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对急诊注射处方签署达标率的应用论文_陈雪琼,柯敏珊

陈雪琼 柯敏珊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 广东 广州 510289)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急诊注射处方签署达标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组织活动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改进措施并建立规范流程。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急诊注射处方签署达标率,由改善前的87.10%提高至改善后97.77%。结论:通过QCC活动干预,对规范急诊处方正确签署有显著效果,加强了查对制度的落实,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 品管圈;处方签署;达标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243-03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自动自发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而能使每一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1]。我院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遵循PDCA循环过程,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2],从而达到护理工作持续改进的目的。

急诊是一个危、重、急病人较多的科室,一切工作以拯救生命为先,不拘小节的工作节奏,往往令护士们忽略一些工作上的细节,尤其执行医嘱后,在签署注射处方这一关键环节,未能做到十全十美,对患者而言:减少护理人员补签或改签名等造成病人疑惑,担心发生错误等心理负担,改善这一现状能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德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信心;对护理人员而言:减少关键环节出现错误,能够在出现医疗纠纷时保留证据保护医护人员,正确签署处方能追踪护理环节出现的问题,追踪责任者及错误原因分析等;对医院而言:提高护士对输液处方签署的达标率能减少医疗差错出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纠纷,能提高医院品牌效应,因此我科在针对此关键环节开展QCC活动,提高护士对急诊注射处方签署的达标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QCC小组成员分别统计2014年5月12日至6月8日与2014年7月31日至8月28日两个时期急诊注射处方签署达标率和差错的对比。

1.2 方法

1.2.1通过自愿方式成立QCC小组,小组由6名护士组成,平均年龄29岁,其中圈长一名,急诊科护长为辅导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4个主题,并通过进行不同主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等评分,最后得出“提高护士对急诊注射处方签署达标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2名词定义 达标的处方签署在急诊处方上清晰书写执行的时间、执行者姓名。达标率=注射处方签署合格总数÷当天注射处方总数×100%。

1.2.3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 圈员统计每日急诊处方注射项数总数以及对急诊处方签署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共统计2014年5月15日至6月12日共28天急诊注射处方为对照组,得出签署达标率为87.10%,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见图1),根据80/20原则,得出签署急诊注射处方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为“已”字处方、时间没签、名字没签。因为数据显示字迹潦草(13.09%)与名字没签(13.21%)相近,因此也将字迹潦草纳入次要因素。

1.2.4目标设定 按品管圈的公式计算可得出目标值,由柏拉图中可得到改善重点为85.90%,考虑到实际情况与圈能力,确定圈能力为74%,因此次活动为本科的第二圈,主题简单,故确定圈能力为85%。经公式计算: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96.51%,改善幅度为10.8%。预期通过品管圈活动将本科急诊注射处方的达标率由87.10%提高至96.51%,统计时间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共4周。

1.2.5解析 圈员们通过结合目前工作环境及工作情况, 运用头脑风暴法从人物、方法、材料、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何急诊注射处方名字没签和时间没签,制作了特性要因图,即鱼骨图(见下图2、图3),

对其进行要因评分,1~5分,5分为最重要,1分为不重要,经统计得出导致注射处方签署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为已执行处方无补签、执行处方流程不完善、字迹潦草。

1.2.6对策实施与拟定 针对真因验证得出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与讨论,每条要因拟定2~4条对策,根据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进行评分,结合80/20原则,总分为72分以上为对策,因达到72分的对策过多,经圈员协商,82分以上为实施对策,共3条对策。

1.2.6.1执行者取得处方后补回签名,不能以“已”字代替签名

对医生紧急且必须执行的医嘱,抢救时的口头医嘱需用纸记下,执行口头医嘱时,药物、剂量、用法均需与医生重复一次,核对无误才可执行。处理完病人后让医生补回医嘱,并在已执行的医嘱处方上写“已”字,待病人或家属交款取药后,护士获得处方后,核对病历,将已执行的处方药物归位,双人核对并加药,将余下的药物交给抢救房护士。接到处方后,抢救患者的护士应根据已执行的医嘱,核对抢救时记下的口头处方,核对无误后补回签名。针对此流程,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整改,每班下班前检查处方,凡在本班次出现的“已”字处方,均在组员监督下重新规范签名,并加以提醒及整改。

1.2.6.2规范执行医嘱流程,含有肌注及输液的处方,输液前必须确认肌注已执行

急诊人流较多,工作量大,常分类工作,呈流水作业。针对我科工作环境布局,重新订制工作流程。接收处方、药物后,核对护士将皮下、皮内、肌注、穴位注射等注射处方与病历核对无误后将标签贴于注射卡中,在原处方上注射项上标志“转卡”,并分类于肌注室,由肌注室护士核对无误后执行。将输液处方核对无误后交予加药室护士加药,加药前需双人核对,加药完毕则交予输液区护士执行,输液前再次检查处方与输液瓶上标签是否一致,并检查除输液外的注射项目是否已执行,未执行的患者需优先执行皮下、皮内、肌肉或穴位注射。

1.2.6.3规范处方书写习惯,执行后处方上需有完整的执行日期,时间,执行者姓名。

规范书写处方习惯,正确签署处方,包括执行日期、时间、执行者全名,并书写工整,不可以以姓氏或名字缩写或英文缩写代替。名字书写可以采用印章代替,但必须书写时间、日期。

凡字迹看不清楚的处方(包括时间不清晰、名字不清晰)都经由数据统计者检取出来,需各位同事互相认知,找出字迹潦草的同事,加以提醒及改正。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收集了2014年5月12日至6月8日达标处方,达标率为87.10%;活动后收集2014年7月31日至8月28日达标处方,达标率为97.77%,比活动前提升了10.67%,目标达标率为113.39%,达到预期的目标。改善后柏拉图见图4。活动后又继续跟踪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的效果维持情况,收集了9月9日至9月16日,达标率为99.45%,效果显著且维持情况良好。

2.2 无形成果

在实施品管圈前后,对圈员进行了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合作、品管手法、积极性、个人素质修养8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打分。发现除积极性稍有下降外,其余项目均正向增长,尤其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见表5,并制作雷达图,无形成果雷达图见图6。

2.3 标准化

本期活动也制定了两个改善流程的标准书,分别为制定“已”字处方的流程、制定执行门、急诊处方标准操作流程,并将此两项标准流程纳入我科日常工作中。

2.4 检讨与改进

本期活动结束后,检讨了本次活动的不足。在现状把握阶段中,查检表的设置在整个圈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一子错,满盘皆输,查检表的错误导致整个活动延缓,修正多次才可进行下去。因此开展QCC活动,需要对各种QC手法更加熟练才可做出更好的品管质量。

2.5 讨论

经过品管圈的活动,让我们团队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能让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合理化。品管圈是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一种工作模式、它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加理人员的职业满足感及成就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合理使用,促进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了护理人员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密切了医护关系,提高了医护合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林瑞荣.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46.

[2]朱刚,梁婉萍,罗玉英,等.应用QC小组活动缩短全静脉营养混合液的配制时间[J].护理学杂志,2005,20(6):51-52.

论文作者:陈雪琼,柯敏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对急诊注射处方签署达标率的应用论文_陈雪琼,柯敏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