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论文_范畅

关于加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论文_范畅

范畅 辽宁省实验学校鲅鱼圈合作校 辽宁 营口 115007

摘 要: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班级管理中要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凭着优秀班主任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恰到好处的工作方法,就能把一个班级创建成优秀班集体。

关键词:班主任 管理工作 工作质量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级事务既千头万绪,又千差万别,班主任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管理,想法设法让班级更有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这样才能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才能管理好一个班级集体。

一、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1.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一般来说班主任首先要做到。如班主任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有事请假,那么班主任首先要做到按时到校,有事向学生请假。

2.班主任的师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大事上,也体现在小事上。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的身教比言教更重要,班主任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学生总会照样学样。因此,班主任更要注意自己在教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3.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应该是永恒的,真实的。班主任“言必信,行必果”,学生就会从中晓得怎样做人。在教育中,任何方法上的不当,都没有比教师自身言行不一更糟糕的了。教师育人,要求教师也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格影响学生,学生诚实的品格需要教师言行上的真实来熏陶。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为人师表的教师也不可能脱俗,也会犯错。当班主任言行上的任何疏忽与失误一经发现后就要在学生中进行诚恳的反省与说明,以避免给学生留下任何消极的影响。于永正曾说过:“如果犯了错误,要敢于在全班学生面前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二、管理学生要掌握灵活性原则

1.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由于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经历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要从严要求;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对于后进生进行信心教育,寻找闪光点;对于处于社会化时期的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使其正确地看待身边人和身边事,以一颗平常人的心看待平凡的事;对于自私的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对于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进行交往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批评学生要有分寸。批评学生的语言要有弹性,既要指出学生的缺点,又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使学生看到希望,不致于被一棍子打死。如果一味地批评学生,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否定自我,达不到教育目的。批评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处理犯错误学生的方法就好比一支还在弯弓上没有射出去的箭,产生一定的威慑力,起提醒、警告的作用。

3.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地处理偶发事件。偶发事件在预料之外,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对策,必须根据事态灵活处理。处理好偶发事件要做到:沉着冷静,不能怒火中烧,失去理智;机智果断地平息事端,使当事人平静下来;公平,民主;注意教育引导。偶发事件处理好,可化干戈为玉帛,变坏事为好事,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威信。否则,易伤害学生身心,损害教师形象。

三、班会的形式应该多元化

班会的形式应该是由主题来决定的,采用何种形式的班会要以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来决定。班会不应该总是采取包办到底、满堂灌的形式,更不能放任自由、听之任之。班会过程若全由班主任一人包办,设计教案、安排学生发言的话,就会完全像一台机器在“运转”。这种缺乏正面引导的班会形式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班会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发挥其最大功效就要在形式上下功夫。成功的主题班会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为主题服务, 形式新颖, 注重实效。偏离主题和内容的形式只会冲淡主题, 降低教育的实效性, 是不可用的。班会要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最大热情参与到其中来,以此为契机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元素,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动机,最终通过道德情感的感染力功能形成一种强大的班级凝聚力。班会既可以采取体验式,还可以采取诸如讨论式、表演式、叙事式、综合式等多种形式的手段来服务于主题,深化并升华主题。班会的形式直接关系到班会活动的成败,关系到班会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要在班会形式上多思考,注意形式的多元化。

四、班主任要学会真心地关爱学生

班主任爱护班级、关心学生不应只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关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艺术。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这些学生恰恰是最需要关爱的;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问题学生”只有用诚挚的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论文作者:范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关于加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论文_范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