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大教学工作的主体及相关问题_电大论文

论电大教学工作的主体及相关问题_电大论文

电大教学工作主体及其相关问题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电大论文,教学工作论文,及其相关论文,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教委有关领导曾明确指出:“‘三电’进入大楼后,要以教学为中心,要站得高一些规划未来。”中央电大副校长宋成栋说:“广播电视大学以教学为中心,教材建设为重点是正确的,今后仍应继续坚持这个中心和重点。”这就很明确地指出了电大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要使这一中心工作在全国各级电大真正开展起来,明确电大教学工作的主体和电大工作的重点,明确电大教务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笔者不揣冒昧,就此谈一些想法。

一、教师是电大教学工作的主体

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诉诸教学对象——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是教学工作的主体。电大也不例外。电大的教师队伍还具有双重构造的特点:一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二是专职教师队伍由中央电大的主持教师、省级电大及地、市级电大分校的辅导教师构成,因此形成了威武而庞大、幅射全国的电大教学系统和网络。电大教师队伍是电大系统教学、网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在这个基本问题上,目前一些电大还存在以下两种错误认识:

一种是认为电大教学的主体是由汇集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最优秀的教师和专家而组成的“国家队”,电大的课程、教材是由他们讲授,由电大的电教人员具体制做而成的,因此,电大完全可以不要或少要自己的教师队伍。如果需要若干教师,那也只是为起到一个能有效地同其他高校的专家教授们沟通的作用,即多说几句内行话的作用。另一种是认为电大教学指导和各种媒体的教材及其他教学服务都应由中央电大来统一提供,以规范各级电大的系统教学,因此,省、地、市级电大只是一些教学管理机构,而不是教学实体,自然也就不要求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而只要求有一些一般化的辅导教师即可。

电大是一教学实体,这个实体要想真有实力,真正能立身于全国高校之林,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出电大自己的、既精通专业又是远距离教育专家的教授学者。到目前为止,电大教师已经过如下几个发展阶段:给外院校专家学者作学生、助教的阶段;在外院校专家教授指导下站稳了课堂教学阵地的阶段;能够单独制作某些文字、录像教学节目的阶段;目前正向单独编制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阶段挺进;但离最终的目标——能单独编制高水平的各类教材,集精通本专业学科教学研究和多媒体远距离教学实施与研究为一身的理想境界——尚有很大距离。认为电大教学主体只是“主讲教师”,电大辅导教师只是“摆设”,是对电大教学工作主体认识不足的表现,只能极大地削弱全体电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电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直接影响到电大的地位与发展。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中央电大主讲教师袁行霈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电大专任教师承担很多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自己搞学科研究的时间相对比较少。现在学科研究进展很快,青年教师一般说来三四十岁,这个年龄段是至关重要的,上去就上去了,这时上不去再过几年就很难了。我希望电大的领导重视这个问题,为青年教师在学科上的进步创造条件,要有长期的规划和具体的措施,形成比较浓厚的科研气氛,这样才有可能在电大专任教师中出现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国外的开放大学自己拥有的师资,据我所知学术水平是相当高的。电大专任教师中间应当能成长起一批既熟悉远距离教学,在学科领域又是数得上的有影响的学者,这样和电大现在的地位才相称。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电大也很难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从事这项很有意义的事业。”应从关系电大今后发展的高度正确认识电大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主体问题,从观念上改变那种电大教师队伍可有可无的看法,注重电大自身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否则,电大永远改变不了教学中永唱配角戏的被动局面,电大也就永远不会在高校中享有较高的威望,甚至只能永远居于末流学校的位置。

