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需把握的重点论文_魏明,但晨

试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需把握的重点论文_魏明,但晨

(国家电投集团新疆伊犁库克苏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对安全管理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处理好安全进度质量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可操作性为目的编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符合安全系统管理的工作机制;安全管理必须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为重点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安全生产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机制、以安全考核为重点促进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催化剂

关键词:试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把握重点

引言

安全工作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电力企业在安全处理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电网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还存在对安全生产思想认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进度的关系等现象,安全生产管理呈现要前进一步都难的局面。这些现象只是问题的表面,其本质主要还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把握重点偏差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安全的重点工作就做到了,安全管理水平将必然提高。

正文

安全管理是项长期的工作,特点是工作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泛,这就需要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工序。获得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必须要把握住安全管理的重点。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安全考核这四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在企业生产中一旦有一线员工“犯错误”必然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事件,必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必然引起企业效益的下降。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人,人的意识决定行为,决定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影响企业安全生产运行的各个方面。所以人的安全意识的高低,即电力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安全水平的高低。安全意识的提高必然也必须要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来实现。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什么?是为了避免生产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犯错误”,提高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人人都有了较高的安全意识,那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便会指挥自如,收发由心。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的手段来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意识,这是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基础,也是各个企业通常的做法。好比要盖一幢楼,基础打好了才能盖,打好了基础这个楼就已经盖好了一半,打不好基础也能盖起来,装修好后也做到了外表花团锦簇,但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楼能住吗?当然不能。衡量一个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标准,最重要的就是员工的安全意识如何,而安全教育培训是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宣贯,可以现场辅导,可以实际操作等等,只要培训的目的达到,过程可以采取多样。但安全教育培训首先要以人文本。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产一线员工为本,以如何避免和防范生产一线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受到伤害为目的。说到以人为本不得不提生产一线员工,因为他们最有发言权,生产现场的情形他们是最清楚不过的。要做好安全教育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安全教育的目的就达不到,避免一线员工“不犯错误”的效果就达不到,倘若如此那还不如不做安全教育。所以安全教育培训必须以对一线员工的教育为重点。

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要以人为本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光有这点不够,还要全面掌握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素质,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安全监察人员、安全实施人员、一线班组人员的安全需求和安全素质大不相同,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不能搞一刀切、“大锅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员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培训,虽说执行起来相对“大锅饭”的培训方式要繁琐,但这是认真负责,这是将企业的资源充分利用,而大锅饭的培训方式是在浪费企业资源,培训效果很不明显。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若达不到那就必然流于形式。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难点亦在于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就是将一个思想意识加到每个员工脑袋里,这就是难度所在。强制的方法可行,可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灌输可行,可永远都是被动的接受,最好的方法是按照人们认识、了解新事物过程来进行教育。以安全事故实例宣教,事例最好是离身边越近越好,得到切身的感受,让员工自发的去思考;以身边的人的意识行为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以企业安全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环境影响人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以可操作性为目的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了便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去约束行为,也就是告诉员工怎么去做才是安全的,将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具体化,同时也是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补充和升华。从告诉员工看什么到怎么看,这个过程就要制定各类的安全管理制度来约束。通过约束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好的习惯,安全的习惯关乎生命一生。

既然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那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的特点。因为制度的执行者是普通员工,是一线班组,在制定制度是不得不考虑执行对象的特点。制度的言语不能晦涩复杂,制度就似一个工具,只要达到工具的效果既可以,其他的花哨要不得,不但不好看,反而会影响使用效果。较强的可操作性说白了就是制度的执行者见到时一眼就能明白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什么时间做。制度若是以这个为目的来编制,那必然是成功的,执行起来的效果必然好,那这个制度就得留下来继续。

为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还要不断的根据外界因素变化和制度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来不断的修订和补充。一个制度不可能完美,不可能涵盖到各个方面,制度的编写者也仅是局限于对当时情况的掌握,然而事物是不断在变化的,不能顺势而变,制度的可操作性自然会大打折扣。制度贵在更新,贵在能够与时俱进,能与现场实际情况最大程度的吻合,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制度不要也罢。

3 以现场管理为中心,重点关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规定了员工的安全行为,最终的目的就是治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隐患。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说白了就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隐患不清楚必然引起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这是必然规律。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每300个隐患同时存在,必然引起29个人员伤害事故发生,必然引起一起安全事故。这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是事故发展的实际规律,当然在安全管理方面称为铁律亦不为过。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已成功一半。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除了用制度来规定,关键就落在了现场的管理上。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将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排除。现场管理要求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素质一定要相匹配,切忌使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形成“外行看热闹”的情形。此种现象很危险,如果长久下去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便会流于形式,事故频发。所以现场监督管理对电力企业隐患排查工作是重点,而对隐患排查治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是重中之重。这又落回到安全培训教育方面了。

4 以严格的安全考核为催化剂,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持续稳定进行

安全管理工作跟电力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一样,考核是必须的。赏罚分明,严格的考核制度一向是促进工作的催化剂,是提高工作水平的良药。安全管理工作事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繁杂,时间久了必会产生疲劳,形成抵触情绪,安全工作懈怠,如同一个人天天顿顿吃一样的饭食一样,起初津津有味,次数一多便会抵触。企业管理者如此,监察人员如此,一线班组人员亦如此,可想而知积极性将大大折扣。而安全考核却能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严格的安全考核既能提高安全管理者与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能在提高安全意识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就等于有了主动性,员工主动去想安全、要安全、会安全,这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考核工作是否做到位,员工说了算,也即要做到公平公正。这自然又回到了制度的严格执行上了,完全按照制度进行考核和奖罚必然能做到公平公正,员工的积极性得以保留和促进,安全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5 结论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教育培训,合理科学的制度建设,以现场为中心的隐患排查治理,严格的安全考核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电力企业若做好这四个方面,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是意料之中的事。

参考文献:

[1]宋淑娟,朱英许.浅谈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宁夏电力.[J].2007,(2).

论文作者:魏明,但晨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  ;  ;  ;  ;  ;  ;  ;  

试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需把握的重点论文_魏明,但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