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后高等教育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述评

香港回归后高等教育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述评

一、香港回归后的高等教育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余畅,李思玲[1](2021)在《粤港澳大湾区舞蹈教育合作与发展策略——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文中指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赋能国际一流湾区建设,是三地教育者的共同目标。围绕"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中的五大核心素养建立分析框架,探析粤港澳大湾区舞蹈教育合作与发展的价值观念、教学策略与实践方案,为三地院校协同推进舞蹈教育共建、共享、共荣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思考。

罗明,林丽洁[2](2021)在《粤港两地地理学本科教育之比较与借鉴——以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地理学学科发展视角,以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为例,探究粤港两地地理学本科教育的异同。办学规模上,中山大学更具优势,而香港高校在世界大学地理专业排名较前。课程设置上,两地高校各具特色,中山大学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地理专业教学实践中,而香港中文大学始终贯彻"两文三语"的教育政策,注重提升学生对所居城市及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开设课程充分彰显地方文化与区域特色。教学实践上,香港高校较内地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和贡献。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两地地理高等教育特点,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为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提供决策依据。

文秋芳,陈坚林,柯安竹,赵蓉晖,高雪松,彭剑娥[3](2021)在《“高校语言政策”多人谈》文中研究指明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挑战文秋芳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我国的非通用语一般指英、法、俄、西、阿、德、日7个语种以外的所有外语。从数亿人使用的印地语、印尼语,到几十万人使用的岛国语言,其所涉国家和社会的情况千差万别。为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满足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交流的需求,教育部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20年之前开齐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100余种官方语言的专业。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北京外国语大学已提前完成。但在本科招生目录上开齐外语语种专业,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目前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姜文昕,鲍嵘[4](2020)在《相互承认的国家与个人——以香港中文大学学位颁授典礼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香港中文大学于1963年由新亚、崇基、联合三所专上学院①联立而成,以"博文约礼"②为校训。在中英文双轨学制的背景下,全港仅香港大学具备学位颁授资格。大量中文中学毕业生受限于母语"劣势"难以达到其入学要求,不得不在"官立学校补修三年后,方能考进"。若放弃升学,仅凭中学程度知识与技能又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青年学生坠入"彷徨歧途,不知所往"。中国青年学业与职业的上升通道双重受阻,中国人合理生存空间长期遭到严重挤压,社会矛盾持续激化。民族知识分子主张民族教育必须向高等教育延伸,疾呼设立"汉文大学"。③迫于形势,港英政府不得不以联邦制形式向原本希望成为三所独立大学的书院求得妥协。而后,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中文高等教育在香港终得"合法"开展。香港中文大学成为世界上唯一一所把学术语言凸显在校名之上的大学。

宋佳[5](2021)在《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数学教科书是国家教育发展质量与水平的直观反映,是教授课程、传播知识、承载教学理念的重要文本。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既受传统文化熏陶又有国际视野,其基础教育成果显着,香港学生自1995年以来参加TIMSS与PISA测试成绩优异。因此研究大陆与香港数学教科书的异同,通过交流与碰撞,对两地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数学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作用。本研究以两地课程指导文件为基准,以两地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大陆人教版《数学A版(2019)》与香港牛津版《New Century Mathematics(Second Press)2014》为研究对象。在集合与逻辑、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四领域中,分别从内容分布、广度与深度、呈现方式及数学文化等五维度进行比较研究。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首先统计了两版教科书在章、节和页数的内容分布情况,两版教科书的知识点数量及其呈现方式,用模型方法分别计算出内容广度与深度,再选取重点知识进行个案分析。其次,从教科书整体、章和节三层次对二者的编写体例与栏目设置进行比较。再次,从内容分布、主题分类、栏目设置、运用形式及表达方式等六个维度比较两版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最后,利用SPSS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内容分布:两版教科书的内容分布趋势均可用“大杂居,小聚居”来形容,即四个领域交叉分布于每本书,但在一本书中属于同一领域的章节是顺次编排的。2.人教版整体内容的相对广度与相对深度均大于牛津版,即人教版“广而深”,牛津版“窄而浅”。3.呈现方式:人教版注重例题分析功能、问题链驱动教学、强调数学核心素养、倡导探索课外信息技术软件、通过思维导图训练梳理能力。牛津版强调例题示范功能、善用反例教学、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通过表格整理渗透对比思维与归纳能力。4.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总量,牛津版远多于人教版。两版数学文化在主题分类与栏目设置的分布趋势类似。人教版对数学文化的整体运用水平高于牛津版。两版对数学文化的表达形式相似,均以文字表述为主。两版教科书各具鲜明的编写特色。人教版: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2.注重数学史的融入。3.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与建模能力。牛津版:1.分册可拆卸,便于弹性使用教科书。2.兼顾差异性,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3.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终身学习意识。4.重视应用,渗透STEM教育思想。5.重视反例及归纳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对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提出如下建议:1.优化教科书的自学便利性,渗透终身学习理念。2.加强教科书的系统设计,注重学段衔接。3.弹性设置课程,灵活使用教科书。4.突出栏目设置的多样化与针对性,兼顾学生差异。5.提高数学教科书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6.加强国民教育,开拓国际视野。

