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构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构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董晓丽 建平县县乡财源建设办公室

摘要: 面对社会经济整体化、分工专业化的趋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成为关注焦点,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与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要求不相契合,必须全面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举措,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和预算资金效益。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要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分析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预算编制欠缺科学规范性、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约束、预算监督力度不足等,深入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和创新举措,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中的问题剖析

1.预算编制欠缺科学规范性 。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习惯于采用既有的经验和推测模式进行预算编制,而缺乏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规划的有机链接,使之缺少精准的计划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实际支出差异过大的现象。同时,预算编制定员定额制度也存在缺失,定员定额标准缺乏公开透明度,在预算编制周期设定方面也缺乏科学合理性,没有合理的预算周期,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

2.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缺失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方式,部分人员的预算意识较为薄弱,存在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现象,导致出现无预算执行或超预算执行的问题,无法突显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控制性功能。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方面存在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界限相对模糊的状态,并且预算调整相对频繁,存在频繁追加预算、经费混用的现象,导致部门预算与决算存在较大的差异。

3.游览目的以陪伴小朋友及家人、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和增长知识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动物园核心吸引力并没有被削弱。但动物园的娱乐项目的满意度却得到最高的评价,说明动物园在创新发展与转型过程中,核心吸引物有被削弱的趋势。

3.预算监督的力度不足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方面执行力度不足,缺乏充分的预算公开和透明度,在预算编制讨论、民意调查等方面的通道存在缺位现象,无法实现民众对预算管理的参与和监督权。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在预算监督力度方面明显不足,审计和内部控制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无法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制约和控制。

(1)统一领导,明确职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必须在统一的领导之下,明晰各部门的权责,避免工作中的扯皮、推诿等问题,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规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要设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前提下,形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初稿,使之与单位长远规划和工作要求相一致。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提升举措分析

(2)注重各部门间的权利制衡和监督。要建立并完善单位预算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合理分配预算管理权限,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达到相互制衡的监督效果。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要依循“职责与经费相匹配”的原则,各部门要承担各自的预算管理职责,不得以委托形式转嫁给其他部门,并严禁向所属单位违法违规转移资金。

1.构建功能完整、职责明晰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

试验设计采用氮、磷、钾肥总量控制设计,将氮、磷、钾肥总量控制试验整合为一个试验,施肥量及施肥方法见表2,动态优化施肥试根据要求,重点做好氮、磷、钾肥总量控制试验[16-20]。

为了突显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公平性、有效性,要优化资源,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2.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

邓小平为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巨大努力。这是成功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3)加强中远期规划及项目库管理。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中远期规划,形成单位预算中期管理框架,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三年内的滚动规划,统筹安排和综合考虑三年收支规划,实现跨年度预算收支平衡。同时,要充分重视项目库的基础性功能,构建并完善项目库准入机制,进行入库项目的规划和论证,吸取专家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项目库储备项目的严格评审,确保项目库储备项目的质量。

(1)建立健全预算标准体系。要转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随意性、无序性状态,建立并完善预算标准体系,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人员定额标准的统筹考虑和平衡,使之与实际水平保持一致性,杜绝预算编制中的暗箱操作现象。还要依循“动态管理”的理念,实现对定员定额标准的动态化管理,结合各地的经济发展、物价指数、消费指数,进行及时反馈、核查和动态调整。另外,还要规范开支范围和标准,真实反映人员编制及实有人数,避免“吃空头”的多报、虚报现象。并要细化编制项目内容、具体活动、支出需求,实现项目的标准化、细化管理。

(2)规范预算编制程序。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基础数据的采集、调研工作,使之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相一致,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效率。还要不断完善项目支出专家论证制度,进行项目论证和排序,强化预算评审,使之更加精细和标准化。同时,要采用全口径综合预算管理,将所有的收支活动纳入到预算编制之中,进行预算开支的合理预测,加强预算的监督和审查。另外,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和资产配置预算管理,控制没有采购预算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并要注重预算管理与资产配置的有序衔接,使之与行政事业单位既有的资产现状和规模相一致,避免新增资产数量和经费的超标。

要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入手,力求预算管理的科学规范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约束和执行

控制系统参数整定后为: 主控制器参数ρ=0.8,λ=0.3,副控制器参数为KP=3,前馈增益为2.65,运行系统,并测试设定值阶跃、蒸汽扰动和给水扰动下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如图6~图8所示。

(1)严格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约束意识。严格依循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项目支出,避免无预算、超预算的项目支出现象,并要避免项目之间支出经费随意调整和相互挤占的现象。同时,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调整工作,要尽量减少预算调整,可以采用机动经费或调整部门预算支出结构的方式,进行预算调整和执行。而对于特殊情形需要调整预算的,必须经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2)优化支出结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要着眼于重点、难点工作,如:国家经济发展方向项目;民生改善短板项目等,并加快消化存量资金,全面把握单位存量资金的实际状态,考虑结转结余的情况,激活单位存量资金,如: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周转金、专项基金等,使之成为行政事业单位重点工作、民生改善工程的资金支撑。为了更好地提升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要面向所有申请财政资金项目设置绩效目标,使之与预算资金相匹配,进行绩效执行监控。同时,要切实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表表相符。

4.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必须要提高监督和控制的力度,并且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工作要保持一致的进行,从而确保工作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又能够相互依赖。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监督的时候,应该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高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进而确保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这样才能让监督的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的解决,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的效果。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完善外部的监督机制,可以通过积极引入外部的审计人员,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外部审计不仅可以补充内部审计的漏洞,还可以为单位在会计业务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合理的建议。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从而能够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亟待改革,要依循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要求,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审批、执行、控制、监督、评审和监督,构建现代预算管理框架,使之更加科学化、流程化和规范化,较好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成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支撑,改善行政带来单位的有序运作。

23年前的天津世乒赛是很多人共同的记忆,男团决赛中国3∶2力克瑞典,蔡振华是运动员背后的“关键人”。一年后,中国乒乓球队出征亚特兰大奥运会,将四枚金牌全部收入囊中,球迷从此记住了孔令辉、刘国梁。

参考文献:

[1]孙佳.中央垂直管理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8.

[2]葛干.燕山地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6.

[3]朱晓茹.XXX 财政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4]周峰.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5]郭梦媛.行政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1-0214-02

标签:;  ;  ;  ;  

构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