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类型学校初中教育质量与优势的比较分析_九年一贯制论文

四种类型学校中初中教育质量和优势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四种论文,教育质量论文,初中论文,优势论文,类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4)09-0032-05

       初中阶段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初中教育实施的现状是与小学或高中一体或独立存在,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独立初中(7~9年级)、完全中学(7~12年级,初高中一体)、九年一贯制学校(1~9年级,小学初中一体)、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12年级,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北京市目前就是四种类型学校并存,但是不同类型学校数量差距较大,调查数据①显示,独立初中占总数的48.52%,完全中学占36.88%,九年一贯制学校占8.68%,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占5.92%。一贯制学校所占比例还比较小。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这种学校类型的差异对初中教育的质量和优势显现出了某些影响。本文依托“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评价与数据库建设项目”所获取的北京市初中学校发展现状的调研数据,对不同类型学校中初中教育情况予以呈现和比较,以便发现影响初中教育发展的一些因素或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并为教育督导和评估提供参考。

       一、比较的内容与方法

       (一)比较内容

       选取2010~2013学年度北京市初中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现状调查数据②,对四种类型学校的干部队伍工作、教师队伍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心理健康工作、体育卫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协作、教育资源管理、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等十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二)比较方法

       样本分布:独立初中246所,完全中学18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0所。

       数据获取方式:通过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不同主体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价。

       问卷信度:干部、教师、学生、家长问卷的十个方面信度系数(α系数)均在0.70~0.95之间,问卷的信度比较好。

       数据的分析方法:采用SPSS17.0社会科学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对四种类型学校的比较进行

检验。

       二、结果呈现

       通过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初中教育在四种类型学校中的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发现,在十个方面中,干部队伍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家校协作、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教师队伍工作、心理健康工作、校园文化、教育资源管理四方面差异不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各项工作表现优于其他三类学校

       从综合评价的统计结果看,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各项工作发展呈现出差异(见图1)。

      

       图1 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各项工作综合评价的统计结果

       图1数据显示③,四类学校十个方面工作的排序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独立初中、完全中学。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各项工作评价得分均高于其他三类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十项工作的总平均分④高于完全中学2.46分,高于独立初中1.93分,高于九年一贯制学校1.38分;完全中学得分相对偏低。在干部队伍工作、教师队伍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校园文化、家校协作、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等八个方面,完全中学得分均低于其他三类学校,但在心理健康工作方面高于独立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为进一步探讨四种类型学校中初中综合评价的差异程度,对数据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1)。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四种类型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38。进一步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独立初中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9149,P=0.031)、完全中学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2.4534,P=0.0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独立初中与完全中学(

=0.5385,P=0.225)、独立初中与九年一贯制学校(

=-0.5496,P=0.463)、完全中学与九年一贯制学校(

=-1.0881,P=0.156)、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3653,P=0.208)均差异不显著。

       从平均分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看,各主体对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评价要好于其他三种类型学校,而完全中学的初中评价结果低于其他三类学校。其中原因,有待下文分析。

       (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干部队伍工作的优势明显

       干部队伍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学校规划、工作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民主管理等方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干部队伍工作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34。多重比较的结果也表明:独立初中与完全中学(

=0.6675,P=0.172)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0.1446,P=0.861)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2.1811,P=0.02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全中学与九年一贯制学校(

=-0.8122,P=0.336)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2.8487,P=0.00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2.0365,P=0.088)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从平均分来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平均分高于其他三类学校,其中,高于完全中学2.84分,高于独立初中2.18分,高于九年一贯制学校2.03分。彼此之间分差不大,但前后一贯性开始表现出来。

       (三)四类学校中的初中教学工作差异显著

       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研制度、教学秩序、课业负担、学业评价方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教学工作方面,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00。进一步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独立初中与完全中学(

=1.8131,P=0.00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九年一贯制学校(

=-0.9155,P=0.290)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7610,P=0.085)没有显著性差异;完全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2.7286,P=0.002)、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3.5741,P=0.00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0.8455,P=0.499)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从平均分来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高于其他三类学校,高于完全中学3.57分,高于独立初中1.76分。在平均分上,一贯制学校居高的一贯性特征依然保持。

       (四)完全中学与独立初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差异显著

       体育卫生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育卫生教学及活动情况、体质监测与健康教育情况、体育卫生工作效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卫生工作方面,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18。多重比较的结果又表明:独立初中与完全中学(

=0.09306,P=0.01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独立初中与九年一贯制学校(

=-0.2481,P=0.692)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0.8276,P=0.263)没有显著差异;完全中学与九年一贯制学校(

=-1.1787,P=0.066)没有显著差异,完全中学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7583,P=0.02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0.5795,P=0.522)没有显著差异(见表4)。

      

       从平均分来看,一贯制学校略高于独立初中和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高于完全中学1.76分。

       (五)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与独立初中、完全中学的家校协作差异显著

       家校协作包括协作方式、协作过程和协作效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家校协作方面,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20。多重比较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独立初中与完全中学(

=0.85255,P=0.086)以及九年一贯制学校(

=-0.0079,P=0.999)没有显著差异,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2.17610,P=0.028)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全中学与九年一贯制学校(

=-0.85334,P=0.320)没有显著差异,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3.02856,P=0.00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2.17530,P=0.073)没有显著差异(见表5)。

      

       从平均分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分数最高,高于完全中学3.03分,高于独立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2.18分。

       (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与独立初中、完全中学初中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水平、文化科学素质发展水平、身体健康素质发展水平、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水平、审美意识发展水平、劳动技能发展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学生素质发展水平方面,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18。多重比较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独立初中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2.1984,P=0.03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2.9418,P=0.00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独立初中和完全中学(