卢丽华[6](2020)在《内地与香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文中认为

蔡群青,夏海鹰[7](2020)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下的香港国民教育发展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香港发生的非法"占领中环"和"反修例"风波,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香港的国民教育不仅要重视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也要强调以宪法和基本法为核心的制度认同教育,还要加大国民教育中的历史认同比重,确保香港青少年能够对祖国的历史形成正确认知,增强国家责任感与民族归属感。通过对香港国民教育进行政策切入研究,梳理其发展脉络,辨析香港现行国民教育的缺失,并结合我国提出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从依法治教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问责纠偏意识、特色"主题教育"、多元主体合力等多角度提出应对香港当前国民教育困境的建议。

王蓝侨[8](2020)在《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研究》文中提出香港于2009年开始施行“3+3+4”新学制,中国历史科也渐渐被确定为香港中学教育中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选修科目,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针对这一课程在高中阶段的相关指导文件,分别在2003年、2007年、2014年、2015年进行了四次修订与研制,本文即是在结合前三次修订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与文本研究法,结合国内学者的相关已有研究成果,实现对于最新2015年版的《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以下简称《指引》)的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形成对于香港21世纪以来四个版本指引的大体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2015年版《指引》颁行的背景及有关变化。第二部分则以较为宏观的视角,从整体文本结构、课程理念、课程设计原则、具体课程架构等方面对《指引》作相关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于《指引》主要特点的解读,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课程目标是对于完成一门课程所应该达到的标准的规定,集中体现了香港高中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掌握情况;课程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要载体,指引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及编排,都体现出了其特色;课程实施则包括了对于教学、评估以及资源的指导上。第四部分是对于《指引》中多次体现的“探究学习”这一核心概念的专门研究,结合了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与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组发布的《高中中国历史(中四至中六)课程支援教材:探究式学习与历史材料的运用》这一资料,以实现对于“探究学习”和“史料学习”等的全面把握。第五部分是基于前文对《指引》及相关资料的研究,认识到其还存在的不足,并形成相关思考。

赵晶[9](2020)在《X学院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我国扎根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16年9月,基于《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指标应运而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此期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对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剖析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思路,这对于探索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道路,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发挥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X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结合相关研究理论,阐释了该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剖析了其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对国内外高校国际化发展经验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到有益的启示,并提出了针对X学院国际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陶美重,张晨[10](2020)在《香港在校大学生来内地求学的行为意向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框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香港与内地在教育交流方面日益频繁,来内地高校求学的香港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上升。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香港8所公立高校在校大学生来内地求学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三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因素对香港在校大学生来内地高校求学的行为意向均具有显着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影响最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内地高校质量和国际声誉、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对香港在校大学生的招生宣传、创造良好香港在校大学生毕业就业环境等对策建议。

