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CT与超声影像特征分析论文_唐翠1 邱诗雄1 左晓明2

唐翠1 邱诗雄1 左晓明2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1.放射科2.病理科 上海 200090 作者简介:唐翠,放射中级职称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与超声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和超声特征,包括肿瘤的内部结构、形态、边界、钙化、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CT和超声二种检查方法中病灶的边界、钙化检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观察到的病灶边界不清显著高于超声检查;CT检出钙化、粗钙化及环形钙化高于超声,而超声检出的微钙化高于CT.结论 CT在观察病灶的边界时优于超声,有助于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 超声在检出病灶的微钙化方面较CT突出.结合两种检查,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47-01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的最常见病理类型.近年来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甲状腺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超声、CT、MRI及核医学均各自具特点.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与超声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住院手术治疗的8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女性67例,男性18例,年龄26-77岁,中位年龄48岁,男女比例为1:3.72.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病理结果、术前CT 和超声检查资料. 患者均以颈部肿块就诊,部分患者伴有颈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 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意外发现甲状腺结节而就诊.

1.2 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PhilipsBrilliance40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层厚3mm,间隔5mm,扫描参数120KV,100mA.患者取仰卧颈部过伸位,扫描范围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至主动脉弓上缘.增强时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mgl/ml)60-80mL,注射速率3.0mL/s,于注射开始后30s和60s分别行动脉期、实质期双期扫描. 超声检查选用GE公司logic700及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全面扫查甲状腺及颈前区和颈外侧区淋巴结情况.

1.3 图像分析与评价 分别由2名CT室及超声科有经验的诊断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的前提下回顾性分析CT和超声图像,意见不一致时共同讨论确定.(1) 肿瘤密度及回声,以正常甲状腺密度及回声做参考,分为低、等、高密度及回声;(2)肿瘤内部结构,分实性、实性为主、囊性为主和囊性;(3)肿瘤的形态,根据边缘是否规则,分为规则、不规则、分叶状;(4)肿瘤边界是否清晰;(5)肿瘤内有无钙化、环形钙化、粗钙化及微钙化(以2mm 为界);(6)CT检查肿瘤的强化方式:均匀、不均匀强化;(7)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是否侵犯周围器官;(8)周围淋巴结情况:颈部巴结转移与否.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CT图像上淋巴结短径≥8mm,如果淋巴结成环形强化或强化特征类似甲状腺内瘤灶特征,则不论大小, 皆视为转移.超声图像上主要为淋巴结增大、回声不均匀、淋巴结边界不规则、淋巴结内可见微钙化.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甲状腺癌的CT和超声特征.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85例甲状腺癌患者,CT图像均能显示病灶,肿瘤的最大径在0.3—13.2cm 之间,平均为0.74±0.36cm,其中6例在平扫无明显发现,呈等密度,增强后显示为相对低密度.69例CT诊断为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为81.2%,CT增强检查73例(85.9%)呈不均匀强化,12例(14.1%)强化较均匀.超声65例诊断为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为(76.5%),20例无明显恶性征象,其中完全钙化2例,等、低、高回声分别为3例、13例、2例,均表现为回声均匀,边界清晰. 术前CT和超声特点如表1所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表现为内部结构以实性成分为主,伴有少许坏死;边缘多不规则,部分可见分叶状;边界多不清晰; 可见钙化及邻近器官侵犯.比较肿瘤的CT和超声特点,发现二种检查方法中病灶的边界、钙化检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观察到的病灶边界不清病例数显著高于超声检查;CT检出钙化、粗钙化及环形钙化病例数高于超声,而超声检出的微钙化病例数高于CT.CT和超声在肿瘤的内部结构、形态、邻近器官侵犯的检出上无明显差异. 2.2 颈部淋巴结情况 85例患者经病理证实34例(40.0%)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27例(诊断准确率79.4%),见颈动脉鞘周围、气管食管旁单发或多发淋巴结,其中21例淋巴结肿大,短径>8mm,6例淋巴结成环形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晰.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23例(诊断准确率67.6%),见颈部血管周围单个或多个增大低回声结节,表现为边界清楚、融合成团或回声不均匀.

