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导语的设计就像是商品的包装一样,是要颇费心机的,好的导语可以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导语研究探讨
1 调动追慕之情
导语的精妙设计能起巨大的作用。如我在讲西汉鸿儒贾谊,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旷世才情的激昂和怀才不遇的沉郁互相碰撞,构成了他独特的风景,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导语:“一腔激情,却无由喷发;满腹教学,却不被重用,多么痛苦的折磨,多么残酷的现实,你是否看到一个独孤的背景?是否听到江畔忧愤的呻吟?学生的心灵很快便被贾谊的那激昂的才情与不遇的沉郁所掳走,走进了超旷空灵的意境。导语的设计也可以轻松,和谐,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孔乙己》一文中,我是这样开头的:“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为什么?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这一形像的?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沙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从意义上讲,有一定的道理,而《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悲剧性的人物,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完,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往内心流,一种内心的刺痛,它到底是怎样的悲剧?文章情沉,含蓄、深思,细细咀嚼之后,就可获得解答。”如此的导语,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很快进入一种活跃学习状态之中。
2 牵动怀思之心
学习语文,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对课文表现的爱恨,憎恶,善恶,美丑产生共鸣,甚至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受到教益和启迪。在学习《祝福》一课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要求学生预习时仔细,授新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读了《祝福》,我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大家能否在对课文的研读中,证实我的观呢?”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读课文的欲望。学生就沿着“没有春天”这一线索探寻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轨迹:丽春之日,丈夫死去;孟春之日,被迫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者刻意把几个关键情节都安排在春天里发生,巧妙设计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什么这么一个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的妇女会有如此悲残的遭遇?为什么她的生活不能好一点呢?到底是谁向她伸出了罪恶之手?对这样一个悲惨的人物我们应该用什么眼光去看她?能不能像文中那饶有兴趣的人们一样对待她的痛苦?当读到祥林嫂痛失儿子痴痴呆呆的重复:“我真傻……我单知道……”那一段时,不少的学生停留在嘲笑表面上,我便适时的提出第二个导言:小说中的看客们面对祥林嫂的不幸是嘲讽、挖苦甚至厌恶,这是一种可怕的冷漠,正是这种冷漠构成了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之一,但人不能对别人的痛苦视若无睹,对每一种痛苦的关注,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关注。学生们深受震撼,用新的一种眼光去看待祥林嫂这个人物。本文我运用了两个问题做导言,让学生领略了课本中人文思想的巨大魅力。
3 牵动心灵之弦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促以使一个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富有的心灵。用音乐歌曲导入,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歌曲的过程中进入或体会到所描绘的境界,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音乐能放松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如果在课前导入时放一段与之相关的音乐,容易荡起学生情感的浪花,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需要的情境之中。然后教师再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升入理性。这样做既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很快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月光曲》一课,我首先打开媒体让学生欣赏《月光曲》,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很快把学生带入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感受其情趣的境界,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的熏陶之中。紧接着,老师问:“刚才的音乐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谁的曲子吗?”学生可能会说出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这时我又故作神秘地说:“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你们想了解吗?”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激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从静态的课堂,拉向了课文中的情境,使他们迫切地想学习《月光曲》。
音乐还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它艺术形式更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恰当的使用音乐导课,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转身于乐曲所创设的特殊氛围中。比如我在教学戴望舒的《雨巷》时,先播放江涛的同名歌曲导入:“独自撑着雨伞彷徨在悠长的雨巷,我希望遇见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学生们仿佛听到了美丽的姑娘在雨中徘徊的脚步……这样,歌曲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知识的殿堂,教学气氛和谐,愉快,使学生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比如我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首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中。再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时,我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母爱,好多的学生都是嘻嘻哈哈,说不出什么来。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幅母爱的图片,并配上《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学生看着再没有刚才的嘻嘻哈哈的的样子了,欣赏完几幅图片后,有几位女生竟抽抽泣泣的哭了起来,我乘热打铁问她们想到了什么?为什么哭?学生们有说:听着这首歌想到了自己长大了,妈妈却老了。有的说:想到妈妈平时的辛苦,而自己去不理解妈妈等等,由此学生带着这种感动自然过渡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总之,导入作为语文教学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关系到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注重创新把握好课堂的导入艺术。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十三师黄田农场学校
论文作者:芦宏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学生论文; 导语论文; 课文论文; 音乐论文; 悲剧论文; 心灵论文; 祥林嫂论文; 《教育研究》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