二、香港回归后的高等教育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港回归后的高等教育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粤港澳大湾区舞蹈教育合作与发展策略——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粤港澳大湾区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大湾区的舞蹈教育发展现状
    (二)香港地区的舞蹈教育发展现状
    (三)澳门地区的舞蹈教育发展现状
二、“5C”核心素养对粤港澳大湾区舞蹈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一)给予粤港澳大湾区舞蹈学科课程设定的规范依据
    (二)提供粤港澳大湾区舞蹈教育跨境联合培养考核标准
        1.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粤港澳三地舞蹈生跨境入学与毕业审核标准的设定
三、“5C”核心素养标准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舞蹈教育合作与发展策略
    (一)“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提升三地舞蹈人的文化认同感
    (二)“审辩思维”素养——共建三地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开设《舞蹈影像》《影视舞台表演》《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等辅修课程
        2.增设舞蹈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
        3.适时开展“舞蹈读书会”
    (三)“沟通”与“创新”素养——共享三地舞蹈艺术的创作资源
        1.推广香港现代舞教育理念平台,拓宽粤澳现代舞教学视野
        2.借助粤港教育师资,打造澳门舞蹈专业教育质量新高度
        3.发挥内地“非遗”舞蹈传承研究力量,带动港澳传统舞蹈活力
    (四)“合作”素养——激发三地舞蹈教育的互利共荣
结 语

(2)粤港两地地理学本科教育之比较与借鉴——以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粤港两地地理本科教育发展概况
    (一)广东省地理本科教育发展概况
    (二)香港地理本科教育发展概况
    (三)两地合作
二、粤港两地地理本科教育之异同
    (一)组织架构与人员构成
    (二)课程设置与学科体系
    (三)教学实践
    (四)学生培养
三、思考与借鉴

(3)“高校语言政策”多人谈(论文提纲范文)

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一、师资现状及教师面临的挑战
        1.师资严重缺乏
        2.教学资源极端匮乏
        3.工作负担异常繁重
    二、就业现状及学生面临的挑战
        1.非通用语水平对就业影响程度不等
        2.对非通用语专业学习态度迥异
    三、相应建议
要重视外语教材史研究
香港特区语言教育规划得失谈
发挥高校语言政策在高级人才培养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一、教学语言政策
    二、目标语言政策
大中华区高校非通用语语言教育发展
高校双语教学政策与实践思考

