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_体育用品论文

加入WTO后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_体育用品论文

加入WTO后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遇论文,体育产业论文,我国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01)05-0042-03

WTO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它是全球唯一的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负责处理国家之间的往来和协定。目前,世界上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该组织,我国尚不是成员国。中国加入此组织,无论对世界经济,还是对本国经济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体育产业是我国刚刚起步的一个朝阳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和国内经济环境。因此,加入WTO也必然会对我国体育产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些影响和要求,认真地分析并弄清自己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不失时机地高效地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

1 加入WTO后我国的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

加入WTO为中国的体育产业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1 促进中国体育市场与国际体育市场接轨

加入WTO,降低贸易壁垒、减少对外资准入的限制,将进一步沟通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将加速我国体育产业的开放,使体育产业在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运作方式等方面带来很多便利,大大提高体育产业的科技集成度,并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体育产业领域而加速体育用品业的技术进步,可以在有效降低和控制体育产品开发成本的条件下,提高产品品质,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2 我国体育市场将在竞争中日趋活跃

入贸后,会给我国体育市场带来一个稳定的贸易环境,特别是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帽,扩大了发展空间,将加速这些企业的发展。体育产品的主要市场是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运动产品不再受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分配额的影响,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提供的机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我国的体育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993年第1届体育用品博览会,参展体育用品厂家不到100个,展位120个,定货额不到1亿;到1997年体育用品博览会,近600个厂家,设展位1400多个,定货额达60亿元人民币。1992年,体育用品出口额为13.7亿美元;1997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达到38.6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16%。1998年,全世界的运动产品市场估计有980亿美元,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20%,超过台湾,跃居世界第一。据美国SGMA报告,中国在美国的体育运动产品的销售占总额的37%,主要的运动产品,运动鞋类已占其鞋类销售额的61%。

1.3 有利于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市场体制的步伐

WTO制定的各类规则,已经并将对国际经贸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带来体制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借鉴国际组织和别国如何规范市场体系的经验,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体育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扩大体育消费市场

入贸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会引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选择行为的较大变化,以至消费者的偏好发生根本性变化,进而促使体育市场需求的扩大。从整体上看,我国加入WTO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都产生积极影响,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导致国民的名义收入水平提高;关税的大幅下调,使国民的消费价格数保持平稳或下降,引起实际工资增加。这种宏观经济效应,在微观上将改变国民的消费选择。随着“花钱买健康”,“休闲找体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沿海城市中,群众消费的热点是休闲健身,围绕着群众消费的热点,健身房、武术馆、滑雪场、水上乐园等各种健身娱乐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据最近国内二百个各级体委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体育健身业占整个体育产业的76.3%,居世界首位。这表明我国的健身娱乐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998年,我国的体育消费达到1400亿元。此数据表明我国的体育消费市场的扩大指日可待。

2 加入WTO后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2.1 观念、体制上的差异给国内体育产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由于我国在观念和体制上都存在许多与WTO规则不相适应之处,特别是体育产业现行的有关法规政策以及制度标准,不符合国际惯例,由于体育产业起步较晚,所以在短期内很难完善;另外,对规则的了解不够和缺乏经验,加入WTO以后可能会有一段时期发生冲突,不利于体育产业在国际环境下的发展。

2.2 外商服务的引入将给国内健身娱乐市场带来新的挑战

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必然对健身娱乐业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而在WTO的框架下,服务贸易没有保障措施,一旦危及关系全局的领域,难以事后补救,而我国的健身娱乐市场尚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法规,且缺少中介公司,服务网点的设置和布局存在地区性差异和市场不均衡现象,健身项目及器材不充足,缺乏健身咨询及指导服务,健身娱乐消费定价太高,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我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达0.8m[2],而美国的人均体育场地大约16m[2],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1996年,美国的健身娱乐业——健身、健美、狩猎、钓鱼等活动的产值近230亿美元,在美国产业中居首位。80年代以来,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及北欧国家的有偿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入关后国外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规范的市场运作将涌入中国,带来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2.3 进一步开放市场会使国内的体育产品和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考验

入贸后,国外的商品以相对低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将带动同类产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形成多家竞争的局面。加入WTO后,我国必须遵守WTO关于市场开放的规定,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国外的体育产品将更加蜂拥而至,而我国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处于粗放型的增长阶段,产品多而分散,重复生产严重,经济效益差,竞争类产品与健身娱乐类产品的研发比例失调,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科技含量不高,国内体育企业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雪上加霜。1990年,美国体育用品销售额占世界总销售额的30%。1996年法国体育用品市场的营业额达到425亿法郎。而我国的体育用品业起步较晚,销售网络尚不完善。

2.4 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市场状况也不乐观,中高档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国产品牌,尚难打入国际市场,缺少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抗衡的知名品牌,没有形成完备的营销网络。1996年,发达国家人均年体育用品消费分别为日本888美元,德国790美元,美国695美元,英国443美元。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60%的体育用品是在中国制造,1999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为53.99亿美元,这些出口产品多为来料加工型的产品,厂家大多为合资、独资企业,我们缺少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畅销世界的“身份证”——世界驰名商标,国外的品牌抢占了中国体育市场的半壁江山,著名的耐克公司并不产鞋而是在各地寻求优秀的生产商,耐克只是负责包销一定数量,甚至全部的产品。

3 加入WTO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中国体育产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迎接入关挑战。

3.1 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的组织机构,宣传和学习WTO的有关规则

在遵守WTO原则的基础上,从改革经济体制入手,调整不适应WTO的体制、政策,减少体育产业“入关”的冲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组织机构,综合各部门的体育产业管理职能,全面组织和引导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且在体育产业内大力宣传WTO的有关规则,加深对WTO的了解和认识。

3.2 开发健身娱乐业应多样化、层次化

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的大趋势下,健身娱乐业的经营单位,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体育消费者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出不同层次的娱乐健身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开发传统健身项目,如球类活动及健身咨询、辅导等,在一些公园,可设置一些体育器械,使公园体育化;在南方利用暑期长的特点,开发水上乐园等;在北方利用寒冷期长的特点,开辟冬季滑冰(雪)旅游业。要借鉴国外经验进行优质服务,使服务质量多层次,服务价格多档次,服务网点网络化。同时,注意体育场馆和运动场所的合理布局,缩小地区性差别。

3.3 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实施名牌战略

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外的产品将大举进入国内市场,面对这种压力,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品牌经营的优势在于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地拓展生存空间,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经营风险,创建品牌,质量是关键。创品牌远远不是仅仅有质量,就一蹴而就的,它是产品质量、企业文化、社会效益和对经济发展贡献的综合体。企业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服务质量,通过兼并租赁和品牌输出、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等手段发展壮大。

另外,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在西欧的公众中有一种逐渐增强的意识,这种意识是关于户外活动及休闲设备、活动的环境和生态影响,这些对环境的关注,提醒我国的体育产品企业,应在生产过程中更多地运用再循环和可再循环的原料,减少体育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更多的重点应放在对环境有益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上。

标签:;  ;  

加入WTO后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_体育用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