3 讨论

甲状腺CT检查具有视野范围大、图像客观、周围组织结构显示清晰等优点, 且增强检查可观察病变的血供情况[1].超声检查已被普遍用作甲状腺检查的首选方法,甲状腺位置表浅,血管丰富,且超声检查具备无创、无辐射,价格便宜,可反复检查等优势,但受操作者经验的影响较大. 目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关注的CT征象有:肿瘤的形态、边界、瘤体内钙化、强化程度与方式、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2].分析本研究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和超声特征有:(1)肿瘤内部密度或回声不均匀,多以实性成分为主,伴少许囊变坏死,单纯囊性病变较少,CT增强时肿瘤绝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2)肿瘤的形态多不规则,部分病灶可见分叶及“蟹足状”改变,是由于甲状腺癌向各个方向生长速度及其外周遇到的阻力不同所致;(3)肿瘤的边界模糊,癌组织侵犯包膜或穿破包膜向周围甲状腺或邻近组织浸润破坏,无法明确指出肿瘤的边缘.本组患者癌肿边界模糊显示CT优于超声,可能因为CT增强检查时正常甲状腺摄碘量高,癌肿部分的强化较正常甲状腺低,使病灶边界更突出,易于观察;(4)肿瘤的钙化多见,据报道,甲状腺癌总钙化率为37.5%-75.7%,其中微钙化发生率为55%-68%[3].甲状腺癌中心的钙化是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4].有研究提出,砂粒样微钙化是甲状腺癌的特征表现,无论是在淋巴结或甲状腺周边组织中发现砂粒样钙化都提示有甲状腺乳头状癌存在的可能性[5,6].还有学者认为钙化颗粒越粗大,癌组织分化越好[7].本组病例甲状腺癌粗钙化的CT显示率略高于超声,但对于微钙化则相反,分析原因CT由于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对粗钙化的检出有一定的优势,且具备多角度成像,判定标准客观.而CT对于微钙化部分由于容积效应而遗漏,导致显示率较超声低,尤其高频探头能显示直径1mm 以下的针尖状钙化,这也是超声检出微钙化高于CT的原因.环形钙化常见于良性病变,而恶性病变仅占少数.本组CT和超声分别发现6例、3例环形钙化,证实环形钙化同样可表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与黄雅元等的研究结果一致[8].(5)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肿瘤向周围器官侵犯是诊断甲状腺癌的可靠依据.本组研究CT和超声在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邻近结构侵犯方面无明显差异.螺旋CT扫描空间分辨率高, 并可进行回顾性多方位重建,特别是增强检查,利用这种甲状腺肿瘤与正常甲状腺的强化密度差异,在显示解剖形态及早期周围器官侵犯方面更具优势.甲状腺乳头状癌最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25%的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就诊.有学者认为CT在显示颈部隐蔽的转移淋巴结方面较有价值,CT增强检查能客观清晰显示颈部软组织结构,有利于发现转移淋巴结.本组病例CT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稍高于超声,但当淋巴结较小,且密度均匀时,CT和超声检查均不敏感. 综上所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和超声检查各具特点,CT在观察病灶的边界时优于超声,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定性诊断;超声在检出病灶的微钙化方面较CT突出.CT和超声对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我们的实际临床工作中,结合两者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加准确地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 Frates MC,BensonCB,CharboneauJW,etal.ManagementofthyroidnodulesdetectedatUS:SocietyofRadiologistsinUltrasoundConsensusConG[ ferenceStatement[J].Radiology.2005,237:794–800. 2] 杨帆,王永丽,文智.甲状腺癌CT与超声影像特征的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2):1919-1922. [3] 刘洪枫,唐伟松,杨志英.甲状腺钙化性病灶与甲状腺癌[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5(5):626-629. [4] 刘伟,杨军,张毅,等.钙化征在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47-151. [5] HoangJK,LeeWK,LeeM,eta1.USFeaturesofthyroidmalignancy:pearls[ andpitfalls[J].Radiographics,2007,27:847-860. 6] KhooML,AsaSL,WitterickU,eta1.Thyroidcalcificationanditsassociation[ withthyroidcarcinoma[J].HeadNeck,2002,24:651-655. 7] 王茂林,曾庆东,王永勤,等.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3):238-240. [8] 黄雅元,包凌云,韩志江,等.CT和超声的联合应用在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6):385-389.

论文作者:唐翠1 邱诗雄1 左晓明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  ;  ;  ;  ;  ;  ;  ;  

甲状腺乳头状癌CT与超声影像特征分析论文_唐翠1 邱诗雄1 左晓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