(5)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4.2 数学教科书研究
        1.4.3 香港数学教育研究
        1.4.4 数学文化研究现状
        1.4.5 评述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1.1 人教A版教科书概况
        2.1.2 牛津版教科书概况
    2.2 研究模型
        2.2.1 内容广度模型
        2.2.2 内容深度模型
        2.2.3 数学文化研究维度
第3章 大陆课程标准与香港课程指引比较
    3.1 数学课程作用的比较
    3.2 大陆课程目标与香港课程宗旨比较
    3.3 课程框架比较
    3.4 知识点呈现顺序比较
第4章 两版教科书内容分布比较研究
    4.1 “集合与逻辑”内容分布比较
        4.1.1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4.1.2 牛津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4.1.3 比较结果分析
    4.2 “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分布比较
        4.2.1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4.2.2 牛津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4.2.3 比较结果分析
    4.3 “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分布比较
        4.3.1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4.3.2 牛津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4.3.3 比较结果分析
    4.4 “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分布比较
        4.4.1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4.4.2 牛津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4.4.3 比较结果分析
    4.5 两地教科书内容分布总体比较
第5章 两版教科书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研究
    5.1 “集合与逻辑”领域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
        5.1.1 两版教科书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
        5.1.2 两版教科书内容深度案例分析
    5.2 “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
        5.2.1 两版教科书内容广度与深度
        5.2.2 两版教科书内容深度案例分析
    5.3 “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
        5.3.1 两版教科书内容广度与深度
        5.3.2 两版教科书内容深度案例分析
    5.4 “统计与概率”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
        5.4.1 两版教科书内容广度与深度
        5.4.2 两版教科书内容深度案例分析
    5.5 两版教科书整体广度与深度比较
        5.5.1 整体内容广度比较
        5.5.2 整体内容深度比较
第6章 两版教科书呈现方式比较研究
    6.1 人教版教科书编排体例与栏目设置
        6.1.1 整体编排体例
        6.1.2 章的编排体例
        6.1.3 节编排体例
    6.2 牛津版教科书编排体例与栏目设置
        6.2.1 整体编排体例
        6.2.2 章编排体例
        6.2.3 节编排体例
第7章 两版教科书数学文化比较研究
    7.1 数学文化内容分布比较
    7.2 数学文化主题比较
        7.2.1 数学史主题分类
        7.2.2 其他数学文化主题分类
    7.3 数学文化的栏目分布
    7.4 数学文化的运用方式比较
        7.4.1 数学史运用方式
        7.4.2 其他数学文化运用方式
    7.5 数学文化的表现形式比较
第8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8.1 结论
        8.1.1 内容分布
        8.1.2 内容广度与深度
        8.1.3 编写体例与栏目设置
        8.1.4 数学文化
        8.1.5 两版教科书编写特色
    8.2 建议
        8.2.1 优化教科书的自学便利性,渗透终身学习理念
        8.2.2 加强教科书的系统设计,注重学段衔接
        8.2.3 弹性设置课程,灵活使用教科书
        8.2.4 突出栏目设置的多样化与针对性,兼顾学生差异
        8.2.5 注重数学教科书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
        8.2.6 加强国民教育,开拓国际视野
    8.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下的香港国民教育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香港国民教育政策的演变
    (一)殖民政府时期:培养“子民”和顺从意识
    (二)过渡时期:向政治化和去集权转变
    (三)回归后:倡导积极参与式的公民教育
三、香港国民教育的缺失混沌
    (一)把国民教育等同于意识形态“洗脑”
    (二)长期殖民教育下的国家认同障碍
    (三)价值多元化与灌输式教学政策的冲突
    (四)通识教育科缺失科学的价值取向
四、香港国民教育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作用下的改革策略
    (一)明确治理宗旨:维护以依法治教为核心的国民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二)坚定责任意识:强化香港政府的自我纠错功能,纠正香港教育人员的观念偏差
    (三)秉承主题特色:基于“一国两制”方针制定和推行具有香港特色的“主题教育”政策和活动,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四)整合多元主体:家庭、教师、学校、政府、社会齐心合力形成立德树人齐抓共管的能力系统
        1.发挥家庭在国民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2.发挥教师和学校在国民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3.发挥特区政府在国民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4.发挥社会在国民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8)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1. 关于香港历史课程的研究
        2. 关于香港历史“课程指引”的研究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文本研究法
    (四) 研究思路
    (五) 研究价值
一、21世纪以来香港高中中国历史科课程指引沿革
    (一) 2003年《中国历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五)》
    (二) 2007年《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三) 2014年《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四) 2015年《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二、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概论
    (一) 课程指引文本结构
    (二) 课程理念
        1. 理解人事
        2. 提升人力
        3. 丰实人文
        4 .塑造人格
    (三) 课程设计原则
        1. 以已有知识、多样学生为基础
        2. 以广深学习、掌握方法为目标
        3. 以配合评估、同步发展为检验
    (四) 课程架构安排
        1. 课程架构
        2. 学时分配
三、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特点
    (一) 以三维体系为核心建构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技能目标:强调对历史研习技能的培养
        3. 价值目标:侧重对历史所具特性的探讨
    (二) 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精选与组织课程内容
