

关于稳健财政政策实施的具体建议

我国顺利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关键是财政政策体系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项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发挥政策的整体优势。

国债方面,应逐步减少增发国债的数额,并将增发国债的收入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用途限制于在建工程的后续建设,不再支持增设项目,剩余资金转向支持卫生、教育等公共事业和支持进一步改革。

税收方面,一方面加强税收制度建设,把握好税制改革的时机,另一方面尽快清理各种收费,将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项目纳入税收范围,并加强税收征管。此外,税收优惠政策要向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倾斜。

支出方面,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重在结构调整。

平衡赤字方面,近年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收支缺口和还债压力不断扩大,财政风险因素不断增强,所以逐渐削减财政赤字,尽量实现平衡预算成为当前防范与控制风险的重要问题。

此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现实情况的微小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减少政策时滞,防止政策固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要关注政策主体的利益动机,将地方和中央对政策的认识协调一致,将产生负效应的行政干预降到最低。

总之,稳健的财政政策既要抑制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膨胀,又要防止政策突变带来的紧缩,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以调整结构为主线,适当减少扩张,“渐进”地实现中性目标,促进经济工作的具体任务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

标签:;  ;  ;  ;  ;  ;  

财政政策如何稳健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