二、系统建设电大教师队伍

目前电大的专任教师已达2.09万人。中央电大的教师只是电大系统教师队伍中的一部分,永远不可能代替各省、地、市级电大的教师队伍。面对这个事实,任何有远见的决策者都不会只抓紧对中央电大这一小部分教师队伍的建设,而放弃或轻视对各省、地、市级电大这绝大部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这个问题上,放弃对各省、地、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全盘考虑、全力指导,就等于放弃了电大系统教学、网络施教的优势,就会输掉在全国电大这个大系统中充分利用三级教师队伍(即中央电大;省、区、直辖市电大;各地、市电大的教师队伍)搞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这盘竞争性日趋激烈的棋局,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前中央电大的教师队伍,其教学研究实力从整体上说要超过一般省、地、市电大,这是事实;但并不是在所有学科和专业上都超过了其他各级电大教师的教研水平,这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比如,在公共关系学科上,深圳电大、上海电大都有一些全国知名的公关学者和专家;就连中等发展水平的山西电大和太原电大,在公共关系学科的教学和管理方面也富于许多办学经验。他们已先后培养了5届公关学生, 有关教师都早已进行过有关教材的建设和教材的选择工作。上述电大的教师中,应当能产生出本学科的带头人。换言之,电大学科建设的重点不应当全都设在中央电大,而应当发挥系统办学优势,在“全国电大是一家”这个大棋盘上,分设一些学科给确有实力的省市电大强化建设,以便于节省投资和师资,减少浪费和重复建设。即必须强化在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上的系统意识、网络意识。

随着电大教学近二十年经验的积累,各级电大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从现在状况来看,电大教师队伍的系统建设还非常不理想。原因在于不能有效地联网教学,一再延误重点学科的系统化建设。此种不良倾向必须尽快纠正,以期抓住机遇,搞好学科建设,强化专业竞争力。在这方面,山东电大的经验值得借鉴。山东省级电大与各地、市电大在教学上建立并坚持了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协作关系,规划并选择了各级电大、各个电大的优势学科,使各地、市电大都明确了自己的拳头专业和重点的学科建设。而这些拳头专业和重点学科又都统一联合在省电大的教学网络中,同时作为省电大的拳头专业、重点学科发挥着各自的优势。这样一来,省级电大的教师队伍建设上就真正打破了传统学院式的围墙,真正做到了开放式办学科,从而使全省电大教师队伍的实力大大加强,走出了一条电大教师统一培养和使用的有电大系统特色的新路。

有鉴于此,中央电大应该在系统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发挥系统办学中的龙头作用,采取积极措施,认真研究、评估一下各省级电大现有的或应当具备的重点学科、拳头专业和学科带头人,使其并入自己的教师和教学网络中;尽可能下放一部分或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科、专业、课程及教材,给确有能力的省级电大去发挥优势,走出一条有时代感的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及课程建设的新路。

联网教学、通力合作、划分学科、系统培养、抓好重点学科和课程建设,这是电大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科学之路,同时也是对各级电大教师有效培养和合理使用的科学之路。在这一问题上应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优势互补,增强民主意识,减少相互隔膜和单独作战。即:在学科建设上、教材建设上,居于龙头位置的中央电大应和各地方电大保持亲密的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共建关系。谁在一定学科上力量强,其建设中心就应当归属于谁,而不要用所谓“绝对权威”的传统观念来制约电大系统办学的优势。应该意识到目前任何一级电大、一所电大的教学科研能力都无法与国内任何一所名牌大学相比,但是如果实施全国各级电大联网教学,学科优势互补,在全国各级电大系统中搞好学科的分工建设,使各级电大都有着自己的拳头专业、特色学科,自觉服从电大教师队伍重点建设、合理分布的大局,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全国电大这所系统高校就一定会赶上并超过一些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从而彻底改变目前中央电大无法与其他重点大学比,省级电大无法与其他地方高校比的落后状况。

在此应强调的是,现代教学思想是全方位、多系统、无定式的充满辩证法的大学科思想。只有坚持辩证法,抛弃机械论,教学主体的建设才有大的希望,才可能提高效益,早出成果,教学主体建设好了,全国电大的学科设计科学化了,联网教学实体健全了,占居龙头位置的中央电大功莫大焉!在学科建设上,所谓龙头作用是相对的,龙头作用可以通过集众电大所长来联网合力发挥。宋成栋同志概括得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大是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有机整体,这是有道理的,是经验的总结。脱离开系统建设,发挥效益是一句空话,质量监控也难以实现。”这也正如张庆同志所说:“电大系统办学网络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得天独厚的,利用它,可以为中国教育总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失去它也就失去了广播电视大学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学和教师以及学科建设方面尤应坚持。换句话说,不加强全国各级电大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就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广播电视教育这条腿就支撑不起来。目前电大专职教师总数是2.09万,这绝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数量,更应当具备质的内涵。当其中的学科带头人得以确定并发挥其积极的示范指导作用时,2.09万教师该是一个多么惊人而蕴含深宏的教学大军和智力集团呢?!必须抓住这支已趋成熟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利时机,管好用好这支特别能战斗的电大教师队伍,以不负电大教学驱者们的厚望,以不愧对电大教学后继者们的长期企盼。