=0.7434,P=0.153)、独立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0.9908,P=0.258)、完全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1.7342,P=0.054)、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2076,P=0.341)均是差异不显著(见表6)。

      

       从平均分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高于完全中学2.95分,高于独立初中2.20分,高于九年一贯制学校1.21分,完全中学和独立初中平均分相对较低。

       三、统计结果的简要总结及形成差异的可能优势

       (一)简要总结

       1.从总体平均分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处于上风,而完全中学处于下风。

       2.从干部队伍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家校协作、学生素质发展水平五个方面的数据看,就平均分的位列,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一直处于首位;就方差而言,情况较为复杂,但优势也很明显。也就是说,初中教育的质量和优势在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中,呈现出明显特征。

       3.从教学工作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在平均分上仍然处于首位,但与独立初中分差不大,而方差显示独立初中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此方面独立初中并不逊色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二)不同类型学校初中教育呈现差异的可能优势

       1.跨学段、一体化管理优势。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都是跨学段的管理,通常实行一体化管理,把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及科技、文体活动等统筹规划,系统地制定九年或十二年的整体培养目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分步实施,分段落实。这样就打破了学段的限制,便于形成纵向的德、智、体、美培养体系,有利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个优势,可能是一贯制学校初中教育质量和优势提升的原因,但这个优势还是理论上的,而不是实际上的,因为它不能在完全中学身上体现出来。这个同一理论上的优势,却出现不同的差异结果,需要深入研究。

       2.教师发展的空间优势。一贯制学校能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师拥有循环、流动、全程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教师,提高教师全程教育和跨年段教育的能力;实行教师的大循环或小循环,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整体理解,彼此借鉴教学方法的机会更多;一贯制学校还便于灵活应对生源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教师空缺与饱和的状态,实现学校内部的合理调配。

       教师素质或能力的提高,会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但能否解释本文中的差异现象,似乎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完全中学同样拥有这个空间优势,但却处于统计数据的下风,而独立初中不拥有这个空间优势,却在教学工作方面并不输于一贯制学校。可见,这个教师发展的空间优势,基本上也是理论上的优势,还不足以解释四类学校中初中教育的差异问题。

       3.四类学校的自身类型上的优势。四种类型的学校在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主要分布于朝阳、海淀、石景山、东城这几个城区,远郊区县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数量仅占17.86%;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布以远郊区县为主,城区仅占24.44%;完全中学主要分布在城区,远郊区县仅占29.0%;独立初中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城区学校占34.27%。学校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评价主体对学校的期待和要求会存在差异,但同为地处城区为主,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所获评价最高,而完全中学所获评价却最低;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独立初中均是远郊区县学校比例较高,但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评价结果要高于独立初中。

       以上情况,似乎可以说明不同学校的类型对初中教育质量和优势的提升具有因果性影响,但考虑到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与完全中学的样本相差接近7倍,九年一贯制学校与独立初中的样本数量相差接近6倍,这个背景差,就足以抵消掉可能的优势差异,因为尚不能假设在这个背景差相反的情况下,一贯制学校初中教育的质量和优势是否还依然如此。

       四、分析及结论

       第一,无论从总得分还是单方面得分情况看,统计数据呈现了一定的趋势性或规律性,但由于样本分布数量很不均衡,所以这种趋势性或规律性,很可能来源于基数的数量差,尚不能得出绝对的结论。

       第二,就统计情况而言,尽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总是居首,九年一贯制居前,但很多平均分数差很小,有的差1分或2分,有的只差零点几分。这种优势,如果放到取样基数很不均衡的背景上看,这种平均分分差,又是不足以充分说明前两者的质量和优势的。

       第三,一贯制学校各自的起源背景复杂,完全中学的起源背景也各不同,由于缺乏具体起源信息的参数,对一贯制学校在初中教育中呈现出的质量和优势,还难以进行具体细致的要素分析。

       第四,单项工作的数据采集很多是单年度的,缺乏必要的跨度,所以各个类型学校呈现的质量和优势,还不足以说明大跨度情况。这需要日后的补充采集和调研,才能进一步验证。

       第五,四类学校对初中教育而言,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而且这个生态系统是变动的,这个变动是向更多类型变化,还是向单一类型变化,单凭现有数据及其统计结果尚不足以说明或预测。

       五、结语

       从上文可见,研究的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验证,但一贯制学校尤其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本调研中呈现出的一致性优势这一调研结果,可以对整体初中教育的生态系统起到一定的激荡作用,这一点似乎可以肯定。这个激荡作用的方向可以是发散的,也可以是收敛的,需要相关决策依据长远目标发挥必要的调节作用,使这个生态系统有序而又充满活力。

       注释:

      

      

      

      

      

      

       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项目“北京市基础教育学校评价与数据库建设项目”2012-2013学年度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现状数据。

       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项目“北京市基础教育学校评价与数据库建设项目”2012-2013学年度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现状数据。调查对象:初中学校全体干部、教师,初一、初二、初三每个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和家长。

       ③图1纵坐标“赋值得分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将四类学校的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每一项工作评价的赋值得分加和后求平均值所得的值。具体每项工作赋值的方法为:“正向”题目中的选项“很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分别赋值100、75、50、25(很符合*100+比较符合*75+不太符合*50+不符合*25)/100,将“反向”设问的选项“很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分别赋值25、50、75、100,再将每道题的赋值得分求平均后的计算结果,其最高分数为100分。

       ④总平均分计算方法:每类学校十项工作评价得分加和后求平均所得的值。具体计算结果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91.63分,九年一贯制学校90.25分,完全中学89.17分,独立初中89.70分。

标签:;  ;  ;  

四种类型学校初中教育质量与优势的比较分析_九年一贯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