        1. 强调课程内容选择的多样化与生活化
        2. 注重课程内容组织的螺旋式上升
    (三) 以切合教学为理念指导课程实施
        1. 多层面的课程教学建议
        2. 多方式的课程评估结合
        3. 多类型的课程资源运用
四、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中的“探究学习”
    (一) “探究学习”概念解读
    (二) “探究学习”具体呈现
        1. “探究学习”在香港课程的引入
        2. “探究学习”的教学要求
        3. “探究学习”的考察评估
五、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研究思考
    (一)课程内容方面:要强化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二) 课程教学方面:要完善“探究学习”的实施
    (三) 课程评估方面:要合理研制公开考试的难度值与开放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X学院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重点、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独立学院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组织变革理论
第二章 X学院国际化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X学院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组织:专属部门,归口管理
        二、活动: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三、引智:国外教育专家与团队
        四、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模式
        五、校园:积极营造国际化氛围
    第二节 X学院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化发展目标不明确
        二、国际化制度政策不完善
        三、师生国际交流互动不足
        四、师资、课程国际化欠缺
        五、国际教育项目管理问题
        六、设施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七、国际化核心竞争力不佳
    第三节 X学院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一、国际化发展重视不足
        二、尚无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师生国际化意识薄弱
        四、国际化师资建设困难
        五、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
        六、国际化发展投入有限
        七、发展问题的错综交织
第三章 国内外高校国际化发展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经验
        一、宏观调控,政策保障
        二、积极吸引国际留学生
        三、持续上升的“留教”(Education Abroad)
        四、重视跨文化沟通教育
    第二节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经验
        一、学分互认扩大跨国高等教育
        二、质量保障体系,促良性发展
    第三节 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经验
        一、ICT智慧教育
        二、课程国际化改革
    第四节 中国香港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经验
        一、明晰的教育发展理念与定位
        二、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与培养
        三、鼓励学生国际化的双向交流
        四、重视课程设置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育经费充足保障良性发展
    第五节 民办本科院校国际化发展经验借鉴
        一、推进课程认证,提高办学质量
        二、国际知名导师,打造国际名片
        三、全英课程建设,助力“引进来”
        四、优秀师资团队,促进科研发展
    第六节 国内外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第四章 X学院国际化发展对策
    第一节 X学院国际化发展组织对策
        一、树立国际化发展办学理念
        二、健全国际化发展制度机制
        三、推进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
        四、开拓资金来源、加大投入
        五、加强校园软硬件设施建设
    第二节 X学院国际化发展学术对策
        一、创新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二、稳步推进科研国际化发展
        三、为国际交流活动搭建平台
        四、提升校园国际化文化氛围
        五、扩大宣传、重视人文交流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X学院国际化发展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X学院国际教育问卷(学生卷)结果
附录3 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10)香港在校大学生来内地求学的行为意向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源起
二、理论概述与研究假设
    1.计划行为理论概述
    2.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3.量表设计
三、研究设计与样本检验
    1.研究方法
    2.样本情况
    3.探索性因素分析
    4.验证性因素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1.模型适配度检验
    2.模型假说检验与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1.提升质量和国际声誉
    2.改革教学模式
    3.重视对香港在校大学生招生宣传
    4.创造良好香港在校大学生毕业就业环境

四、香港回归后的高等教育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粤港澳大湾区舞蹈教育合作与发展策略——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J]. 余畅,李思玲.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06)
  • [2]粤港两地地理学本科教育之比较与借鉴——以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为例[J]. 罗明,林丽洁. 高教学刊, 2021(32)
  • [3]“高校语言政策”多人谈[J]. 文秋芳,陈坚林,柯安竹,赵蓉晖,高雪松,彭剑娥. 语言战略研究, 2021(02)
  • [4]相互承认的国家与个人——以香港中文大学学位颁授典礼为中心[J]. 姜文昕,鲍嵘. 伦理学与公共事务, 2020(02)
  • [5]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D]. 宋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内地与香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 卢丽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7]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下的香港国民教育发展策略[J]. 蔡群青,夏海鹰.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03)
  • [8]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研究[D]. 王蓝侨.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X学院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晶.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10]香港在校大学生来内地求学的行为意向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框架[J]. 陶美重,张晨.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2)

标签:;  ;  ;  ;  ;  

香港回归后高等教育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