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人物传记教学论文_郝晓艳

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人物传记教学论文_郝晓艳

郝晓艳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高级中学 4424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观照我们的课堂,如今的人物传记教学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各种做题技巧,本文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试着对人物传记教学进行实践总结,力图在课堂上对人物传记教学进行多方位挖掘,让学生能通过教学活动,提升语文能力,得到情操的陶冶,健全学生人格,最终真正实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人物传记;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157-01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对这类资源进行充分挖掘,通过阅读伟人、名人壮怀激烈的人生,让他们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让高中生们更好地感悟生命的内涵,培养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如何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去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为了能更好地对这些教育效果进行延展,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随堂练笔环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体悟,进一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渗透和陶冶。

一、细读文本,对人物品质进行深入挖掘

作为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物传记主要是通过记述人物的生平,记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种种故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从而探寻他们的成长历程及其思想轨迹。阅读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疏通引导,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细节,更全面地理解传主的思想境界。例如,在学习《李清照传》一文时,大多数学生都只关注到李清照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很多学生都表示对李清照的后期作品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但又说不清具体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我找来一些相关作品,请大家共同品读:李清照曾有两首《绝句》讲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事,通过两首诗的阅读,学生们都能感受到李清照写的不仅仅是项羽,更是自身的思想的传达。作为一个人,遇事要果敢,活着的时候,要挺直腰杆;即使死了,也要屹立在天地之间。联系李清照所处的时代,其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的不满与讽刺,自然就呼之欲出了。通过这样的品读,学生读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李清照,也品出了做人应有的风骨。

二、同类链接,对生命意义进行深刻体悟

高中教材的传主都是成就了一番伟业的中外名人,像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毛泽东,文学家杜甫、鲁迅、沈从文,音乐家贝多芬,科学家达尔文、杨振宁,军事家蒙哥马利,企业家比尔•盖茨。在教学中,我试着通过链接的方式,让学生读到与该人物有关或相似的故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主,深入体悟人生的真谛。最近,在学习《传奇女子——林徽因》时,正巧电影院在同步热映《无问西东》。我以电影为切入点,找来梁思成、陈纳德、梅贻琦等人的传记,和学生一起进行了拓展阅读。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属于一个时代的风骨,理解了何谓真正意义上的“传奇”,明白究竟该如何追寻自己心中的理想与信念。举一反三,是大语文教学中常常会被运用的方法。在人物传记类阅读中,我们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类文或者续文,让他们更进一步体味人生的哲理和生命的真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随堂练笔,对自己的心灵进行直接观照

人物传记的学习,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对人物生平有所了解。在学生对人物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如果能抓住这一契机,以传主为写作素材,让学生通过随堂练笔这一形式,让学生对传主的事迹、精神等做个性化的解读,让他们记录下当时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可以更好地使生命意识得到提升。因此,在人物传记的学习过程中,我通常会要求学生随时记录下心中所想,把思想中乍现的灵光化为一篇篇随笔,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心灵进行直接观照,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一方面,要适时改进教学策略,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提升教师驾驭传记文章的能力,营造适宜的传记教学氛围。

1.具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广阔的阅读视野

一篇人物传记怎样讲解,从哪些地方引导,才能让学生有所触动,并得到精神上的洗礼、思想上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思想认识的深刻性,阅读视野的广阔性决定的。例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表面上是记一次演讲,其实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如果没有对《箜篌引》悲剧内涵的揣摩,没有对《桃花扇》相关的知识背景的了解,就无法走入梁启超先生的情感世界,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也只能是片面的。另外,人们对作者梁实秋本人的认识也比较复杂。评价梁实秋,既不能充分肯定,也不能全然否定,但他对梁启超爱国情感的充分肯定,值得我们去探究。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视野,一定的认知水平,教学中就会出现对人物的错位解读,无法认清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更无法将梁启超及梁实秋的精神世界的积极情感向学生传达出来,也将失去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的良好契机。

2.营造适宜的传记教学氛围

高中学生所接触的传记文学作品,很少有抒情性强的传记作品,不能与传主产生真正的情感交流,情感教育无法实施,即使实施了,效果也是打折扣的。鉴于此,在进行传记教学时,要把浓缩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充分剖析出来。

首先要营造情感体验氛围。可以借助语言文字本身,通过品鉴语言、品鉴手法,来体会文本内在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情感深入文本中,对传主产生情感上的认知。还可以借助教师对传主的情感认知,对传主事迹的体会,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去感染学生。

其次,在情感触动的情境下,去营造思考探究氛围。情感上的觸动,必然有想倾诉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人生观的探讨,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契机,给出合适的探讨话题,让学生就阅读文本后的感触,与老师、同学进行畅谈,在充分的交流中,互相的辩论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认知。营造思考探究氛围,在传记教学中完成情感教育就会变得容易,且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进行高中人物传记教学,和彰显人格魅力的文字碰撞,和大师“零距离”的交流,可以让心智未成熟的高中生在名人大师的思想侵染之下,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语文课堂,既有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又有德育观的构建,在高中人物传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也必然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利华.高中语文教材中人物传记类作品的教学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7.

[2]王日淦.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关于高中选修课传记文学课程体系的思考[J].好家长, 2017(22):72-74.

论文作者:郝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人物传记教学论文_郝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