三、电大工作重心的误区

既然各级电大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实施教学的主体是教师,那么,电大工作的重心就应定位于教师,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等)和教师的管理(学科建设、教师的使用等)。

高等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历来以教学和科研的实力取胜,以自己的重点学科建设和多出专家教授来赢得社会声誉。若以行政管理取胜,以行政管理机构的庞大和管理人员的优质为主体来宣传自己,那就会完全丧失掉高校的基本特点。然而,不幸的是以行政管理代替教学管理,以教学管理代替教学和科研本体,以管理人员代替教师的现象在电大大量存在。一些电大没有主体意识、支柱意识,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长期不补充,教学人员锐减。在这些电大中,往往更多程度上照顾的是行政处室、管理处室人员的利益,更多地倾听行政部门人员的反映,更注重调动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不去认真倾听广大教师的呼声,不去认真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不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在政策上向一线教师们倾斜,忽视教师们的反映和提议,认为教师的培养、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花钱太多,是做赔本买卖。甚至在一些电大分校中出现了撤掉教研室,以管理代替教学研究的怪现象。比如:许多省、地、市电大的教师人数仅占学校教职工总人数的1/3或1/4甚至更少;一些地、市级电大的教研室、教研部隶属于教务处来管理,甚至名存实亡。一句话,没有确立电大以教学为中心的现代意识,没有确立电大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失去了长远的办学眼光,没有树立长期办大教学的观念,总是在可悲的现状中求伸缩进退。

可以说,不重视教师队伍这是当前制约电大教学工作开展的最大障碍,必须迅速加以纠正和调整。因为“广播电视大学队伍建设应包括教师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三支队伍’建设中,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办不好广播电视大学的”。

四、电大教务管理与教师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关系

现代管理的本质是服务。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管理工作都是为本组织的主体更好地服务而存在的。如果管理不为主体服务,而是制约主体的发展和健全,或者是代替主体工作,那么,这个组织就不能称其为现代组织和成熟的社会组织,其管理观念必定是陈旧而保守的,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非常明显,电大的教务管理及其它一切管理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而就电大校本部而言,就电大教职工内部而言,一切管理都是为教学服务的,都要落实到便于教学和科研上。一句话,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服务。沈阳电大党委书记罗超说过:“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科研上不去,教学质量不会高。”而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是教师,对教师的各项工作重视不够,教学质量又怎能上得去!正因如此,沈阳电大的决策者们把学校的工作重心从向管理要质量,转到向教学要质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改变了电大早期发展中过于看重教务管理的倾向,而相应地在工资、住房、职称等方面采取向第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教师工资高于同级行政干部的一系列软管理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的。也正因如此,湛江电大的领导才坚决地遵循一条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则:“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只有确实建设起一支由电大自己的知名教授、专家组织而成的教师队伍,电大教学质量才可能真正提高,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高品位,确实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电大学生。轻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培养、提高和合理使用,就是轻视教学、脱离教学本体。在这种情况下片面地强调所谓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等同于教务环节管理),搞什么严格考试、严格教务管理,就等于以教务管理代替教师教学,就等于放弃教学的具体环节,舍本逐末,电大教学质量将永远无法真正提高。同理,电大培养出的学生也就永远无法具有与同级普通高校培养出的学生的整体可比性,只有特殊个体的可比性,而特殊个体的可比性永远不会有普遍的说明力!

综上所述,电大的根本是教学研究,教学的根本是保证教学质量,而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保证都离不开教学工作主体——教师,及其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和教学环境、条件的不断优化改善。因此,明确电大教学工作主体,加强电大教师队伍的系统建设,正确处理好电大教务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关系等问题,各级电大应予高度重视。学校的一切管理都必然要为教学主体服务,不仅教务管理如此,教学管理同样如此。

标签:;  ;  ;  ;  ;  

论电大教学工作的主体及相关问题_电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