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能电网建设新时期,我们要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程度,从系统灵活性、设备更新改造、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加强电力工程技术对智能电网的支持力度与融合程度,切实发挥出电力工程技术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这对于完成智能电网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运用
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是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建设的一种高速、双向且集成的电力网络。现代电网控制技术、设备技术、测量技术及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应用,为电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了电网的高效发展。智能电网融合了电力流、信息流及业务流等多种信息。它的支撑体系非常强大,不仅有电网基础,还有技术支撑,可以有效地抵抗干扰及各种攻击,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为电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与电网基础设施逐渐融合,这些技术的有效支持,能及时了解电网的全景信息,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问题,为电网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有效减少大面积停电。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还应用了智能化调度技术、信息技术、配电自动化技术、网厂协调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等,能有效减少电能损耗,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电网的高效发展提供保障。信息共享便于及时全方位地了解电网运行状态,为电网的决策实施提供支持,为控制方案及应对预案的制定提供方便。服务模式实现了双向互动化,消费者可及时获取电网供电能力信息、电价、停电信息和电能质量等多种信息。电力企业及时获取用户的用电详实信息,可提升电力服务能力。
2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进行智能电网建设工作时,一定要先对我国国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使电网建设与人们的需求相适应。下文对电网建设的具体特征展开了深入的阐述:(1)节能环保的特征。建设好智能电网,能够促进各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输配电过程中的电能浪费问题,这对于社会发展以及电力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2)电网结构有较强的稳定性。这些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多,这对于电网的运行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可是,智能电网的结构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升,因此在出现自然灾害时,能够将灾害的不良影响最小化,这样便能够确保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电力输送工作也能够正常进行。(3)最大化的利用资源。之前的电网建设工作中,要求多个方面的资源予以配合,而且可能会导致影响较为恶劣的电力能源损耗问题,这对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而智能电网的建设周期比较短,而且智能系统可以对电力的输送自动进行优化,这便能够将电力损耗问题的发生率降到最低。(4)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行智能电网建设工作时,企业可以对整个建设过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估,这样便能够很好的控制建设的成本。不仅如此,智能电网所具有的资源优化特征,也能够更好的确保整个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进而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5)相互性特征明显。智能电网运行期间,电力企业必须针对其运行设立完善的市场交流机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各方面要求,确保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并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
3.1输电技术的应用
输电技术的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智能电网的发电质量,其对于提升电能稳定性,增幅输电连续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构建智能电网体系时,我们必须对输电技术引起足够重视,从其技术创新、设备革新、先进系统引进、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高输电技术的技术成熟度。例如,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交流变换器技术或超导无功补偿技术等方式来提升输电技术稳定性,扩大电能输送容量。此外,在线路较长的情况下,技术人员也可以利用直流输电方式来提升输电速度,从效率提升方面入手,增强直流输电方式在国家电网中的应用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在电源上的具体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展是以电力工程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电力工程技术主要有直流和交流两种技术形式,交流形式又包括变频和恒频两种类型。进行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时,除了可以在运行期间使用变频形式,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采用恒频的形式,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并为下一步的智能电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能源转换技术
鉴于能源不可再生且总量有限,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逐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避免应用传统能源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当前,世界各国逐渐加大对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我国在电厂并网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开展了数十年,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中,光伏发电技术凭借自身优势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在能源转换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成本,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较为明显,仍需要继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究。
3.4质量优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指对电能进行等级划分,建立起完备的电能质量评估体系,并对用电经济性进行全面分析,最终构建基于用电经济性和技术等级合理性的质量评估系统。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十分庞大,竞争较为激烈,要想从大量电力企业中突围而出,必须提高电网质量,综合考虑发展的效率和经济性。在电网中应用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连续调谐滤波器技术和源滤波器技术可有效提升电网运行质量,并且这些技术自身成本价格较低,经济性强,环保性能和低耗能优越,应用前景广阔。
3.5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重视力度,提高其在智能电网体系构建中的应用范围,积极发挥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对电网新能源输入的清洁作用,加强电力技术与微电子处理技术的融合力度,从技术层面提高智能电网建设的创新性与灵活性。此外,我们还应该以国家电网质量标准为依据,使其与国家电网评价标准有效衔接,增加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深度,为提高电力工程技术质量和技术创新力度打下基础。
结束语
我国自迈入 21 世纪以来,社会各行业就有了飞速的发展进步。而生产、生活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也使得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在这样的发展现状下,电力单位进行电网建设工作时,也应进行相应的改变,现今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智能电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应最大化的利用各种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并很好的体现节能环保的理念,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更好的为人们服务,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的论述。
参考文献:
[1]贾梦影.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7,15(36):22+24.
[2]何强.探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165.
[3]祝俊杰.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7(23):200+240.
[4]马娜,马玲.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3):93-94.
[5]郑豪彬.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15(32):47-48.
论文作者:尚庆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电能论文; 质量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