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林荣勇

浅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林荣勇

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510515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基于这样的原因,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中,基础是建筑物、地基间的连接体,基础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使用性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文章主要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促进建筑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推动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同时相关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也在不断优化、改进,为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基础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应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并要加强质量控制。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1.1基础施工技术的类型

目前来说,建筑工程中比较常用的基础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筏板基础、桩基、箱式基础及独立基础等类型。

第一,筏板基础。其指的是,通过梁将柱下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联系起来,然后整体浇筑下方底板,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及结构情况,可以将筏板基础分为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两种不同的类型。首先是梁板式筏板基础,其适用于柱网间距较大的情况,借助肋梁使柱下条形基础连接为一个整体,实现底板面积、刚度的切实提高;其次是平板式筏板基础,其是指天然地表上,对土层进行碾压密实处理之后,再浇筑钢筋混凝土平板。

第二,桩基。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活动愈发集中、各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建筑用地不断减少,促使建筑高度不断提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荷载,也对桩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桩基施工要求地基必须坚定、稳固,且桩基具备具备良好的承重性能。桩基目前比较适用于高度高、面积小、地震带的建筑。桩基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类型:首先,人工挖孔。顾名思义便是采取人工方式来挖孔,具有成本低、成桩效果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等优势,是一种环保价值、经济价值均比较理想的桩基施工技术;其次,静力压桩。其指的是,借助自重及桩架配置给预制桩带来的反作用力,从而将预制桩迅速地打入土层。其具有操作简单、无振动、无噪音等优势,且方便检测,可以减少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因此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低;最后,振动沉桩。其指的是,应用电动机对地基产生的垂直力,来实现地基岩层、土层密实度的提高,一般情况下,振动时间与地基的密实效果呈正比。在实际应用振动沉桩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应确保振动机位的稳固性,能够有效利用振动作用将桩压入土层。为了做到这一点,先使用小距离、轻度的锤击,并逐渐将锤击速度、力度加大,最终实现连续锤击,确定桩沉入到指定深度之后,方可停止锤击。振动沉桩施工技术比较适合土质比较松散、较软的沙土或黏土土层。

第三,箱式基础。箱式基础也是建筑工程比较常用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其指的是,将施工范围内的地皮掏空、挖深,并用钢筋混凝土回填,以增加地面、筑物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建筑物对地面造成的压强,预防地皮下陷。下方有桩的箱式基础为桩箱基础,是一种将浅基础、桩基础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基础形式,同时两者共同承担上部的荷载。

第三,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也被称为独立承台,一般情况下设置在柱下,可分为杯形、锥形、踏步形等不同的类型,多坐落于十字轴交点上,也可能与其他条形基础连接起来,如果坐落于多个轴线交点且对多个独立柱起到承载作用,则这种独立基础便成为了联合独立基础。纵横两个方向上,独立基础内均设置了配筋,且均为受力钢筋。独立基础通常底面面积小于20平方米,下侧为长方向,长宽比小于3倍。

1.2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

基础是建筑物、地基间的连接体,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基础施工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来说,在地基承载性能良好的前提下,基础分布方式基本与建筑竖向结构分布方式一致;在建筑高度较高、地基地质较软的前提下,应采用筏板基础,并借助筏板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较大的特点,来实现地基承载力的增强;若是地基之下为黏土、亚黏土,则可应用桩基础支撑,也就是人工挖孔灌注桩。由此可见,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应提前对地基进行仔细的勘查及测试,并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基础施工技术,从而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漏水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在变形缝、施工缝及后浇带等位置经常出现渗漏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忽视了细节部位、未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或者是温度变化太快使得防水层破裂,进而导致漏水问题的出现。

2.2混凝土构件裂缝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内外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出现物理结构改变,形成裂缝。裂缝问题是导致混凝土结构防水性能、耐久性、承载能力降低的主要问题。新浇筑混凝土构件上表面若是暴露在空气中,则有可能出现塑性裂缝,温度变化较大或大体积缓凝土表面经常出现温度裂缝。

2.3通风孔道堵塞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若是施工人员没有严格遵循工程设计要求,使得各种杂物掉落、堆积在通风孔道中,长此以往便会堵塞通风孔,给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建筑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

3.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可以对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质量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施工质量责任制。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组织者还是操作者,均会给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人为因素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落实责任到人制,明确参与工程建设的全体人员的权限、职责,从而在源头上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其次,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针对施工中材料质量不合格、设计失误、施工方式不正确等问题,采取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及时处理,可以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3.2合理选择施工方式

建筑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中,确保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适用性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先进的施工技术,往往代表着成本较高。因此,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及技术。

3.3提高人员综合素养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施工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优劣。基于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必须落实持证上岗制,同时,也要积极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从而自觉规范化、标准化施工,确保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筏板基础、桩基、箱式基础及独立基础等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并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付笑宇.当代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12):48-49.

[2]李林清.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分析[J].居舍,2019(12): 37.

[3]杨建坡.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09):226.

论文作者:林荣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林荣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